[奥鹏]电科22年春学期《应用文写作》课程在线作业2[答案]

作者:奥鹏作业答案 字体:[增加 减小]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 时间:2022-03-19 08:27

A.二00八年一月二十八日 B.二零零八年一月二十八日 C.2008.1.8 D.2008年1月28日 2.根据两类事物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放在一起比较推出其他属性相同和相联系的推理方法是( )。 A.类比法 B.演绎法 C.对

[奥鹏]电科22年春学期《应用文写作》课程在线作业2[答案]

电科22年春学期《应用文写作》课程在线作业2[答案]答案

A.二00八年一月二十八日

B.二零零八年一月二十八日

C.2008.1.8

D.2008年1月28日

正确答案:-----

 

2.根据两类事物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放在一起比较推出其他属性相同和相联系的推理方法是( )。

A.类比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归纳法

正确答案:-----

 

3.下列行政公文引文方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国发[1996]31号

B.根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

C.根据国务院1996年31号《决定》的精神

D.根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的精神

正确答案:-----

 

4.主旨是解决文章的是( )。

A.言之有物

B.言之有理

C.言之有序

D.言之有趣

正确答案:-----

 

5.主题与材料的关系是( )。

A.材料决定主题

B.材料与主题分离

C.主题统帅材料

D.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正确答案:-----

 

6.公务文书的基本特点基本性质是( )。

A.明确的工具性

B.客观的真实性

C.特定的程式性

D.直接的使用性

正确答案:-----

 

7.业务方面可供操作的计划叫( )。

A.规划

B.设想

C.方案

D.纲要

正确答案:-----

 

8.下列不属于总结特点的是( )。

A.预见性

B.实践性

C.概括性

D.客观性

正确答案:-----

 

9.毕业论文的注释方法一般采用( )。

A.夹注

B.尾注

C.页下注

D.集注

正确答案:-----

 

10.党和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用来传递信息通报情况交流经验的带有新闻性的信息载体是( )。

A.新闻

B.消息

C.通讯

D.简报

正确答案:-----

 

电科22年春学期《应用文写作》课程在线作业2[答案]多选题答案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1.语言的形式美是( )。

A.句式之美

B.整齐之美

C.参差之美

D.抑扬之美

正确答案:-----

E.3音韵美

 

12.简报的特点主要有( )。

A.新闻性

B.简明性

C.发行限制

D.时效性

正确答案:-----

E.真实性

 

13.下列文种中属于报请性公文的有( )。

A.决议

B.请示

C.报告

D.通告

正确答案:-----

 

14.下列公文中属于下行公文的有( )。

A.命令

B.函

C.指示

D.请示

正确答案:-----

E.批复

 

15.投标书的特点( )。

A.公平性

B.竞争性

C.真实性

D.公开性

正确答案:-----

E.针对性

 

三、判断题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6.公告的发布机构的级别比通告的发布机构的级别高。

 

17.方案是粗线条式的概要的计划

 

21.通报分为表扬性通报和批评性通报。

 

19.XX市信访办答复群众来信,使用的文种是通知。

 

20.会议纪要是会议原始记录。

 

电科22年春学期《应用文写作》课程在线作业2[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秘书学概论》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秘书学概论》课程讲稿章节目录:
绪  论
第1章  秘书与秘书工作
第2章  秘书工作的历史
第1节  中国秘书工作的发展历史(先秦时期至中古时期)
第2节  中国秘书工作的发展历史(中古时期至近现代)
第3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秘书工作发展历史
第3章  境外秘书工作概说
第4章  当代秘书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5章  秘书工作的职能作用
第6章  秘书工作的宗旨与原则
第7章  秘书工作的个人素养要求
第1节  思想道德要求
第2节  知识技能要求
第3节  秘书工作的心理素质要求
第8章  秘书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处理
第1节  秘书与领导的关系
第2节  秘书工作中的其他人际关系
第9章  秘书工作的基本方法
第10章  秘书工作管理
第11章  秘书写作
第1节  秘书写作的基本知识
第2节  行政公文写作(一)
第3节  行政公文写作(二)
第4节  行政公文写作(三)
第5节  行政公文写作(四)
第6节  行政公文写作(五)
第7节  行政公文写作(六)
第8节  常见应用文写作
第9节  商务文书写作(一)
第10节  商务文书写作(二)
第12章 公文处理工作
第1节  公文的收发与办理
第2节  公文的立卷与归档
第3节  立卷归档工作的新发展
第13章  办会工作
第1节  会议的基本知识
第2节  会务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方法
第3节  会议中的其他常见工作
第14章  信息工作
第15章  调查研究工作
第1节  调查工作
第2节  研究工作
第16章  信访工作
第1节  信访工作的基本理论要求
第2节  信访工作的实际执行
第17章  督察工作
第18章  保密工作
第19章  接待工作
第1节  秘书的接待活动及其基本要求
第2节  接待礼仪
第20章  办公室工作
第1节  办公室与办公室工作
第2节  办公室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方法
课程总结
 
一、客观部分(单选题、多选题):
(一)单选部分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的本质特征
附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工作的本质特征是“综合辅助性”,也可概括为“辅助性”。
第一,这是把握什么是“秘书工作”、哪些工作属于“秘书工作范畴”的关键性认识。
第二,这也是区分秘书工作与领导工作、与其他工作之不同的要点。
秘书工作是因应领导工作而产生的,其范畴与性质必须联系领导工作来加以界定。领导工作的突出特征在于,其在相应的事务中具有决策的权力;而秘书人员则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也是为决策提供服务。在这个意义上,秘书工作是一种辅助性的活动,它本身不具有决策权力,也不能越俎代庖执掌决策权力,而应通过各种方式为决策的最终制定提供支持。
而综合性意味着秘书工作有别于专业性很强的业务工作。秘书人员既要在本职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管好自己的主业;同时,又必须处理种类繁多的其他事务。只要领导决策需要的,秘书工作都必须有所涉及。这是秘书工作辅助性特质的必然要求。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辅助性”的内涵
附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辅助性,可谓秘书工作的本质特征。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种辅助性:
第一,秘书工作具有从属性。秘书工作从属于领导活动、从属于决策工作。它工作的内容与重点,是根据领导或组织的决策需要而确定的。一般的业务部门,大多可以做出清晰的工作计划或工作预期,在不违背组织目标的前提下,独立地确定自己的工作内容。但秘书工作缺少这种独立性,他必须根据领导的需要来进行安排。领导的需求改变了,决策活动要求的条件变化了,秘书工作就必须迅速地做出相应调整。
第二,秘书工作具有被动性。秘书工作不能自行其是,领导人员或决策者、决策集体往往会对秘书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规定,为秘书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做出具体指导。简单地说,就是秘书工作的开展,要依托领导或决策主体的要求和指示;秘书工作的合理性、基本动力,也来自于此。
第三,秘书工作具有非决策性。可以说,这是所谓“辅助性”的核心要义,也是把握秘书工作本质特征,明确秘书工作与其他工作区别,保证秘书工作不逾矩、不越权的关键。秘书工作服务于决策,但绝不分享决策权力。秘书工作是出谋划策、提供支持与服务的活动,但终止于最后的决策一环。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综合性”的内涵
附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工作的“综合性”,也叫做“综合服务性”,俗称为“杂”。它的意思是说,秘书工作要涉及组织机构运行、项目进程中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广泛,涵盖了公文写作、档案管理、公共关系、调查研究、日常管理、协调督查等各种领域,除了这些日常性、程序性的工作外,秘书工作还要随时准备应该那些突发性的问题。组织机构的规模越大,秘书工作涉及的领域也就越广。
秘书工作要关注到与领导决策活动有关的各个方面,只要是领导工作、决策工作所需要的,无论涉及哪些方面、哪些领域,理论上就要予以支持,提供相应的服务。
 
★考核知识点: “秘书”一词的出现
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我国历史上,“秘书”大约于东汉初期(公元1世纪前后)开始成为一个固定的词语。从目前的文献材料来看,“秘书”一次最早见于《汉书》之中。如《汉书·叙传》有言:“与刘向校秘书。每奏事,斿以选受诏进读群书。上器其能,赐以秘书之副。”
不过,《汉书》中虽然第一次出现了“秘书”这个词,但却是用来指称藏于宫廷、秘不外传的图书,与现代意义上“秘书”一词完全不同。此后,东汉又设“秘书监”——既是官署又是官职,后来的朝代中又陆续有“秘书令”、“秘书丞”、“秘书郎”等官职,但是这些官职及其功能仍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秘书”。实际上,“秘书”的现代词义是辛亥革命前后才形成并确定下来的。
 
★考核知识点:“秘书令”的出现
附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曹操当政时,也就是历史上的魏晋时代,政治体系中开始设“秘书令”一职。起初,这个职位主要负责掌管公文撰制,为政策制定、行政工作提供建议和信息支持。
“秘书令”这个职位的出现,是“秘书”一词由指称典籍转向指称人的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一环;而且,与此前的秘书监相比,秘书令与决策活动、行政管理活动的关系进一步密切了,即突破文档管理的范畴,而扩展至更广阔的社会领域。
 
★考核知识点:《中央组织部工作进行计划》与“技术书记”
附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中国共产党明确在党的组织系统中设置秘书岗位,肇端于1923年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根据该文件的规定,当时党内的秘书岗位偏重于文书档案工作和会议工作。
1925年,当时的党中央又出台了《中央组织部工作进行计划》,要求中央与地方各级党组织设立“技术书记”。技术书记的职责,偏重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因而是对此前设定的“秘书”岗位的协助与补充。
从秘书学理论来看,1923年设定的“秘书”的工作、1925年设定的“技术书记”的工作,都属于今天的“秘书工作”的范畴。
 
★考核知识点:《文件处置办法》
附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从目前的文献发掘来看,《文件处置办法》可以看作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系统性的秘书工作指导文件。
193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出台《文件处置办法》,对文件资料的搜集、整理、保存、销毁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完善了文书管理方面的秘书工作制度。由于在国民党极力封锁、扼杀的环境中,党的各类文件,尤其是重要文件的保管、传递,对于维系组织、沟通消息、协调各地的斗争活动等具有异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文件处置办法》的出台,意味着我党在革命斗争过程中进一步确认了秘书工作的重要性。
 
★考核知识点:《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与《改革公文程式的理论与实际》
附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抗日战争中,秘书工作在中国共产党党内的作用和重要性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规范也日趋完善。以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新公文程式》、晋察冀边区政府发出的《改革公文程式的理论与实际》等文件为代表。有关公文名称、格式以及文件传发、处理的具体执行办法等的制度,陆续付诸实施,促进了我党文书类秘书工作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的主要内容
附1.1.9(考核知识点解释)
关于秘书工作的内容,有不同的认识方法。从理论上来说,围绕领导工作、决策工作展开的综合辅助性工作,都可纳入秘书工作的内容范畴。
为便于把握以及与实践工作相对接,当今秘书学理论主要着眼于秘书工作的如下:文字撰拟工作、文件管理工作、信息工作、参谋咨询工作(也可视为智囊性工作)、会务工作、协调工作、保密工作、信访工作、督查工作、接待工作、日程安排工作、日常办公室工作等。凡是与上述领域相关的工作,都有可能纳入秘书工作内容之中。
但是,无论如何,决策性工作、或是具有决策权的专业业务工作,是不可能归入秘书工作内容范畴的。这是由秘书工作的辅助性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考核知识点:参谋作用的本质
附1.1.10(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工作的参谋作用,指的是秘书工作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完整、有价值、高质量的信息、意见、方法、方案等,因而在领导的决策与管理工作中具有智力支持与咨询服务的重要职能。
现代社会条件下,单凭个人能力是无法保证多项决策的可靠性的,因此对于决策辅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秘书工作的参谋作用,有利于辅助领导决策,提升其效率和科学性。具体来说:在领导决策之前,秘书人员可根据决策需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信息工作,研究具体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从而为决策者(即领导)提供信息和理论支持;在决策过程之中,秘书人员可通过组织专家论证或提出个人见解等方式,辅助领导选择最佳的方案,甚至可以参与起草有关决策的相关文字材料;决策作出之后,秘书部门的督查工作可以及时发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进而形成处理意见,反馈给领导并出谋划策,以进一步完善决策。
 
★考核知识点:助手作用的本质
附1.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助手作用,是秘书工作的重要职能作用之一。它往往和参谋作用并提。如果说参谋作用侧重于智力的辅助性,那么助手作用则是强调秘书工作在具体事务性活动中的辅助性。亦即,秘书工作的开展,有效处理了文书、档案、会议、信访、日程安排、接待服务等方面的繁琐事务,能使领导人员能够集中精力于决策工作,而且还能随时随地获得行动上、物质上的支持。
认识秘书工作的助手作用,需要认清两个方面的:第一,助手作用强调秘书工作的服务性质,要求秘书人员做好各项操作性工作,以减轻领导的事务性负担为中心。第二,发挥助手作用,并非只是针对特定一件事情,凡是领导工作涉及的领域,都需要秘书工作者做好助手,有效地为领导人员分担琐碎的事务性工作。
 
★考核知识点:协调作用的本质
附1.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协调,既是秘书工作的重要内容板块,又是秘书工作的现实职能之一,同时还是秘书工作“管理性”特征的主要表现。秘书的协调工作,指的是秘书机构或秘书人员在职权范围之内或是在领导的授权下,统筹调节各部门、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使其信息畅通、步调协调、配合有序,促使整个系统的工作和谐高效,更好地实现工作目标。
必须明确:秘书工作的协调作用,本质上是一种服务。
开展协调工作、发挥协调职能作用时,秘书工作者必须认识并体现这种服务性质。这意味着,秘书的协调工作切忌简单化,要避免发号施令的态度和方法——尤其是在对同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协调工作中。正确的做法是,严守本分,以帮助、维护、劝导的方式开展协调,绝不能擅权和颐指气使。而这正是秘书工作协调作用的服务性质所决定的。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的“规律”
附1.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关于秘书工作的“规律”或曰“基本规律”,我们的讲授中并未明确提及。因为秘书工作是否真的像物理、化学之类自然科学那样,存在一种客观而明确的规律,学界尚存有争议。不过,一些教材还是给出了关于“秘书工作基本规律”的理论概括——至少,作为一种面向实践的总体认识,我们认为它是大致合理的。
根据既有的一些研究成果,秘书工作的“基本规律”可以表述如下:
第一,领导工作对综合辅助性服务的需求,是秘书工作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其内涵在于,秘书工作与领导工作所构成的辩证关系中,领导工作的需求始终处于支配和主导的地位,决定了秘书工作的目标、方向)
第二,秘书工作高质量的综合辅助性服务,是领导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条件。(或者说,秘书人员的综合辅助性服务水平,必须适应领导工作的需求)
第三,不断满足领导工作对综合辅助性服务的需求,是改进秘书工作的根本动力。(其内涵在于,秘书工作的调整和改变,是随领导工作重点与决策需求的变化而发生的)
第四,领导者对综合辅助性服务的满意程度,是检验秘书工作水平的主要标志。(领导的满意程度,也是评价、检验秘书工作质量水平与实际效果时,非常重要的一条标准)
 
★考核知识点:职业道德的定义与作用
附1.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种,与特定的职业、工作领域密切相关,指的是从事某一职业活动时所应遵循的,用以确保相应工作方向、效果与社会评价的,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刚性法规纪律的“行为规范”。是否由特定工作领域所规定的职业道德意识,能否践行职业道德的要求,实际上决定着相关工作者的“专业性”。
对于秘书工作中的职业道德,我们应有如下基本认识:
第一,从事秘书工作,必须树立以德为先的理念。合格的秘书工作从业者,都应牢记并遵守秘书工作职业道德。
第二,职业道德被界定之后,实际上就成了一种“客观存在”。它就在那里;即使一个领域的所有从业者都不在实践中遵守它,那也不妨碍职业道德的存在。职业道德具有一定“超越”意义,其规范作用并不以多数人的实际表现为转移。
第三,遵守职业道德是无条件的,不会因为岗位、个人地位等因素而动摇。
 
★考核知识点:秘书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附1.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工作从业者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要注意如下原则。
第一,牢记秘书工作性质与根本宗旨,忠于职守,服从领导。把握这一要点的关键,即明确从事秘书工作绝不能假借上级的名义以权谋私。秘书因其工作总是围绕领导,因而往往被视为具有“派生权力”或“二领导”地位,这样的认识不仅不符合秘书工作的本质性特征,更是现实中诸多不良问题产生的根源。因此,必须加以重视,坚决杜绝不守规矩、突破工作范围、打着领导旗号干预职责以外事务为一己谋利的现象。
第二,培养甘居幕后的奉献精神。秘书人员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能够接受“幕后英雄”的职业特点,进而对默默无闻、担当工作舞台和表现空间中的配角角色的工作状态形成认同感和自觉性。
第三,努力培养“谦虚谨慎,办事公道,平等待人,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诚实守信,严守秘密”等意识,并自觉予以认同和贯彻于工作实践。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者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附1.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学理论认为,秘书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应是有层次的,即沿着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核心业务知识的层级由下至上构成一种金字塔形的结构。
其中,从事秘书工作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主要指形成基本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科技、人文要求的普通文化知识。基础知识越扎实、深厚,在工作中发挥创造性的潜力就越大。现代秘书的基础知识应注重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基础,也就是中等教育中要求掌握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知识,以及一定的外语知识。
第二,基础性政治、经济理论。例如对国家现行政策有宏观的理解和把握,注重了解现代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同时注意学习基本的哲学常识等。
第三,基本法律知识,具有宏观法律意识,了解主要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
第四,基本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
 
★考核知识点:秘书职业知识
附1.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应体现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核心业务知识三部分由下至上叠加形成的金字塔形态。
而所谓“秘书的职业知识”,实际上是其中的“专业知识”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个组成部分是“秘书人员所在部门业务知识”)。秘书的职业知识,主要指秘书学专业课程上涉及的各种知识及其拓展,包括:秘书学的基本理论、秘书工作历史知识,以及各种具体秘书工作实践的业务知识,等等。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中的专业能力建设
附1.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对于秘书人员来说,需要培养两方面的能力,分别是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
秘书的基础能力,主要包括:
第一,思维能力。它是人们认识事物、把握本质、得出结论,进而指导行动的能力,也是秘书工作者最为重要的基础能力,被视为秘书智力结构的核心要素。
第二,观察能力。它要求秘书人员能够迅速发现既有状况、变化中的重点;同时,也要求讲究方法,注意到关键性细节。
第三,注意能力。即全身心投入于特定目标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能够保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并使之转化为高效的工作成果。同时,注意能力还要求:能从对一件事情的关注迅速转移到另一件事,而不是陷于一件事之中,不能自拔。
第四,记忆能力。即要求秘书记得快、记得准、记得牢。
第五,想象能力。想象、联系是发散性思维的一种,有助于促进创新。但是想象不能天马行空、无所顾忌,它需要围绕工作目标展开。
专业能力则相对具体,与实务工作密切相关。秘书工作者应着力培养的专业能力包括:表达能力、听知能力、信息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应变能力等等。
 
★考核知识点:多头指示及其应对
附1.1.19(考核知识点解释)
“多头指示”对工作是非常不利的;但现实中,由于秘书人员的独特地位,尤其是那些并非专门服务于特定一位领导的秘书,常常会遭遇多头指示的情况:当一项工作涉及多个领导的职责范畴时,相关领导人员都会予以关注,有时由于缺乏协调和交流,不同领导人员做出的决策是有差别的。此时,秘书人员的处境就非常尴尬了。
遇到多头指示时,秘书人员正确的应对方式应是,积极协调,努力促成相关领导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形成统一的意见。这样既能够避免多头指示给工作带来的困扰,也维护了领导集体的团结。一般情况下,秘书人员不要立即向更高一级的领导直接报告多头指示相关的问题;只有在协调无果,各位领导都坚持己见、不愿改变意见的情况下,秘书人员才应请示更高一级领导,由其做出仲裁或协调,以推动工作进行。
理论上来说,多头指示问题的出现,已经预示领导集体中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矛盾。作为秘书人员,应努力化解这种矛盾,而不要放任或者加剧矛盾。这是应对多头指示问题的最基本原则。
 
★考核知识点:提出反对意见时的注意事项
附1.1.20(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指出领导的错误,或提出反面意见时,要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选择恰当的时机。尤其要回避领导工作繁忙或情绪烦躁的情况。
第二,选择恰当的场合,应避免在正式场合、工作情境下提出,而最好是在无他人在场的私下交流中指出问题。
第三,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如,可以采用比喻、典故或是用事实性信息等来暗指,形成一种“言在彼意在此”的效果。
第四,将反面意见与正面建议相结合。这是说,要既提出问题,又提出解决、改进问题的方案。
 
★考核知识点:秘书机构的组织形式
附1.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目前的秘书机构主要表现为三种组织形式,分别是:分理制形式、综理制形式和临时机制性形式。
1、分理制形式。分理制形式,指的是秘书机构内部分设多个部门或科室,各部门分别负责特定的具体工作。例如,某些城市的市政府中,政府办公室是主要的秘书机构;在政府办公室之下,又分别设置秘书科、机要科、信息科、信访科等部门,分别负责文字工作、保密工作、信息工作、信访工作等。这种秘书机构组织形式,就是分理制形式。
2、综理制形式。综理制形式,指的是秘书机构内部不再分设部门或科室,各种工作直接分派到具体秘书人员身上。例如,一些企业的秘书部门,其主管直接统辖全部秘书人员。这些秘书人员以人为单位,分别负责公文撰拟、档案管理、信息收集等工作,他们直接受秘书部门主管的管理,也直接向秘书部门主管负责。质言之,综理制就是没有中间层级设置的秘书机构组织形式。
3、临时性秘书机构。无论是分理制还是综理制,往往是一种常规机制。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临时性秘书机构组织形式。例如,某些规模较大的会议召开过程中,会设立大会秘书处;某些抽调人员组织的临时性团队或项目组,有时也会设秘书组等。这时的秘书处、秘书组,就是临时性组织形式。临时性秘书机构,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一个任务或项目结束以后,该机构也就随之解散了。临时性的秘书机构在开展工作时,可以采用综理制形式,也可以采用分理制结构,也可以综合运用两种机制,具体安排主要是根据项目规模和工作量大小而定。
 
★考核知识点:上行文
附1.1.22(考核知识点解释)
上行文,是根据行文关系而界定的一种公文类型,指下级单位或部门向上级单位或主管发出的公文,或是指称这种行文关系。行政公文体系中,较为典型的上行文种类有请示、报告等。
 
★考核知识点:下行文
附1.1.23(考核知识点解释)
下行文,是根据行文关系而界定的一种公文类型,指上级单位或部门向下级单位或主管发出的公文,或是指称这种行文关系。行政公文体系中,批复、决定等是比较典型的下行文文种。
 
★考核知识点:平行文
附1.1.24(考核知识点解释)
平行文,是根据行文关系而界定的一种公文类型,指的是平级组织之间或者没有隶属关系的两个组织之间的进行沟通时所使用的公文,也可以指称这种行文关系。实践中,函、通知等行政公文种类,常被用作平行文。
 
★考核知识点:行政公文的类型
附1.1.25(考核知识点解释)
行政公文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文体范畴;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它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常见的类型划分包括:
1、按行文关系划分: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2、按现实作用划分:命令性公文、指导性公文、知照性公文、呈请性公文、商洽性公文、纪录性公文等。
3、按阅读范围划分:机密公文、内部公文、周知性公文等。
4、按办理速度要求划分:紧急公文、常规公文等。
5、按《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等现行执行性文件划分:决议、命令、决定、公报、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纪要等。
 
★考核知识点:行政公文“意见”及其特点
附1.1.26(考核知识点解释)
“意见”这种行政公文形式,主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它是一种政策性、理论性很强的公文种类,本质上是针对某一特定的重大问题或为了有效执行某一重要政策,而制定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实施方案。其特点在于:
第一,指导性。意见应切实指导开展相关工作,指导解决特定问题。它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推导的层面,必须能还原到实践工作当中。
第二,可操作性。意见中提出的工作方案,应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为相关部门所接受并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第三,政策性。意见本即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它或者是由较高级别的单位制发,或者是经高级别机关批准后下发给有关单位。对于意见的内容,收文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贯彻执行意见的要求。
当然,就现实工作来看,作为上行文的“意见”也是有的,用以向上级机关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案设计等内容。因此,意见也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行政公文。
 
★考核知识点:行政公文“议案”的特点
附1.1.27(考核知识点解释)
议案这种行政公文,是各级人民政府根据法定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重要事项时使用的文体。它具有这样的特点:
第一,使用主体、发送对象的特定性。议案这一文体,只能以各级人民政府的名义向同级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提出。其他部门,包括政府中的具体职能部门都不能使用议案这种公文形式。
第二,一事一议,一份议案只能讨论一个事项。
第三,针对重大事宜。如立法、重大人事任免、重大工程、重要国际条约等。
在实际工作中,议案的使用往往有混淆之处。如在日常表述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建议,请人大或政协会议审查批准,这种文字材料也可能被叫做“议案”。又如企业公司中,有关部门或人员提出某些方案、要求,请董事会或主管部门审议,也有用“议案”这一名称的现象。不过,在秘书写作理论看来,这些所谓“议案”其实都是“提案”的性质。对此,我们应有明确区分。
 
★考核知识点:商务告启类文书
附1.1.28(考核知识点解释)
商务告启类文书,指工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用以向公众或特定目标受众,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播生产经营相关信息的各种应用性公务文体形式。简单地说,商务告启类文书有些类似于行政公文中的“通告”,主要用以向公众或较大范围的人群传播涉及企业的各种信息。
商务告启类文书,是一个商务公文的大类,它又可以具体划分出商业广告、商务公示(如招商启示、权利声明等)、企业介绍(如宣传文稿、单位说明等)等更细的文种类型。
 
★考核知识点:公文的行文规则
附1.1.29(考核知识点解释)
公文的行文规则,是指发文单位与受文单位之间文件往来所应遵循的规范。在实际工作中,为确保公文运转的有效、安全和顺畅,维护工作秩序,各级单位在公文往来上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式和规定。
关于公文的基本行文规则,有不同的表述方法,不过其实质性内涵是相同的。把握公文的行文规则,须注意如下要点:
第一,党政机关应根据隶属情况和职权范围来明确行文关系。
第二,上下级单位之间应逐级行文,尽力避免越级行文。
第三,多个机关联合行文时,应坚持协商一致的原则。
第四,选择和使用正确的公文种类。
第五,坚持精简有效的原则,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
第六,贯彻党政公文分开行文的原则。
 
★考核知识点:多级行文
附1.1.30(考核知识点解释)
为了保障机关之间的正常工作秩序,上下级单位之间以逐级行文为基本规则,一般情况下不得越级行文。
有时为了能够应对紧急的突发事件,使握有最终处理权的那级机关或部门能够迅速作出反应,或者是某一项工作,需要由多个不同级别的单位联合处理,这种情况下,发文单位可以选择多级行文。也就是,既按照正常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向直接相关的上下级机关发文(即逐级行文),同时又超越直接隶属关系,向更上一级或更下一级的机关发文(越级行文);实际上也就是逐级行文与越级行文同时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多级行文属于一种特殊行文状态,实际上与公文的行文规则有所冲突,因而,若非有重大情况或紧急需要,一般不要轻易采取多级行文方式办理公文。
 
★考核知识点:适应归档新模式的公文立卷工作发展趋势
附1.1.31(考核知识点解释)
顺应当代档案管理的新理念和实践模式,公文立卷工作也有了ABC变化:
第一,在编制立卷类目时,主要设定保管期限、组织机构、有关事项性质这三种分类类别。
第二,注意以“件”为单位来整理公文;一般是将公文保存于档案盒内。
第三,系统整理时需对立卷归档的文件进行更为细致的核查与排序编号。
第四,文档系统整理后以档案盒的形式存储,但也要标注案盒的相关信息。
 
★考核知识点: 电子文档的安全管理
附1.1.32(考核知识点解释)
实践中,电子文档的安全取决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的保证。
1、应用数字安全技术,如电子文件签署技术、加密技术、身份验证技术、防写技术等。当然,秘书并不一定要掌握其技术开发原理,但对于有工作需要的人员来说,有必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2、电子文档的安全管理:
第一,明确电子文档制作者的职责。制作电子文档的秘书人员,对其制作的文件负责。在他人接触电子文档时,制作人员有必要文件设置为只读模式,并监督接触者不做文件的修改。任何人不得绕过制作人员,擅自更改电子文档的内容。
第二,对电子文档的修改须经过严格的审批过程。即电子文档一旦定稿后,原则上不再允许任何修改。如果确有必要进行修改,则需要严格的审批过程,且每一次修改都应记录在案,有案可查。
第三,制定严格的保密制度。对于电子文档制作、传输过程中涉及的密钥、密码等,秘书人员必须严格保密,防止泄露相关信息。对于要求调阅电子文档者,一般应为其提供拷贝文件,而不应随意允许其访问电子文档储存数据库。
第四,要注意电子文档保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考核知识点:会议服务中的文件准备
附1.1.33(考核知识点解释)
文件准备,是会议组织过程中“会前准备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较为重要的会议,都需要事先准备文件材料。一般地,秘书人员要注意准备两大类型的文件:
第一,会议文件,即与会者就会议议题开展研究、讨论或交流时,需要用到的文件。如:发言人的发言稿,需要提交会议审议讨论的提案、计划、报告等,某些专业性业务资料等。
第二,辅助性文件。即属于会议核心议题以外、但又是保证会议进行所必需的文字材料。如:会议须知、日程计划表、与会者通讯录、登记报道册等。
 
★考核知识点:会场布置
附1.1.34(考核知识点解释)
会场布置,是会议组织过程中“会前准备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指的是为会议做好场地及场地设备的准备、安排与调试等工作。这一工作的总体原则是整洁、安全、安静、设备齐全,特别是要保证会场的规格、规模与会议的规格、规模相适应。
具体而言,会场布置工作涉及如下方面:
1、座位排列。排列座位要适应会议规模、面向会议目标,并充分考虑会场形状、设施基础等问题。一般来说,十几二十人(甚至更少)的日常工作会议,往往采用圆形、椭圆形、长方形、T字形、U字形、口字形、方拱形的排列方式;几十人至上百人的中型会议,一般会将座位布置成而字形、倒山字形、半圆形等状态;更多人的会议,往往只能选择有相应接纳条件的礼堂、会堂或体育馆了,因用其座位的固定安置方式;除此之外,大型的茶话会、团拜会等,因为有交际的需要,所以座位安排多采用星点式、众星拱月式的形式。
2、安排主席台及其位次。一般来说,小型会议不必单独设立主席台,只须将主要领导和主持人安排在显著位置即可。大中型会议,一般需要设置独立的主席台。根据实际人数,主席台可以设为一排,或设为多排。在主席台有多排座位的时候,注意第一排的席位应该是单数。
在第一排的正中位置,是会议首席。传统上,首席就座人的左手位置为次席,首席的右手位置为第三重要的席位,此后依次逻辑分别排列。当然,有些系统或场合,对位置与重要性关系的认定与之相反。对此,应注意尊重惯例。此外,在主席台上,地位越高者,距离会议首席位置的距离应越近。
3、准备和调试会场设施。如对会议所需的灯光照明设备、扩音设备、投影放映设备、空调设备等进行检查;最好提前进行预演,保证设备的可用性和适合性。如果涉及外调设备,那么应确保设备提前运送到会场,以便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安装调试。如果是非常重要的会议,还要准备备用设备。
 
★考核知识点:(信息工作)所收集信息的内容
附1.1.35(考核知识点解释)
信息工作中,秘书人员所收集的具体内容,实际上涉及诸多方面,包括宏观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组织工作相关信息、组织内部各类信息以及比较性信息等。而这些类型多样的信息又有其共性——都是秘书所服务的领导开展决策和实施管理时所需要的工作
因而,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所收集的信息,可以被统称为“领导决策信息”。所谓领导决策信息,指那些能够在一定时段内为领导人员的决策行为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和支持的各种类型信息。以此类信息为主要收集对象,是由秘书工作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所决定的。
秘书人员开展信息工作时,一定要认清这一点,并切实地用这一认识来指导现实工作——对那些有助于领导决策的信息,认真进行搜集、整理和加工;至于与领导决策无关的信息,则要予以删除,防止出现信息冗余问题。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范畴调查研究的独特性
附1.1.36(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工作范畴的调查研究,与领导调研、其他业务部门调研等的区别性特征在于:
第一,秘书调研具有被动性特征。这是秘书调研区别于其他调研工作的关键。秘书部门开展调研活动,并不是完全自主的:秘书必须围绕领导的需求、决策和管理工作的需要,来确定调查的对象;很多情况下,调研的选题是领导直接确定的;有时,甚至调查的对象、调查研究的方法,领导都会做出明确规定。
第二,秘书调研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其调研内容是非常庞杂的;它不像业务部门的调研工作,有一个相对具体、相对固定的专业范围。领导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秘书就必须做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调研工作。
第三,秘书调研具有政策性的特征。秘书开展调研是有立场的。这个立场要与领导的决策、本单位的方针保持统一。也就是说,秘书部门在开展调查研究时,应保持正确的侧重点,使之符合领导决策和组织工作的实际需要。
第四,秘书调研应突出针对性与客观性。即,对象要明确、有价值;同时,调查研究应反映真实情况,因此必须注意实事求是,不能妄下结论,更不能虚构杜撰,胡编乱造。
 
★考核知识点:秘书调研的主要目的
附1.1.37(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人员从事调研活动,其主要目的,或曰根本宗旨,乃是为领导者的决策工作提供信息、咨询和参谋等方面的服务。
秘书人员或秘书部门根据领导指令或组织需要,运用科学的调查手段和分析方法,对某一课题或现象进行实地考察和系统研究,是服务于领导工作、围绕决策需求的。只有符合这一特征,相应的调查研究才属于秘书工作的范畴。
 
★考核知识点:信访工作的基本原则
附1.1.38(考核知识点解释)
(1)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
所谓“属地管理”,就是要求信访事项应该优先由信访者所在地的相关部门负责受理。而“分级负责”,则是指信访工作应该逐级开展:下级单位实在解决不了的时候,才能交由上级单位受理;下级单位能够办理的,必须由下级单位直接解决问题;不能越级受理信访。
“谁管理、谁负责”,则是要求必须由与信访事项关系最为密切的部门负责受理。平时哪个部门主要负责管理信访事项所属领域的工作,就应由该部门具体负责受理信访事项。
(2)以法规政策为依据,及时、就地、高效地解决问题。
信访工作必须坚持原则,不能因信访者的态度而动摇,应该坚决避免“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的现象。无论信访者的态度、举动如何,处理问题都必须依据事实,遵守法律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同时,信访工作也应注意提高工作效率,在依据事实、依据法律的基础上,尽量迅速快捷地解决问题。
(3)化解矛盾和预防问题相结合。受理信访时,信访工作人员应通过自身的交流技巧和认真态度,去安抚、宽慰信访者,缓和不满情绪。正式受理信访后,应积极发挥协调、催办等职能,促进信访事项的尽快办理。
信访工作应注意主动性,积极总结平时受理信访时发现的问题,思考其实质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发现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研究导致这些问题的决策缺陷和漏洞;进而向领导提出建议,促进决策的修订和工作的改进,避免问题重复发生。
(4)公开、便民的原则。即尽力为各种信访提供方便,保证信访者有顺畅、透明的渠道来反映问题。在受理信访、具体处理、告知结果等过程中,做到公开、透明,不要幕后操作、暗箱操作。
(5)双向规范的原则。即信访者和信访受理者都必须严格规范自身的行为,按照法律规定行事。只有在信访者和信访受理者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信访工作才能够顺利展开,真正促进问题的解决。
 
★考核知识点:办理信访事项的三种方式
附1.1.39(考核知识点解释)
办理信访事项,实际上指的是“信访工作中的立案办理”。在实践中,主要有三种办理方式:
1、承办:若信访事项归属于信访部门的职权范围,俺么信访部门就有必要对信访事项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并及时提出处理意见。
2、交办:信访事项属于下级单位职责范围时,信访工作人员应及时将信访事项告知下级单位,并要求其认真处理。交办中,应有交办函,即以正式公文的形式写明信访事项的主要内容和办理要求,不过信访材料的原件或原始登记表,不能一并交给下级单位。下级单位做出处理后,应将处理情况反馈给信访部门,经审查后由信访部门告知信访人。
3、转办:信访事项不属于本单位的职权范围时,应该将信访事项转给对口单位,由其负责处理。转办的过程中,也应有正式公文说明情况,同时将原始的信访信件一并转交。
 
★考核知识点:督查工作的实施流程与相关要求
附1.1.40(考核知识点解释)
理论上,督查工作一般要按照以下的程序来予以实施:
1、督查立项。即确定要对哪一事项实施监督检查。立项是督查工作的基础,因此必须谨慎,坚持“立之有据,立则必办,办则必果”的原则。
督查的项目一旦确立,应填写 “督查登记单”或“查办单”,抑或是类似的记录材料。其中应写明督查的对象,督查的内容和目的,督查的具体指标、操作方案、完成时限、负责部门和人员等情况,然后呈送领导批示。
2、督查通知。即秘书人员将督查内容、领导批示以及其他具体要求,一并通知被督察的单位或被督察的人员,要求其在规定时限按要求处理好相关工作。
通知的方法有:会议通知、发文通知、电话通知和派员通知四种。
3、催办。即定时询问和督促被督察单位(人员),了解相关事项的处理进程和处理结果。催办可以根据督查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督查工作目标,灵活采用电话催办、发文催办、当面询问等方式。
4、直接调查。如果虽经催办,但到规定时限后,督查事项仍没能得到有效处理。这时负责督查工作的秘书人员就有必要亲自调查实际情况——这就是直接调查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深入具体单位,真正了解情况,把握问题实质。
5、商讨处理。通过调查掌握了实际情况以后,秘书人员应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处理意见,并呈报领导审核;领导同意以后,要将有关意见通知给被督察单位。同时,秘书可以与被督察单位的有关人员会商讨论,研究如何具体执行意见。不过,ABC处理意见仍要由被督查单位自己负责执行。
6、审查结项。如果被督查单位在催办规定的时限内完成了工作,那么催办工作完成后,就可以直接进入审查结案阶段;若是被督察单位没有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工作,那么就要经由直接调查、商讨处理,直至最终解决问题后,才能审查结案。
这一阶段,秘书人员要认真审查被督查单位上报的处理结果,必要时还可以到现场去亲自核实验证。审核不合格的,必须要求被督察单位按规定重新处理;审查合格的,应将上报来的处理结果和秘书人员的审核意见一并送交领导审阅。领导认同后,可以结项。
7、反馈与归档。亦将督查事项的处理结果及有关情况,向领导做总结性汇报。尤其是对于上级机关交办的事项,更要注意反馈,可以写出专题报告。督查工作全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件材料,例如督查登记单、领导批示、调查报告审核意见等,应组成案卷,归档备查。
 
★考核知识点:国家秘密
附1.1.41(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保守国家秘密法》(《保密法》)国家秘密指的是“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国家秘密主要涉及:(1)国家事务重大决策中的涉密事项。(2)国防建设和武装力量活动中的秘密事项。(3)外交和外事活动中的秘密事项,以及对外承担保密任务的事项。(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5)科学技术中的秘密事项。(6)维护国家安全活动和追捕刑事犯罪中的秘密事项。(7)其他国家保密部门要求保密的事项。
国家秘密有等级之分,按照《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其分为绝密、机密和秘密三个等级。其中,绝密的等级最高;机密次之;秘密又次之。
 
★考核知识点:(接待工作中的)引介礼仪
附1.1.42(考核知识点解释)
所谓引介,即告知参与会晤、联络接洽的特定人员的情况,使其被他人知晓。其具体又可以分为自我介绍、他人介绍和集体介绍三种形式。
1、做自我介绍:
第一,公务性的自我介绍要说清四个要素,即姓名、单位、部门、职务。
第二,要遵循“尊者优先了解”的原则。即,需要自我介绍时,应是地位相对较低的一方先做自我介绍。如接触前并不知悉地位的对比情况,经常的做法是:主方先做自我介绍一下;接待人员先向来访者做自我介绍;男士先于女士做自我介绍;年轻者先向年长者做自我介绍,等等。
第三,注意把握时间,简单介绍基本情况即可,不要喋喋不休。
2、第三者介绍,就是由第三方为彼此不熟悉的双方进行引见。接待工作中,通常由秘书做为第三方来进行中介性介绍:
第一,遵循“尊者优先了解”的原则。即,先介绍地位低的人,把地位较低一方的情况先说给地位较高的一方听。
第二,简明扼要,抓住要点。在公务接待中介绍他人时,同样要将这个人的姓名、单位和职务介绍清楚,同时还应选择与本次交际活动最为贴合的有关信息,集中加以介绍。介绍的时间也不应太长,点明关键信息即可。
第三,注意手势,不要用手指指人。
3、集体介绍,实际上是第三者介绍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介绍的对象是一个群体,其关键在准确把握“顺序”:
第一,“少数服从多数”,即人数较少的一方礼让人数较多的一方,个人礼让群体。
第二,“尊者优先了解”,即先介绍地位相对较低的群体,并按地位由低到高依次介绍不同群体。
第二,就一个群体分别介绍其内部成员时,要先介绍该群体中地位最高的人员,然后按地位由高到低依次介绍相关人员。
 
★考核知识点:(接待工作中的)乘车礼仪
附1.1.43(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安排座位时,注意“后高前低,右高左低”的原则。也就是说,在轿车里,地位高的人应于后排就座。后排有两人时,地位较高的人应坐在右侧。
当然,乘车座位的安排要灵活。有时,如果领导亲自驾车,那么就应将客人安排在前排领导旁边的副驾驶位置上。如果领导驾车,来客人数较多,那么应将主宾安置在前排领导旁边,其他宾客安置在后排。后排宾客的座次,仍是地位相对高者坐右侧,地位较低者坐左侧。
第二,在普通轿车中,如果主要客人坐在后排,那么后排最好只安排坐两人。
第三,做好上下车时的服务工作。
第四,如秘书人员陪同乘车,且客人已经在车内坐好,那么秘书人员上下车时,要避免在车内从客人面前穿越过去。
 
★考核知识点:公章的制作、保管与销毁
附1.1.44(考核知识点解释)
1、公章的刻制。凡是公务用章,尤其是单位印章,一律不得私自刻制。要想刻制公章,有两种办法:一是由上级主管单位制作,然后直接交发给本单位;二是单位提出申请,经主管单位批准,在公安部门登记后,由专门刻制厂商制作。
2、公章的启用。公章刻制后,不可随便启用;必须选定启用日期,并提前向主管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发出启用通知,并附上“印模”。此外,还需要填写“印模卡”,以备查考。各项手续办妥后,到了规定启用日期,公章才正式生效。
3、公章的保管。公章应由领导指定的专门秘书人员安全、妥善地保管。
4、公章的销毁。单位撤销,则公章应立即停止使用,同时要通知有关单位,告知停用信息。停用后的公章,应及时送交原制发单位,或是上报主管部门并获得指示后予以销毁。
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况——正常运行单位的公章,因故损坏、无法使用;此时,应将公章上交原制发单位或主管单位,然后根据指示行动。
 
★考核知识点:公章的使用
附1.1.45(考核知识点解释)
使用公章的总的原则是:加盖公章,必须以获得单位领导或有关部门负责人的批准为前提;对于加盖公章的申请,必须认真审核其是否符合规定手续,是否获得领导同意;审核无误后,方能加盖公章;加盖公章时,要注意做好登记。
具体而言,常见公章使用形式包括:
第一,落款章。即将公章加盖在公文或其他资料的落款处,用以表明公文或材料的有效性。
第二,更正章。在文件或其他正式材料之上进行修改,须在修改处加盖公章,以示单位承认此处改动。
第三,证见章。某文件或资料的署名、落款不是本单位,但是本单位可以在其上盖章,主要是做证明、担保之用。
第四,密封章和封存章。密封章即在封套、信封等的封口处加盖公章;封存章则是在封条上盖的公章。二者都是其保管之用,防止私人随意开启。
第五,骑缝章。一般有存根的公函、介绍信或其他类似单据上,正本与存根之间会有一条分割线,使用时沿线撕开。加盖在正本与存根之间的连接线上的公章,就是骑缝章。它主要是用以标识公函或介绍信的正本与存根确实为一套。
第六,骑边章。某些文件、记录、协议、合同等材料,篇幅较长,由多页文字组成。为了证明每页文字都是属于同一份材料,就有必要加盖骑边章。也就是,将一份材料中的多页纸张均匀错开,从首页到末页每页都露出一部分来。然后在错开的页边处,加盖公章。使得每一页纸上都有一部分公章的印记,各页纸张上的印记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公章。
 
(二)多选部分
★考核知识点:秘书学的学科特点
附1.2.1(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秘书学具有鲜明的应用性特征。秘书学的理论、知识来源于秘书业务工作中经验的积累和凝练,同时又进一步服务于当前的秘书工作实践,更要接受实践工作的检验。
第二,秘书学具有综合性的学科特点。其知识体系融合了决策学、应用语言文学、管理学、社会学、行政学、公共关系学等学科的成果。
第三,秘书学具有发展性的学科特点。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都是开放性的,秘书工作中遇到的新事物、新技术、新问题,会不断地被纳入到秘书学的研究视野中来;而以往研究中的某些结论,也可能因工作发展而被摒弃或修正。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的性质
附1.2.2(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工作的性质,可以概括为:
第一,辅助性。这是秘书工作的最本质特征。关于秘书工作的辅助性特质,我们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秘书工作具有从属性。第二,秘书工作具有被动性。第三,秘书工作是非决策性的。
第二,综合性。也叫综合服务性,即秘书工作很“杂”,涉及组织机构运行、项目进程中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广泛。
第三,脑力劳动性。现代秘书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学识素养和多方面的理论知识,从而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好地辅助领导的决策活动。
第四,内部性。即秘书工作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组织内部,秘书工作的成绩也是无法直接反映出来的。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的性质
附1.2.3(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工作的性质,可以概括为:
第一,辅助性。这是秘书工作的最本质特征。关于秘书工作的辅助性特质,我们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秘书工作具有从属性。第二,秘书工作具有被动性。第三,秘书工作是非决策性的。
第二,综合性。也叫综合服务性,即秘书工作很“杂”,涉及组织机构运行、项目进程中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广泛。
第三,脑力劳动性。现代秘书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学识素养和多方面的理论知识,从而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好地辅助领导的决策活动。
第四,内部性。即秘书工作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组织内部,秘书工作的成绩也是无法直接反映出来的。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辅助性”的内涵
附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辅助性,可谓秘书工作的本质特征。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这种辅助性:
第一,秘书工作具有从属性。秘书工作从属于领导活动、从属于决策工作。它工作的内容与重点,是根据领导或组织的决策需要而确定的。一般的业务部门,大多可以做出清晰的工作计划或工作预期,在不违背组织目标的前提下,独立地确定自己的工作内容。但秘书工作缺少这种独立性,他必须根据领导的需要来进行安排。领导的需求改变了,决策活动要求的条件变化了,秘书工作就必须迅速地做出相应调整。
第二,秘书工作具有被动性。秘书工作不能自行其是,领导人员或决策者、决策集体往往会对秘书人员的工作内容进行规定,为秘书工作的方向和目标做出具体指导。简单地说,就是秘书工作的开展,要依托领导或决策主体的要求和指示;秘书工作的合理性、基本动力,也来自于此。
第三,秘书工作具有非决策性。可以说,这是所谓“辅助性”的核心要义,也是把握秘书工作本质特征,明确秘书工作与其他工作区别,保证秘书工作不逾矩、不越权的关键。秘书工作服务于决策,但绝不分享决策权力。秘书工作是出谋划策、提供支持与服务的活动,但终止于最后的决策一环。
 
★考核知识点: 《政务院关于各级政府机关秘书长和不设秘书长的办公厅主任的工作任务和秘书工作机构的决定》
附1.2.5(考核知识点解释)
1951年,第一次全国秘书长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后,发布了《政务院关于各级政府机关秘书长和不设秘书长的办公厅主任的工作任务和秘书工作机构的决定》。
该决定指出,秘书长或办公厅主任,作为本级政府秘书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主要有七大任务,即:信息与政策研究、对外联系、内部协调、保密、机要、日常行政、机关事务。同时,该决定还对秘书工作的基本方法、秘书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等,提出了指导原则。
该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党领导下的秘书工作全面走上了规范化、正规化的轨道。
 
★考核知识点:“OT”类秘书
附1.2.6(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标准,可以根据业务领域的不同,将秘书人员划分为行政秘书与专业秘书。所谓行政秘书,指的是负责日常事务性工作的秘书人员,他们的业务主要包括:记录上司的口述内容、接打电话、收发邮件、接待来访者、起草公文、整理资料、搜集信息以及采购办公设备等等。此外,秘书主管人员,也就是秘书部门的负责人,也属于行政秘书。
专业秘书,简称为“OT”类秘书,指的是具有一定专业背景和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秘书人员,他们往往从事某一特定类型的专门工作。
现实中,专业秘书主要包括:法律秘书、医学秘书、教育秘书、财经秘书、科技秘书和通讯秘书等。专业秘书须具备一定程度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实际上已是有特定分工的助理人员了。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的主要职能作用
附1.2.7(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工作在实践中主要具有这样一些职能作用:
1、参谋作用。谓参谋作用,就是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完整的、有价值的、高质量的信息、方法、方案等方面的支持,为决策事项提供合理的、有应用价值的备选方案。总的来看,参谋作用凸显了秘书工作在现代决策体系中的智力支持与信息服务作用。
2、助手作用。如果说参谋作用侧重于脑力劳动性的辅助,那么助手作用则是强调秘书工作在具体事务性活动中的服务功能。也就是说,秘书工作有效处理了文书、会议、信访、日程安排、接待服务等方面的事务性活动,从而使领导能够集中精力于决策工作,并获得执行或物质上的支持。
3、协调作用。第一,组织宏观运行层面,秘书部门或秘书人员在职权范围内或在领导授权下,统筹调节各部门、各项工作的关系,保证信息畅通、各部门配合有序,从而实现组织工作的高效开展。第二,日常工作中的具体环节或项目可能会出现正常规程难以解决的问题或矛盾,此时秘书人员根据指示,调动各种力量、运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这就是具体问题层面的协调。
4、窗口作用。秘书工作中的信访、接待、会务等活动,会直接接触与组织发生关系的外部人士;向组织外部发送的相关文件、资料,也一定程度地体现着本组织的形象。因此,秘书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对外展示组织形象与风气的窗口,或曰门面。
5、信息枢纽作用。秘书部门或某些秘书人员,是一个组织中的信息中心。其掌握大量的信息,从而成为搜集和利用信息、提供信息咨询等的中心。
6、保障作用。第一,秘书工作中的参谋、督察等活动,是保证领导决策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第二,组织运转过程中的后勤保障工作往往与秘书工作发生联系。
 
★考核知识点:“三服务”的具体内涵及其意义
附1.2.8(考核知识点解释)
1985年1月召开的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指出,中央办公厅工作是围绕党的总目标、总任务,做好“三服务”,即为中央服务,为中央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各地区各部门的办公厅则要为中央领导工作服务,为当地领导机关和各部委服务,为同级和下级机关服务以及为人民群众服务。
据此,秘书学研究提出,“三服务”应成为秘书工作的宗旨和根本目标。因而,其在秘书学理论中具有了根本性的规定意义。
从学理性和适应当代社会的角度来概括,“三服务”宗旨的内涵可以表述为:第一,为领导工作(或曰决策工作,也包括领导部门)服务;第二,为本组织中的其他部门服务(包括同级部门和下级部门);第三,为人民群众(社会公众)服务。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与具体原则
附1.2.9(考核知识点解释)
所谓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实际上是秘书工作实践中须注意做到的一些标准,即秘书人员应以这些标准来规范和指导自己的行动。秘书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强调“主动”、“高效”、“准确”、“保密”、“时效”、“实事求是”等关键词。
而秘书工作的具体原则,虽然也是原则性的,但相比于基本原则,其与实务工作结合要更进一步,是基本原则相关要求与标准的实践性细化。理论上,一般将其概括为:“遵规守纪”、“超前服务”、“服从大局”、“团结协作”、“正确处理与领导关系”等。
 
★考核知识点:政治素养的内涵
附1.2.10(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工作者的政治素养,主要是指其在实际工作中所体现出的法纪意识和政策水平。
第一,政治素养首先反映为具有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从事秘书工作的人员,必须保证在具体实践中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组织的纪律和规定。
第二,政治素养的另一重内涵是政策水平。政策水平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它是指秘书人员对于国家大政方针、社会形势以及本组织的总体工作目标、努力方向、行为准则的熟悉程度和理解其实质性内涵的能力。
 
★考核知识点: 《秘书国家职业标准》中的“职业道德规范”
附1.2.11(考核知识点解释)
现行《秘书国家职业标准》将秘书工作的“职业道德规范”界定为:“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勤劳节俭、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开拓创新”,同时,其还提示秘书从业者注意遵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有关要求。
 
★考核知识点:《秘书国家职业标准》中的秘书的职业守则
附1.2.12(考核知识点解释)
现行《秘书国家职业标准》规定了秘书工作从业者的的“职业守则”,即:谦虚谨慎,文明礼貌;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实事求是,讲究时效;兢兢业业,甘当无名英雄;忠于职守,自觉履行各项职责;钻研业务,掌握秘书工作各项技能;奉公守法,不假借上司名义以权谋私;树立承诺意识,时限意识,精准意识,保密意识,权责意识,服务意识。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者与领导关系的多维性
附1.2.13(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与领导之间关系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实际上,二者的关系是多维度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认识。例如:
第一,人格上、政治上的平等关系。
第二,组织上的上下级关系。
第三,工作上的主辅关系,或曰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第四,工作角色、社会角色上的从属关系。即秘书人员是领导人员的助手。
第五,个人之间的朋友关系。
 
★考核知识点:处理与领导群体关系的原则
附1.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人员处理好与领导群体的关系,应注意把握如下原则:
第一,为主要领导服务与为领导集体服务相结合。
第二,妥善处理多头指示,维护领导群体的团结。
第三,注意对口请示,避免交叉请示。
第四,逐级请示,尽量避免越级请示。
第五,注意筛选信息,避免搬弄是非。
 
★考核知识点:提出反对意见时的注意事项
附1.2.15(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指出领导的错误,或提出反面意见时,要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选择恰当的时机。尤其要回避领导工作繁忙或情绪烦躁的情况。
第二,选择恰当的场合,应避免在正式场合、工作情境下提出,而最好是在无他人在场的私下交流中指出问题。
第三,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如,可以采用比喻、典故或是用事实性信息等来暗指,形成一种“言在彼意在此”的效果。
第四,将反面意见与正面建议相结合。这是说,要既提出问题,又提出解决、改进问题的方案。
 
★考核知识点:协调工作方法的主要类型及其要求
附1.2.16(考核知识点解释)
1、文件协调法。即依托于正式文件的制作、行文等,来保证不同的机构、部门在特定工作上协同配合,而不至产生矛盾或推诿问题。文件协调法的具体形式主要有:第一,让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文件撰拟;第二,采用联合发文的形式;第三,向有关部门抄发文件。
2、会议协调法。即通过召开会议,聚集与工作相关的各方的代表,让他们坐在一起共同协商,确定解决方案,并保证完成各自相应的职责。常见的协调性会议包括:定期召开的、维系常规合作协同关系的“办公会议”;基于特定主题召开的座谈会、研讨会、交流会等;针对重大事件或严重不协调问题的现场工作会、现场协调会等。对于秘书工作而言,会议协调法操作简单、非常经济,但是协调会议不宜过多,须避免“文山会海”的官僚主义了。
3、信息交流法。即有意识地疏通信息交流的渠道,及时有效地向相关方面通报情况,从而减少不协调问题。秘书部门发挥着信息枢纽作用,应注意、预估信息交流方面的问题,通过信息提供服务、组织交流等方式,使相关方互通信息、增强了解、消除隔阂,达到协调配合的目的。
4、组织协调法。当需要协调的事项比较复杂、内容很多、涉及众多部门的众多职责时,因为协调难度较大、短期内难以见出效果,所以由秘书部门牵头,在领导授权下,成立独立的协调工作机构,来完成协调工作。一般来说,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重点的、大型的工作项目。
5、个别沟通法。其主要反映为:主动找相关人员谈心、讲解政策、解释情况;或是组织少数几个人各自表明立场,说明问题等。其实质在于,以人际交流、当面互动的方法,统一思想、消除分歧,进而确保实际工作的协调顺利。这是秘书工作最常用的协调方法,一般适用于协调对象较少,设想不甚复杂,主要属于情绪性、思想性问题的事项。秘书人员在使用这种协调方法时,要注意以平等的身份、商量的预期来进行沟通或促进沟通,万不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考核知识点:秘书人员的培养与考核
附1.2.17(考核知识点解释)
1、秘书的培养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学历教育。就是正规的专业教育,如大学中文秘类的本专科教育。
第二,岗前培训。即秘书工作人员在被录用以后、正式上岗之前,接受一段时间的业务培训。
三是在职培训。即工作了一段时间的秘书人员,为更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而参加的中短期培训——参与培训的秘书不脱离工作、或保持岗位,而在闲暇或特定的日程中参与培训。
2、秘书人员的考核,主要包括国家层面的职业资格考试与本单位组织的工作考核两类。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是统一的;而单位的考核,则因具体情况而异。
 
★考核知识点:平行文
附1.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平行文,是根据行文关系而界定的一种公文类型,指的是平级组织之间或者没有隶属关系的两个组织之间的进行沟通时所使用的公文,也可以指称这种行文关系。实践中,函、通知等行政公文种类,常被用作平行文。
 
★考核知识点:行政公文的特点
附1.2.19(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由法定作者制作和发布。所谓“法定作者”,指根据法律或有关章程、条例、决定等建立的,能以自身名义行驶权利、承担义务的组织。有时,公文也可能以主要领导的名义制发,但这些领导也是代表组织,而非以个人名义行文。
第二,公文具有权威性与时效性。公文反映组织的意志和要求,所以在组织或相关系统中,具有程度不等的强制性和约束力。接收公文的部门或个人,必须认真执行公文的指示要求,或者予以答复。而且,公文的效力有一定时间限制,超出了这一时间范围或是公文要求的事项完成后,其效力可能就消失了。
第三,公文有明确的制作目的和特定的阅读对象。亦即,公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公务目的而发出的,要针对具体问题。而且,一般来看,多数公文是定向传播的,也就是其阅读对象的范围是确定的。
第四,公文具有严格的体式和规范的行文程序。对于行政公文而言,其文种、格式等,往往有较为明确甚至细致的规定。公文写作者必须遵守这些规定的要求。撰拟完成的公文,也必须按行文规则传递、接收和处理。
 
★考核知识点:眉首
附1.2.20(考核知识点解释)
眉首,指的是一份正规公文的第一页中,分割线以上的部分,理论上其包括公文名称、发文字号、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签发人等。
 
★考核知识点:版记
附1.2.21(考核知识点解释)
版记是正规公文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上指公文最后落款以后的部分,位置一般位于公文最后一页的下方。理论上,版记主要包括:抄送机关、发文机关、印发日期、印发份数等内容;有些教材,也将公文附注归于版记的内容。
 
★考核知识点:公文的排版与制作
附1.2.22(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及《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等的有关规定,多数公文的排版格式可概括为:
1、用纸。行政公文一般采用16开纸型,也可以使用国际标准A4型纸张。
2、文字排列。按照现代语言文字应用规范,由左至右、横向书写文字。但在少数民族地区、使用少数民族文字时,可以遵从该语言文字的习惯书写形式。
3、印刷与装订。双面印刷;页码用4号半角阿拉伯数字标注,置于版心下,数字左右各有一条4号一字线,单页码上居右,双页码上居左。眉首“公文名称”,印刷时可套红(秘密等级与紧急程度的文字也随之套红)。装订形式与公文排印一致,一般左侧装订。
4、字号字体。文字字号,由大至小分别为:公文名称、大标题、小标题、文头文尾各种标识、正文、附注。即公文名称的字号最大,附注的文字最小。就字体而言:公文名称可用初号黑体(及其变体)或者是宋体字;秘密等级、紧急程度等信息,惯例上是使用三号黑体字;正文部分(包括相关其他要素),如无特殊情况一般是三号仿宋体;大标题可使用二号标宋体;小标题可与正文相同,有时也可根据情况略有变化。
 
★考核知识点: 行政公文“批复”及其特点
附1.2.23(考核知识点解释)
批复这种公文类型,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是一种典型的下行文,其特点在于:
第一,针对性。批复是一种回应式公文,是针对下级机关的“请示”而发的,因此“批复”中的内容必须与下级单位“请示”的内容密切相关。
第二,决策性。在批复中,上级机关必须提出决策性意见,以回应下级单位的请示与要求。
第三,权威性。对于上级机关批准中的决策,下级单位必须服从并认真执行。
 
★考核知识点: 来函的写作
附1.2.24(考核知识点解释)
撰写“函”时,总的原则就是注意语言、语气的尊重性和协商性。
1、就公函而言,发文字号中一般是在发文机关代字之后加以“函”字。
2、公文标题,一般用三项式,写全发文机关名称、发文事由和文种。有时,发文机关名称可省略。
3、如果发函目的是协商工作、处理具体事项,那么主送机关一般只有一个,即与本项工作直接相关的单位。如果发函目的是告知信息,则可有多个主送机关。
4、正文部分主要应写明两项内容:第一,发函缘由,即介绍相关情况,说明发文的原因。“来函”中,有必要将发函的理由说充分,说清楚。第二,提出请求事项或商洽事项了。若涉及事项内容较多,一般是分条逐一提出。
5、灵活处理结尾:可以自然结尾,也可采用定型式结尾——函的正文最后多使用“特此函告”或“专此函告”之类的惯用语;如果希望对方答复,一般应在正文最后写明这一要求,常用的表达方式有“盼予复函”、“请予函告”、“特此函达,盼蒙允诺”、“请研究,望复函”等。
 
★考核知识点:公文处理工作的含义与内容
附1.2.25(考核知识点解释)
公文处理工作,指的是在组织的日常公务活动中,围绕着公文的传送、办理、管理以及归档等环节而展开的一系列衔接有序的工作。
概括来说,公文处理工作包含这样的一些内容:
1、发文工作,主要是针对已经起草的公文进行修改、审核、签发,进而复印,并通过规范途径发送出去等。
2、收文工作,就是对于其他单位发来的公文进行接收,其中包含了签收、登记、审核、传阅等相关工作。
3、办理工作。即根据公文内容提出办理相关事项的建议或方案,并在特定部门具体处理有关工作时发挥督促检查的作用。
4、文档管理工作。即在日常工作中对相关公文进行有效管理,做好立卷、归档、保管、保密、调阅等工作,以方便在需要时进行查考、利用。
 
★考核知识点:编目成卷
附1.2.26(考核知识点解释)
编目成卷,指的是对整理组合好的案卷进行统计编目与装订,以形成最终的案卷。此项工作主要涉及:
第一,统计编目。就是在案卷组合工作的基础上,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卷内备考表”或案卷封皮之类的目录清单,以保证案卷完整和便于日后查考。
第二,装订、装袋、装盒。即将文档材料妥善存放至保管设施设备中
第三,案卷排序与编号。就是将所有案卷进行系统整理,确定案卷的排序。这个工作可以由秘书人员来完成,也可以交由档案部门处理。
 
★考核知识点:新型归档管理理念与实践方式
附1.2.27(考核知识点解释)
1、在公文的整理和保存工作中,以“件”取代“卷”。以“件”作为基本的管理单位。
理论上来说,一份公文就是“一件”;但更多时候,“件”的内容要有所拓展。例如:一份公文的正文与附件合为一件,一份公文的正文与复本合为一件,一份转发性通知与被转发公文合为一件,一份来函和与之对应的复函合为一件……
但无论如何,与传统的“案卷”相比,“件”所包含的公文数量是大大减少了,其中最多也不过三四份公文而已。
2、在分类处理上,以“年度、机构、保管期限”作为主要分类依据。
这克服了主观判断的“随意性”问题,因为这三个分类标准都是比较客观的。即便是经验不同、认识不同的人,在这些标准上也都能形成比较一致的判断。
第一,年度:即一个时间段落。它可以是自然年,也可以是组织内的习惯性年度设置,如学校里的学年、工厂里的生产年度等。
第二,机构:即按组织内部各部门的名称进行分类,如人事部门文件、宣传部门文件、财务部门文件等。若组织中部门设置多有变动或采用大部门制结构,则可以略加变化,转为类部门的工作性质分类,如人事工作文件、宣传工作文件、财务工作文件等。
第三,保管期限。这主要是参考国家档案管理规则的界定,一般分为短期、长期和永久三种。
 
★考核知识点:学术会议及其会务要求
附1.2.28(考核知识点解释)
学术会议的显著特点有三:一是与会者层次水平较高,多为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员;二是发言人员相对较多,不仅做主题报告的人常常较多,而且在自由讨论中还会有更多人表达见解;三是有时对会场设备有较高要求,尤其是涉及高新科技展示的学术会议。
要做好学术会议的会务工作,秘书人员必须注意:
第一,提前发送会议通知。学术会议的宗旨,是就重要问题进行研究性探讨;这要求与会人员应对相关问题做出充分研究,形成系统的、有理论深度的观点;学术会议上,与会人员往往要提交论文、研究报告,所以必须为他们预留充分的准备时间。这种特点要求,必须提前一段时间就向与会者发出会议通知。
第二,在会议程序上,学术会议应尽量简化仪式性环节,将主要时间和环节分配给学术报告、学术讨论环节。
此外,负责学术会议会务工作的秘书人员,最好拥有一些相关的专业背景和专业知识。这主要是便于更为专业地进行会议记录和更好地与参会人员沟通。
 
★考核知识点:会场布置
附1.1.29(考核知识点解释)
会场布置,是会议组织过程中“会前准备阶段”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指的是为会议做好场地及场地设备的准备、安排与调试等工作。这一工作的总体原则是整洁、安全、安静、设备齐全,特别是要保证会场的规格、规模与会议的规格、规模相适应。
具体而言,会场布置工作涉及如下方面:
1、座位排列。排列座位要适应会议规模、面向会议目标,并充分考虑会场形状、设施基础等问题。一般来说,十几二十人(甚至更少)的日常工作会议,往往采用圆形、椭圆形、长方形、T字形、U字形、口字形、方拱形的排列方式;几十人至上百人的中型会议,一般会将座位布置成而字形、倒山字形、半圆形等状态;更多人的会议,往往只能选择有相应接纳条件的礼堂、会堂或体育馆了,因用其座位的固定安置方式;除此之外,大型的茶话会、团拜会等,因为有交际的需要,所以座位安排多采用星点式、众星拱月式的形式。
2、安排主席台及其位次。一般来说,小型会议不必单独设立主席台,只须将主要领导和主持人安排在显著位置即可。大中型会议,一般需要设置独立的主席台。根据实际人数,主席台可以设为一排,或设为多排。在主席台有多排座位的时候,注意第一排的席位应该是单数。
在第一排的正中位置,是会议首席。传统上,首席就座人的左手位置为次席,首席的右手位置为第三重要的席位,此后依次逻辑分别排列。当然,有些系统或场合,对位置与重要性关系的认定与之相反。对此,应注意尊重惯例。此外,在主席台上,地位越高者,距离会议首席位置的距离应越近。
3、准备和调试会场设施。如对会议所需的灯光照明设备、扩音设备、投影放映设备、空调设备等进行检查;最好提前进行预演,保证设备的可用性和适合性。如果涉及外调设备,那么应确保设备提前运送到会场,以便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安装调试。如果是非常重要的会议,还要准备备用设备。
 
★考核知识点:制定会议计划
附1.2.30(考核知识点解释)
1、会议计划的内容。会议计划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议议题、会议名称、会议召开时间与地点、与会人员名单或范围、会务人员构成及其分工、会议程序,等等。
2、制定会议计划的重点。在制定会议计划的过程中,秘书人员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拟定会议程序”上。会议程序的内涵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会议议程,即会议由哪些环节组成,如开幕式、大会主题报告、小组讨论、闭幕式等。二是日程安排,这是指会议期间与会人员的活动安排。
3、制定会议计划的工作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求在制定会议计划时,需要全面地研究和思考会议的相关工作。一方面,宏观地把握会议,如明确会议的基本宗旨和最终目的,体会领导希望会议实现什么样的效果等,进而以此为指导,研究会议的重点以及形式、规格等问题。另一方面,注意分工协调,从事会务工作的秘书与领导之间、秘书人员之间应加强沟通,协同配合。
第二,动态性原则。就是在拟定会议计划时,要将会议期间可能出现的变化因素考虑进来,做好预案。当发现情况变化时,应迅速调整计划,适应ABC要求或形势。
第三,超前性原则。就是要努力预见未来会议召开和进行时可能产生的问题,合理推测与会人员的需求等,从而做好相应的准备。
第四,重点性原则。即制定会务工作计划是要突出重点,对于重要的议程。要重点对待,详细计划,反复论证;对于出席会议的重要人员,也要重点研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对于重要的文件材料、关键性细节等,都应予以特别关注。
 
★考核知识点:会议纪要及其特点
附1.2.31(考核知识点解释)
会议纪要,是行政公文的一种,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作为一种常用的公文形式,会议纪要具有三个重要特点:
第一,内容的客观性。即会议纪要必须符合会议的实际情况,如实反映会议信息,不能随意杜撰,虚构想象。
第二,表述的概括性。会议纪要应主要概括要点,而不是如记流水账一样,不分主次地泛泛复述会议的内容。可以说,概括性是会议纪要区别于会议记录等类似材料的关键特征。会议纪要应有清晰的逻辑和条理性;其中所陈述的观点,应该是对会议思想和会议讨论结果的一种完善概括。如果有需要,会议纪要完全可以对会议的主要精神、具体决议做出理论分析和判断评价。
第三,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会议纪要中的决策或方案,具有行政权威性,相关单位或部门,应重视会议纪要的安排,并认真贯彻执行相关决策。
 
★考核知识点:收集信息的渠道
附1.2.32(考核知识点解释)
掌握并利用好收集信息的渠道或曰途径,是有效开展信息工作的基础。实践中,常用的信息渠道主要有:
第一,组织内部渠道。即各单位由于工作需要或历史传统,而形成的特有的信息获取途径。如某单位的内刊,或专门的汇报制度等。业务信息一般都是通过这个渠道而获取的。
第二,大众传媒。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各类新媒体等。
第三,各种会议。会议往往是各种信息汇集的场所,一些工作会议、学术会议,还经常能够披露最ABC信息。
第四,专业信息机构。当今时代,专业的信息调查机构、信息咨询机构(包括大数据服务商等),可以成为收集信息的重要依凭。
第五,实地考察。开展实地观察、调研,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一手信息。
第六,互联网络。之所以将互联网络区别于大众传媒,是因为其既包括普通网站,也包括专业的数据库、资源库等,秘书工作者应对后者给予充分重视。
 
★考核知识点:调研中常用的调查方法
附1.2.33(考核知识点解释)
调查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主要包括:
1、观察法,就是秘书人员实地考察情况,通过耳闻目睹,掌握有价值信息。一是须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观察;二是要辩证观察,不要被假象迷惑。
2、访问法。访问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有很强的互动性,借此秘书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获取到某些深层次的信息。
3、会议调查法。就是通过召开座谈会的方式,来收集信息。
4、文献调查法。即通过查阅书面材料或影音资料,来获取所需的信息。
采用文献法进行调查时,应重点以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为主。对于二次文献转引的材料,最好找到原始出处,进行核对。
5、问卷调查法。就是根据调研课题,设计出不同类型的问题,并且制作成问卷,发放给受访者。受访者作答后,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并由此获得信息。
6、专家调查法,又称德尔菲法,主要用于预测性调查或论证性调查。其方法是,针对某一需要预测的问题,向不同的多个专家提问,要求专家给出书面意见;当专家们反馈回意见后,对各个专家的意见进行整理和汇总;然后将汇总结果送交给各个专家,要求他们根据汇总资料,再次做出预测。不断重复汇总资料,然后要求专家根据汇总情况调整预测,直至所有专家的意见趋向统一。
注意,在实施专家调查法时,相关的专家之间不能就调查问题展开讨论,也就是说每一位专家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联系,他们必须独立提出意见。同时,向专家们征询的问题也不要太多。
7、组合式调查法。即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使用上述各种调查方法。
 
★考核知识点:信访工作的内涵与特点
附1.2.34(考核知识点解释)
所谓信访,是指公民、法人等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各种形式,向党政机关或其他组织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要求有关部门依照规定进行处理的一种社会活动。而对于各种信访的处理,就是信访工作。
信访工作的特点在于:
第一,群众性。即信访工作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是保证人民群众利益、加强与群众联系的的重要渠道。从事信访工作,必须树立群众观念,真正为群众解决问题。
第二,政策性。即信访工作必须依照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开展,不可主观臆断、擅自行事,也不应屈从妥协、无原则处事。
第三,长期性。社会矛盾的始终存在,决定了信访工作必然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作。
第四,思想性。即从事信访工作有必要向信访人宣传和讲解政策,疏通他们的心理和情绪,消除他们的疑惑与不解。
 
★考核知识点:信访登记
附1.2.35(考核知识点解释)
信访工作中,无论是来信信访、还是来人信访,都需要做好登记工作。
1、登记的主要内容项目是:
第一,信访者基本信息,如信访者的姓名、单位、职业、通讯地址等;
第二,信访事项,一般以内容摘要的形式记录;
第三,领导批示;
第四,处理情况,如是否受理、交由何人办理、转至何处办理等。
第五,相关时间,如接到信件的时间,来访者到访的日期等。
其中,登记信访者信息与信访事项,是最关键的工作。这两部分的内容必须登记清楚。如果是书面信访且相关信息没有写清楚,那么应回信询问或登门询问。
2、进行登记时,要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对于来信,不论是否属于受理范围,都应予以登记。
第二,对于来访者,属于受理范围的,予以登记。“信访事项”这一内容,应由信访工作人员填写。
第三,在登记时预留一定的空间,以备同一信访事项被多次提出。
 
★考核知识点:企业信访工作
附1.2.36(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者、客户或是企业所在社区的居民,以信函或到访的形式对企业的产品质量、经营作风、服务态度、社会影响等提出的意见、建议等,本质上都是信访活动。对相关信访事项的处理,即企业信访工作。
从事企业信访工作,要遵循这样的一些原则:
第一,充分重视,及时处理。即对于消费者、客户等提出的信访事项,要给予充分认重视。尤其是对于那些老客户、老主顾的信访事项,要尽快处理和解决;如果成本不高、影响不大,甚至可以省略调查事实这一环节,直接解决。
第二,奖励投诉,提高效益。鼓励消费者和客户进行信访,从而通过信访的信息反馈功能,调整、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美誉度。
第三,跟踪调查,负责到底。就是要彻底解决信访事项,绝不推诿、敷衍,切实满足信访者的要求。
第四,提高认识,分清主次。发现那些重要的信访事项,并重点处理,解决主要矛盾,从而维护企业形象、改善公共关系。
 
★考核知识点:督查工作的基本原则
附1.2.37(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部门或秘书人员开展督查工作时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包括:
第一,领导负责。无论上级机关交办的督查任务,还是秘书部门自身发现的问题,都必须经本级领导批准同意后,才能将督查工作付诸实施。这也被称为领导负责、秘书承办的原则。而且,实施督查时,秘书人员必须注意向领导做必要的汇报,遇到重大事项要请示领导;工作完成后,也要向领导报告相关情况。
第二,分级负责。即将督查工作视为系统工程,应实现一级促一级,一级抓一级,自上而下逐级落实。除非特殊情况或重大事项,一般不越级督查下级工作。
第三,实事求是。督查中,掌握实际情况,应深入一线、做细致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提出意见建议,必须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作风上,要真抓实干,注重实际效果,不做形式主义文章。
第四,不直接办理工作。督查工作中。秘书人员要明确自身主要是扮演监督人、协作人的角色,只能做督促、检查和辅助性工作,而不能越俎代庖,直接去执行政策或直接从事被督察单位的业务工作。
第五,注重时效。即要求秘书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要有明确的时限观念,以锲而不舍、力求迅捷的精神作风,来积极促成有关工作的完成。
 
★考核知识点:督查工作的主要执行方式
附1.2.38(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部门的督查工作,常以这样的方式开展:
1、日常督查。在接到领导或上级单位的指示后,秘书部门或秘书人员根据部署安排,周而复始地、长期地开展工作,将督查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随时保持督查意识、随时开展督查活动。
2、直接查办。对于一些重点事项或是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秘书部门或秘书人员可以有针对性地直接开展调查研究,重点督促相关单位或人员解决问题。有必要注意,直接查办这种工作方法,并不是说要秘书部门或秘书人员越俎代庖,替代被督查单位执行工作;它主要是要求秘书人员深入到第一线开展督查工作。
3、以点带面。即对带有全局性、规律性的问题或有代表性、典型性的案件进行重点处理,形成具有一定普遍指导性的经验,营造较为显著的影响,从而推动类似问题、同一范畴问题的解决。
 
★考核知识点:保密工作的基本原则
附1.2.39(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积极防范。即保密工作应做好事先管理,充分研究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好预案;尽量完善地设计制度规章,注意做好保密教育;无论在技术上和思想上都有提前的充分准备……一句话,将泄密、失密问题杜绝在源头。
第二,突出重点。即根据密级、工作重心、宏观形势、人员情况等实际情况,明确保密的重点。对于重点机密,重点对待;确保重点,带动一般。
第三,既保守秘密,又便利于工作。即做好平衡,不能为了工作便利而忽视保密工作,单也不能过于强调保密,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
第四,牢记或借鉴、进而切实贯彻《党和国家工作人员保密守则》提出的行为准则。
 
★考核知识点:《党和国家工作人员保密守则》及其延伸
附1.2.40(考核知识点解释)
《党和国家工作人员保密守则》提出了十条行为准则,包括:
1、不该说的机密,绝对不说;
2、不该问的机密,绝对不问;
3、不该看的机密,绝对不看;
4、不该记录的机密,绝对不记录;
5、不在非保密本上记录机密;
6、不在私人通信中涉及机密;
7、不在公共场所和家属、子女、亲友面前谈论机密;
8、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机密文件、资料;
9、不在普通电话、明码电报、普通邮局传达机密事项;
10、不携带机密材料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
这些守则非常容易理解,但又是非常实用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秘书人员有必要将这些守则铭记于心,并落实到现实工作中来,这样有助于更好地完成保密工作。同时,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中的秘书人员,也应该参照这些行为守则,用以约束和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考核知识点:文件保密工作
附1.2.41(考核知识点解释)
文件保密工作的主要要求有:
第一,凡涉密文件,在印制前应按规定标明密级,确定印发份数、发送范围和阅读级别。然后要编制序号,做好统计工作。
第二,涉密文件应由机要人员或专门的印刷厂负责印制,印制过程中的校样、废页、印刷底版等,应及时销毁。
第三,临时性地复制涉密文件,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批、登记手续。
第四,传递涉密文件时,应通过专门的通信渠道,不能使用普通邮政、明码电报等没有保密措施的渠道。文件应装入专门的封袋,使用专用封条。
第五,收发、借阅涉密文件,应有严格的登记手续,且应在指定地点阅读。不得随意带出,更不能带至公共场所或个人住处。
第六,涉密文件应由专人专柜保管,且须经常清点、检查。
第七,销毁涉密文件,必须经由领导批准,然后由至少两人监销,并按规定履行登记、签字等手续。
第八,对于某些计划公开发表的文稿,若可能涉及秘密内容,应先交保密部门审查。审查合格并经领导人签批后,才能发表。
 
★考核知识点:接待工作的要素
附1.2.42(考核知识点解释)
无论哪种形式的接待活动,大体上都要包含这样一些要素:
第一,来访者,即接待的对象。
第二,来访意图,即来访者前来的主要目的。
第三,接待者,即负责接待来访者的人员或团队。
第四,接待任务,即根据来访者的身份、来访意图而确定的接待方针、接待活动内容以及相应的规格等。
第五,接待方式,即在具体情境下如何接待来宾。
 
★考核知识点:涉外接待的礼仪要求
附1.2.43(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涉及境外人员的交往活动或公务合作中,应注意如下礼仪原则:
第一,“守时”原则。对于接待、交往中的恰当时间的认定,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观念。但在国际性交流中,一般都遵循“遵守时间,不得爽约”的惯例。无论是业务工作,还是礼仪性接待,秘书人员都必须恪守约定时间。
第二,“女士优先”原则。这是要求在社交与公务场合中,尽可能表现出对女性的尊敬与重视。例如,在进出房间、上下电梯时,应请女性先行;用餐中,为女性送上座椅;在行进中,为女性引导;交际时,男性应先行自我介绍,等等。
第三,“不妨碍他人”原则。即要求使自己的行为、言语等不妨碍处于同一空间内的其他人,要求讲究公德、注重他人的感受。
第四,“不得纠正”原则。这主要是指,在涉外交往中,如果对方的行为、言语等不危害其人身安全、不触犯我方尊严与根本利益,原则上大多听之任之,不作刻意的纠正。但如果对方严重侵犯我方的尊严与立场,则必须据理力争,予以有力还击。
第五,“维护个人隐私”原则。即不要探问、谈及对方的个人隐私问题,对于他人的私人空间或私人事务不过给予太多的“关心”。
第六,“以右为尊”原则。在我国现代文化语境下,“以右为尊”就是惯常的礼仪准则;在国际交流中,同样如是。这一原则的内涵就是,进行座位排序或并列安排时,在处于同一层次的位置上,居右者的地位要稍高于居左者。
 
★考核知识点:公章的类型与作用
附1.2.44(考核知识点解释)
公章,即公务性印章,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使用的一种标识,表示以组织名义进行签署、签订。可以说,它是组织的签名。加盖公章后,意味着本单位使用了自身的职权,并将承担起有关的责任。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正规组织的正式公章,以正圆形为主;而一些职能部门的公章,可能是椭圆形的;另有一些业务专用章,如邮政收发、财务核销等具体工作中使用的印章,也有长方形、三角形等情况;此外,组织领导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签名章,则以手写签名的样态出现。
党政体系中,因级别不同,公章的尺寸大小也是有区别的。例如,按国务院的规定:国务院的公章,直径为6厘米;省部级政府机关,公章直径为5厘米;地、市、州、县机关的公章,直径尺寸为4.5厘米;其他的机关、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公章直径一般为4.2厘米;个体企业等的公章,还要更小一些,多见的是3.8厘米的直径。合同专用章、发票专用章、财务专用章的特殊公章,尺寸会有特殊变化。
实践中所说的公章,涉及很多类型,主要有:第一,单位印章。惯常认识中的公章,其实指的就是单位印章。它是代表组织单位的正式署名,具有法定效力。第二,套印章(或电子公章)。这是经授权后而制作的,一般用于印制大量文件,具有与正式单位印章同等的效力。第三,钢印。钢印不用印色,而是利用压力形成凹凸的印型。第四,领导的签名章。即根据领导用钢笔或毛笔的签字笔迹制成的印章。它一般是用于公务活动的,如签发文件等。第五,具体业务部门在开展业务工作时使用的一些公务性质的印章,如财务专用章、邮件收发章、封条章等,也属于公章的范畴。
公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第一,标志作用。即公章是职责权力的反映。第二,法律作用。加盖公章后,表示单位予以认可,并将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第三,辨伪作用。没有公章或公章不对的材料,其真实性是得不到证明的。
 
★考核知识点:办公室值班工作
附1.2.45(考核知识点解释)
办公室值班,在秘书学中主要是指作为秘书工作一种的值班工作。在当下,值班工作中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形式与工作规范,建立起了岗位责任制度、值班记录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以及交接班制度等制度,部分单位还建立起了设施较为完善的值班机构。
值班时,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来访接待工作;第二,通讯联络工作;第三,安全保卫工作;第四,承办临时工作,也就是随时准备处理领导临时交办的事项;第五,应对突发事件。这是秘书值班工作的一个重点。
 
二、主观部分:
(一)名词解释部分
★考核知识点:公务秘书与私人秘书的区别
附2.1.1(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服务对象性质和受聘性质的不同,秘书工作从业者可以分为公务秘书和私人秘书两类。
公务秘书,指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组织中,由人事部门考查任用的、负责秘书工作的人员;其服务的对象,本质上是组织机构。
私人秘书,则是由个人所聘用并支付报酬,专门为付酬聘用者提供秘书工作服务、只向该聘用者负责的文秘人员。
有必要注意:一些单位都会为重要的领导人员配备专职秘书,这些秘书人员专门服务于特定的一位领导。现实中有人把这样的秘书人员叫做某某领导的“私人秘书”,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口语表述而已。实际上,这样的秘书人员本质上仍然属于公务秘书——因为他们隶属于单位的人事建制序列,薪酬由单位发放,虽然服务于领导人员,但在其间领导人员是作为单位的代表而存在的,即其服务的最终指向仍是组织机构,换句话说,是组织机构要求他们专门服务于一人的。
而律师事务所中的律师、会计师事务所中的会计师、一些演艺明星,他们有时为了方便工作,会从个人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用以聘用秘书人员,受自己支配,以便辅助自己的工作。这样的秘书人员,才是真正的私人秘书。
 
★考核知识点: 照刷制度
附2.1.2(考核知识点解释)
照刷制度,是大约起源于辽金元时期的一种文书工作制度,指公文被处理完毕后,需要经由监察人员核查是否有延误、遗落、失误、徇私枉法等问题。
 
★考核知识点: 磨勘制度
附2.1.3(考核知识点解释)
磨勘制度,是大约在元代前后形成的一种文书工作制度,指对文件卷宗进行复查,检查卷宗是否齐全,有误之处是否得到纠正。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形态
附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学研究认为,秘书的知识结构其应体现为一种金字塔形模式。
所谓金字塔式的知识结构,指的是秘书的知识结构是有层次的,可以具象化为一个金字塔的形状,由基底到塔尖分别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核心业务知识。越向上,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越密切,其所占比例也应越大;每一层的知识都建立于其下一层的基础之上。
基础知识,指形成基本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基本要求的普通文化知识;它越扎实、深厚,在工作中发挥创造性的潜力就越大。而专业知识,则包括秘书工作普通理论知识和所在部门的基础性业务知识。至于核心业务知识,指的是与具体的、现实的秘书工作联系最为紧密,在工作中最常用到的业务知识与业务技能。
此外,对于秘书工作者合理知识结构的认识,还有一种钉子型模式的概括。也就是,秘书人员应该掌握广博的基础知识,具有宽广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又对某一方面的工作有较为深刻的研究,是特定一个领域的专家能手。这意味着,在基础知识领域,知识面越广越好;而在核心知识层面上,则要求深入钻研下去,掌握精深的理论知识,有极为专业的造诣。
 
★考核知识点:对口请示
附2.1.5(考核知识点解释)
对口请示,指的是在办理某一事项时,应根据领导群体或上级各领导部门中的具体分工情况,向具体分管、直接负责事项相关工作的领导或人员领导部门进行请示,而不要再去询问其他领导的意见,以免发生多头指示的情况。
 
★考核知识点:越级请示
附2.1.6(考核知识点解释)
越级请示,指的是秘书人员跳过自己的直接领导,而直接向更上级的领导人员或领导部门汇报情况、提出指示请求。
 
★考核知识点:秘书机构的组织形式
附2.1.7(考核知识点解释)
目前的秘书机构主要表现为三种组织形式,分别是:分理制形式、综理制形式和临时机制性形式。
1、分理制形式。分理制形式,指的是秘书机构内部分设多个部门或科室,各部门分别负责特定的具体工作。例如,某些城市的市政府中,政府办公室是主要的秘书机构;在政府办公室之下,又分别设置秘书科、机要科、信息科、信访科等部门,分别负责文字工作、保密工作、信息工作、信访工作等。这种秘书机构组织形式,就是分理制形式。
2、综理制形式。综理制形式,指的是秘书机构内部不再分设部门或科室,各种工作直接分派到具体秘书人员身上。例如,一些企业的秘书部门,其主管直接统辖全部秘书人员。这些秘书人员以人为单位,分别负责公文撰拟、档案管理、信息收集等工作,他们直接受秘书部门主管的管理,也直接向秘书部门主管负责。质言之,综理制就是没有中间层级设置的秘书机构组织形式。
3、临时性秘书机构。无论是分理制还是综理制,往往是一种常规机制。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临时性秘书机构组织形式。如某些规模较大的会议召开过程中,会设立大会秘书处;某些临时性团队也会设秘书组等。这时的秘书处、秘书组,就是临时性秘书机构组织形式。这种秘书机构,在一个任务或项目结束以后自然解散。临时性秘书机构在开展工作时,可采用综理制形式,也可采用分理制结构,或是综合运用两种机制,具体安排主要是根据项目规模和工作量大小而定。
 
★考核知识点:上行文
附2.1.8(考核知识点解释)
上行文,是根据行文关系而界定的一种公文类型,指下级单位或部门向上级单位或主管发出的公文,或是指称这种行文关系。行政公文体系中,较为典型的上行文种类有请示、报告等。
 
★考核知识点:行政公文“命令”及其特点
附2.1.9(考核知识点解释)
“命令”这种公文,有时也简称“令”,它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政府机关公文,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或者是嘉奖有关单位和个人。
公文“命令”的特点在于:
第一,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一般来说,只有国家元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各部部长或部级机关主要负责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以及少数获得授权的机关,才能制发命令这种公文。
第二,具有强制性。受文机关与有关人员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命令”的要求。
第三,公文语言上表现出果断性的特征。命令这种公文中,要多使用祈使句,语言须简练明晰、果断有力,不需做出繁琐的解释或论证。
 
★考核知识点:转批转发性通知的写作
附2.1.10(考核知识点解释)
1、转批转发性通知的含义
转批、转发性通知,是通知类行政公文的一种,主要用于转述其他文件的内容,将这一文件转介给有关单位。它又可具体划分为转批性通知和转发性通知。
2、转批转发性通知的特点
第一,转批通知和转发通知有所区别。上级机关认可了下级机关的公文,并且将其通知到各有关部门,这属于“转批通知”。而上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制发的公文得到批准后,由本机关转达给相应各部门,这样情况属于“转发通知”。
第二,转批转发性通知属于复合式公文。即,它的主体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个是通知的内容,另一个是被转述公文的具体内容。
3、转批转发性通知的写作:
(1)标题。转批转发性通知的标题结构相对独特,其构成为:发文机关+“转发”或“转批”二字+转述文件的完整名称+“的通知”。这是一种嵌套式的公文标题,相关要素不能随意省略,被转述文件的名称必须完整。
(2)主送机关。转批转发性通知一般要有主送机关;而且这种通知往往会发送给多个机关,这时要注意各主送机关的排序问题。
(3)正文部分。转批转发性通知的文字一般比较简练,主要写明三方面内容:第一,完整明确地写出被转述文件的完整名称;第二,告知被转述文件已经被上级机关批准、同意,或者说明被转文件是如何而来;第三,指出将文件转发给各单位的用意,如“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办理”,“现予转发,请认真贯彻”等等。此外,正文中也可对被转述文件的意义,或转批转发这一文件的原因、目的等加以简要说明。
(4)正文结束后,即可落款,标明发文机关与发文的时间。
(5)落款以后,还必须全篇转引被转批或转发的文件。对于转批转发性公文而言,相关文件的性质是“通知”主体部分的组成内容,而不是附件。
4、印发性通知
 “印发性通知”,有时也可看做转批转发性通知的一种。它是本机关与其他机关联合制定了公文,为了引起下级机关重视,或要求下级机关贯彻执行,于是采用印发通知的形式转述已制定的文件,以便告知有关单位。它的写作方法上与转批性通知、转发性通知是相同的。
 
★考核知识点:行政公文“请示”及其特点
附2.1.11(考核知识点解释)
“请示”这种公文是一种典型的上行文,用以请求上级机关对本单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情况做出指导或给出意见,也适用于请求上级机关批准本单位的工作方案或计划。
“请示”这种公文的特点主要体现为:
第一,须遵循一文一事的原则。所谓一文一事原则,是说请示中提出的要求或建议,必须是联系紧密的、属于同一类问题的事项,而不能在一份请示中提出几个不相关的请求。
第二,请示的内容必须具有可行性。请示中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应在上级机关的审批权限和解决能力之内,不能提那些不合理或不切实际的请示事项。
第三,请示中提出要求和建议时,应说理充分,语气诚恳,不可生硬强求。
 
★考核知识点: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
附2.1.12(考核知识点解释)
1、市场调查报告的含义:
所谓市场调查报告,指运用科学的调查方式与研究手段,获取准确的商业信息,对有价值的市场活动与经济发展状况等信息作出合理分析后,所形成的包含情况描述、结论归纳与对策设计等内容的书面材料。
2、市场调查报告的类型:
市场调查报告,根据针对市场领域的不同,而可以区分出诸多具体类型。如,商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情况调查报告、市场评价情况调查报告、消费者情况调查报告、营销情况调查报告、市场竞争调查报告,等等。不过,各种具体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原则,大致相似。
3、市场调查报告的写作:
市场调查报告是一种特殊的调查报告,其特点在于调查研究的着眼点集中于经济领域。因而,可以参照调查报告写作的一般原则来拟定市场调查报告。
写作市场调查报告,必须建立在市场调查与商业信息整理、整理的基础之上。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搜集到充分的信息之后,对这些信息运用经济学、统计学等专业手段进行分析后,才可以进入到写作的阶段。
就内容而言,市场调查报告一般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基本情况描述。第二,做出分析,得出结论。也就是根据所得到的信息,运用定性、定量等研究方法,从表面信息中归纳总结出具有规律性的结论。第三,提出对策建议。即,在介绍情况、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发扬优势、克服不足的建议和方案。此外,要注意的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尤其是介绍市场信息时,须真实可靠,来不得半点想象和虚构;同时,要注意重点突出,注重时效性。
 
★考核知识点:商务告启类文书
附2.1.13(考核知识点解释)
商务告启类文书,指工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用以向公众或特定目标群体,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播生产经营相关信息的各种应用文文体。
这类文书的范畴很广,商业广告、商务公示、企业介绍等都可以归入到商务告启类文书的范畴之内。
 
★考核知识点:公文分办
附2.1.14(考核知识点解释)
公文分办,根据实际要求,将公文有针对性地送交本单位的对口部门或对口负责人员,以便进一步开展工作,实现公文的要求与目标。
分办工作的基本做法是:
第一,方针政策性的、事关本组织工作全局或重大事项的公文,应先送秘书部门负责人或本单位主要领导审阅。
第二,事关日常事务工作的公文,或本单位有处理规定可循的例行公文,可按照分工和职权,直接送交有关业务部门或业务人员。
第三,明确写明呈送领导的公文,应送交领导处理;必要的情况下,可填写“公文处理单”或类似的用以给出意见草案的材料,与公文一并呈交。
 
★考核知识点:其他公文处置工作
附2.1.15(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的公文处理工作中,针对公文实质性内容开展的工作,以公文分办和公文传阅为主;但除此之外,还可能涉及一些其他的处置工作:
1、拟办:即秘书工作人员或部门在公文办理过程中发挥参谋职能,对接收到的公文提出如何处理的意见或草案,供领导参考,以便更高效地做出最终决策。
2、批办。所谓批办,指的是领导对相关公文提出处理意见。实际上,这已不属于秘书工作的范畴,但秘书人员必须及时传达或执行领导的批示。
3、承办。即有关部门或有关人员根据公文要求或领导批示开展具体工作。如果相关工作由秘书部门来承担,那么承办自然也就成为秘书公文处理工作中的一部分了。
4、催办。即对承办公文的情况加以督促和检查,以促使承办工作符合时间、质量和程序上的要求。实际上,催办是秘书人员发挥督查作用、开展督查工作的一种表现,只不过有时与公文处理密切衔接在一起了。
 
★考核知识点:“六个特征”法
附2.1.16(考核知识点解释)
“六个特征”法,是传统的公文立卷工作中对文档进行归类整理的一种方法,指主要依据六个标准对须立卷的公文进行分类。具体指:
1、按问题特征立卷;
2、按时间特征立卷;
3、按名称特征立卷;
4、按作者特征立卷;
5、按地区特征立卷;
6、按通信关系特征立卷。
 
★考核知识点:(信息工作)所收集信息的形态
附2.1.17(考核知识点解释)
信息的形态主要有三种:
1、文字形态信息,即以书面文字为载体的各种信息,如报纸、杂志、图书、档案、公文,等等。搜集文字形态信息时,需要注意“一次文献”和“二次文献”的区别。
所谓一次文献,指的是原始文本,即信息的最初呈现。而二次文献,则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引用、摘录后形成的信息;如文摘、索引、文选等,都是二次文献。
一般而言,一次文献的价值较高,更具有权威性;为确保信息准确,有必要尽量找到一次文献,作为信息收集工作的重点。相比之下,二次文献的权威性不足,但包含的内容较广,也便于检索利用。
2、音像形态信息。即图片、相片、录音、录像、模型,等等。音像形态的信息,具有较好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实际工作中,音像形态的信息往往会与文字形态信息配合使用。
3、记忆形态信息。即存在于秘书人员脑海中的信息,如实地采访、考察中获得认识,就是记忆形态的信息。有时为了保密,某些信息必须以记忆形态存在。
 
★考核知识点:(调查工作)访谈的方法
附2.1.18(考核知识点解释)
访谈,或曰访问,是调查情况、掌握信息时的一种常用工作方法。其性质是一种面对面的交流,因而有很强的互动性;利用这种方法,秘书人员可有针对性地获取某些深层次信息。
具体而言,这种方法又具体分为三种:
1、结构式访问,指访问者先拟定好若干问题,实际访问时逐一提出准备好的问题,要求受访者一一作答。
2、无结构式访问,即将问题隐藏起来,在谈话中不提出明确的问题,而是通过聊天、闲谈等方式,巧妙委婉地引导受访者说出调查者希望知道的信息。一般来说,无结构式访问的过程中,是不应当场做记录的。
3、半结构式访问,它介于结构式访问和无结构式访问之间,即调查者提出几个明确问题,要求受访者回答;同时也会隐藏一些问题,委婉地引导对方说出相关信息。
 
★考核知识点: 调研中常用的调查方法·德尔菲法
附2.1.19(考核知识点解释)
德尔菲法,即专家调查法,主要用于预测性调查或论证性调查,即针对某一需要预测的问题,向多个专家提问,要求他们给出书面意见;专家们反馈回意见后,对意见进行整理和汇总;然后将汇总结果再送交给各个专家,要求他们根据汇总资料,再次做出预测;通过不断地重复汇总资料、重复要求专家根据资料调整预测,直至所有专家的意见趋向统一。
 
★考核知识点:(接待工作中的)接待方式
附2.1.20(考核知识点解释)
接待方式,是接待活动的要素之一,指在具体情境下如何接待来宾。实践中,接待方式可以分为这样几种类型:
1、迎送式接待。即迎来送往:迎接来访客人;待客人完成访问后将其送走。这种接待方式主要是针对那些临时性的、短暂的到访活动。迎送的形式和规格,要根据来访者的重要程度和领导要求而定。
2、引见式接待。如果领导或本单位部门要在特定地点会见来访者,秘书应负责引导来访者到达指定地点,此即引见式接待。这种接待中,引导至指定地点后,秘书做完宾主介绍便可择机告退。
3、参与式接待。如果领导或本单位其他部门负责人与来访者会谈时,要求秘书一同在场,那么这种情况就是参与式接待。在这种接待工作中,秘书人员的主要任务是陪同,并准备会谈所需的各种材料,做好会谈记录,也应适当做一些现场服务工作。
4、陪同式接待。如果接待活动中安排来访者到特定地点参观考察、实地体验,而秘书人员随其一同前往,以便随机处理各种问题,那么就是陪同式接待。
5、完全式接待。指从接待前的计划制定、实施准备,到实际迎接来访者、参与各种会谈、陪同考察参观,再到最后的送行、总结,全过程都由秘书人员负责安排,并具体执行。
 
(二)简答部分
★考核知识点:“秘书”的概念
附2.2.1(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秘书是社会职业之一,指的是一种负责实际工作的岗位,或者是处于这个岗位上的人员。
第二,秘书要围绕决策人员的实际要求而开展工作。秘书总是与领导、主管联系在一起,他直接服务于组织中的决策人员。
第三,秘书是执行秘书工作的主体。可以说,这是“秘书”这一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关键特征。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的性质
附2.2.2(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工作的性质,可以概括为:
第一,辅助性。这是秘书工作的最本质特征。关于秘书工作的辅助性特质,我们可以从这样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秘书工作具有从属性。第二,秘书工作具有被动性。第三,秘书工作是非决策性的。
第二,综合性。也叫综合服务性,即秘书工作很“杂”,涉及组织机构运行、项目进程中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广泛。
第三,脑力劳动性。现代秘书工作需要具备良好的学识素养和多方面的理论知识,从而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更好地辅助领导的决策活动。
第四,内部性。即秘书工作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组织内部,秘书工作的成绩也是无法直接反映出来的。
 
★考核知识点:理解秘书工作的“从属性”
附2.2.3(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工作的从属性特征,是由秘书工作的辅助性本质性质所决定的。
第一,从秘书工作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来看,秘书工作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从属于某个统治集团、社会组织、领导群体或领导者,其主要目标即是服务领导和领导活动。
第二,从秘书与领导关系的本质来看,领导掌握核心的决策权力,是权力的主体与中心;秘书人员则是权力的助手,服务于权力,并不掌握真正的决策权力。
第三,从秘书工作的地位来看,它历来不能脱离领导工作的需要而单独存在,其方向和内容都是由领导工作的需要所决定的。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萌生的历史动因
附2.2.4(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工作的产生,是社会阶级分化、社会分工出现的必然结果。
第一,社会管理活动的出现,是秘书工作萌生的基础。
第二,文字的产生与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秘书工作的发展。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职能作用)信息枢纽作用的体现
附2.2.5(考核知识点解释)
实践中,秘书工作的信息枢纽作用主要体现为:
第一,秘书工作要为领导的决策活动提供准确全面地信息。
第二,秘书人员在组织系统中起着“信息交换中转站”的作用。
第三,在某些组织机构中,秘书部门还承担着向上级及时汇报、反馈相关信息,向本单位及下级单位、部门传达信息的职责。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的宗旨
附2.2.6(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学对秘书工作基本宗旨(或曰指导思想)的界定,依托于1985年1月全国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座谈会上做出的“三服务”结论,并随着时代发展而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与补充。具体来说,秘书工作的基本宗旨(指导思想)可表述为:
第一,为领导工作服务,为决策工作提供支持。
第二,为本组织中的其他部门服务。秘书工作既要为与自己相同级别、地位的部门提供服务,也要服务下级部门的合理需要。
第三,为广大公众服务。
第四,在服务与贡献中达成秘书工作从业者的自我实现。
 
★考核知识点:秘书职业道德的主要内涵
附2.2.7(考核知识点解释)
总结秘书学的研究结论,秘书工作从业者“职业道德”的主要内涵可以概括为:
第一,有责任意识,忠于职守,服从领导。
第二,甘居幕后,不计名利,默默奉献。
第三,谦虚谨慎,办事公道,平等待人。
第四,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第五,诚实守信,严守秘密。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作风的要求
附2.2.8(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工作从业者应有的工作作风,主要反映为:
第一,任劳任怨,不患得患失。即以实干、奉献的精神,切实完成工作任务。
第二,细致踏实,一丝不苟。即细致周到,稳妥扎实,不存侥幸心理。
第三,求真务实,勇于负责。即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能为了个人荣辱或是讨好领导,而隐瞒真实情况,捏造虚假信息。同时,在个人职权范围内,应勇于决断,主动承担工作任务,不推诿退缩。
第四,坚持原则,善于合作。即遵规守纪,注意团队协作。自觉维护领导与制度的权威,自觉维护组织内部的团结。
第五,讲究效率,雷厉风行。即杜绝拖沓延误,提高工作的成效。
第六,善于学习,善于创新。即善于应对新考验,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者构建合理知识结构的原则
附2.2.9(考核知识点解释)
1、适应性原则。秘书的知识结构必须适应其职业活动,有助于直接促进秘书工作的开展与成效的取得。一是与其岗位职责相适应,二是要与所在单位的业务特点相适应,三是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
2、比例性原则。秘书工作“杂”的特点要求秘书的知识结构中应包含多方面的内容。这些不同知识要有所区别,不可等量齐观;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也要有比例、有差别地付出精力。最适应岗位工作要求的知识,应该作为学习重点;与实际工作联系不紧密,较少涉及的一些领域,学习则可量力而为。
3、层次性原则。秘书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可以具象化为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最底层的是基础知识,上一层是秘书专业知识,处于最高层的是核心知识。核心知识与秘书工作联系最为紧密,其在秘书知识结构中的比例也应最大。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的意志品质要求
附2.2.10(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学理论认为,秘书工作最为需要的意志品质可以概括为:
1、自觉性。所谓自觉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具有成熟的、稳定的价值判断标准,有独立思考的习惯,能够独立支配自己的行动。既不轻易受他人意见干扰,也不刚愎自用地一味排斥他人意见。
第二,能够正确领会领导意图,并自觉地执行领导指示,能够排除各种干扰和诱惑,始终如一地坚持既定目标。
第三,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对领导的命令既不盲目服从,也不越权行事。在职权范围内,充分发挥主动性和个人才智
2、坚韧性。所谓坚韧性,指有锁定目标、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各种任务的心理品质。与坚韧性相对立的,是动摇性,如: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就想放弃;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畏缩不前;遇到些微的干扰,就怀疑工作目标,等等。而具有坚韧性,也就意味着要克服、避免这些现象。
3、果断性。所谓果断性,即要求在需要做出决断时,保持清醒头脑,迅速而合理地做出决定,并坚决执行;避免拖沓犹豫。它还要求,当情况变化或发现工作出现问题时,可以迅速做出改变,有决断力、执行力以及自我修正的勇气。
4、自制力。关于自制力,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在工作中控制自己的愤怒、恐惧等情绪冲动,按照纪律、规章、道德等规范的要求,注意克制自己的言行,避免不理智行为。
第二,受到领导批评或他人指责而感到委屈时,应表现出虚心的姿态,不能流露出明显的抵触情绪,更不要顶撞或争吵。
第三,善于约束自身言行,不说不利于工作的话、不做不利于融洽关系的事。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者与领导关系的多维性
附2.2.11(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与领导之间关系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实际上,二者的关系是多维度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认识。例如:
第一,人格上、政治上的平等关系。
第二,组织上的上下级关系。
第三,工作上的主辅关系,或曰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第四,工作角色、社会角色上的从属关系。即秘书人员是领导人员的助手。
第五,个人之间的朋友关系。
 
★考核知识点:与领导沟通思想的原则
附2.2.12(考核知识点解释)
思想上的交流,非常有利于密切秘书与领导的人际关系。在与领导进行思想沟通时,秘书人员应注意这样几个原则:
第一,适时原则。即选择恰当时机,开展沟通。当领导工作繁忙,或是情绪低落或烦躁时,都不是沟通思想的好时机。
第二,适地原则。这是指,沟通活动应尽量安排在非正式场合,亦即应尽量跳出角色身份的限制、跳出工作语境,营造随意性的、私人化的交流情境,这样可以缩短心理距离和心理防卫机制,沟通效果会很好。正式场合或有陌生人在的场合,往往不适宜沟通思想。
第三,适人原则。即根据领导个人风格、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
第四,适言原则,这是说,在与领导交流思想时,应态度诚恳、坦率,表情自然,语气婉转,语言得体,切忌闪烁其词或态度傲慢。
 
★考核知识点: 处理与领导群体关系的原则
附2.2.13(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人员处理好与领导群体的关系,应注意把握如下原则:
第一,为主要领导服务与为领导集体服务相结合。
第二,妥善处理多头指示,维护领导群体的团结。
第三,注意对口请示,避免交叉请示。
第四,逐级请示,尽量避免越级请示。
第五,注意筛选信息,避免搬弄是非。
 
★考核知识点:处理与同事关系的原则
附2.2.14(考核知识点解释)
与同事的关系,是秘书工作者业缘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秘书工作者妥善处理与一般同事的关系,应秉持如下原则:
第一,正确认识秘书与同事的关系。而二者之间关系的实质有二:一是平等,二是合作。
第二,真诚关心他人。首先要有精诚合作的态度,应不断加强沟通,在工作协同和思想交流中构建信任;其次,要关心同事的生活与情绪,多与同事交往,以增进感情。
第三,平等友好。即,要以谦虚、友好的态度来对待普通同事;千万不可以“二领导”的身份自居。而对于那些私人关系特别好的同事,则要注意在工作情境下尽量避免过分亲密。
第四,维护团结。这主要是说,在工作中要做到对事不对人。在纠正、批评同事的错误时,既要说明问题,又要注意态度;对于同事间的矛盾,应尽力加以协调,维护各种关系的融洽;切忌在背后议论他人,挑拨矛盾。
需要强调的是,建立与同事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并不是追求完全融洽的、不含矛盾的关系。在工作上能彼此配合、互相支持,在生活中能多交往、多相互帮助,就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
 
★考核知识点:协调工作方法的主要类型及其要求
附2.2.15(考核知识点解释)
1、文件协调法。即依托于正式文件的制作、行文等,来保证不同的机构、部门在特定工作上协同配合,而不至产生矛盾或推诿问题。文件协调法的具体形式主要有:第一,让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文件撰拟;第二,采用联合发文的形式;第三,向有关部门抄发文件。
2、会议协调法。即通过召开会议,聚集与工作相关的各方的代表,让他们坐在一起共同协商,确定解决方案,并保证完成各自相应的职责。常见的协调性会议包括:定期召开的、维系常规合作协同关系的“办公会议”;基于特定主题召开的座谈会、研讨会、交流会等;针对重大事件或严重不协调问题的现场工作会、现场协调会等。对于秘书工作而言,会议协调法操作简单、非常经济,但是协调会议不宜过多,须避免“文山会海”的官僚主义了。
3、信息交流法。即有意识地疏通信息交流的渠道,及时有效地向相关方面通报情况,从而减少不协调问题。秘书部门发挥着信息枢纽作用,应注意、预估信息交流方面的问题,通过信息提供服务、组织交流等方式,使相关方互通信息、增强了解、消除隔阂,达到协调配合的目的。
4、组织协调法。当需要协调的事项比较复杂、内容很多、涉及众多部门的众多职责时,因为协调难度较大、短期内难以见出效果,所以由秘书部门牵头,在领导授权下,成立独立的协调工作机构,来完成协调工作。一般来说,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重点的、大型的工作项目。
5、个别沟通法。其主要反映为:主动找相关人员谈心、讲解政策、解释情况;或是组织少数几个人各自表明立场,说明问题等。其实质在于,以人际交流、当面互动的方法,统一思想、消除分歧,进而确保实际工作的协调顺利。这是秘书工作最常用的协调方法,一般适用于协调对象较少,设想不甚复杂,主要属于情绪性、思想性问题的事项。秘书人员在使用这种协调方法时,要注意以平等的身份、商量的预期来进行沟通或促进沟通,万不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
 
★考核知识点: 行政公文“批复”及其特点
附2.2.16(考核知识点解释)
批复这种公文类型,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是一种典型的下行文,其特点在于:
第一,针对性。批复是一种回应式公文,是针对下级机关的“请示”而发的,因此“批复”中的内容必须与下级单位“请示”的内容密切相关。
第二,决策性。在批复中,上级机关必须提出决策性意见,以回应下级单位的请示与要求。
第三,权威性。对于上级机关批准中的决策,下级单位必须服从并认真执行。
 
★考核知识点:公文处理工作的现实意义
附2.2.17(考核知识点解释)
对于组织运行与领导工作而言,公文的制发、传递、接受、办理等公文处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公文处理工作是在组织系统内部传播信息,实现领导意图与决策要求的重要保证。
第二,公文处理工作能否有效开展,直接关系到组织工作效率的提高。尤其是在那些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组织中,信息的传递必然要更多以文件为载体来实现,因此公文处理工作的优质完成,才能保证各部门迅速响应决策,有效工作。
第三,公文处理工作有助于促进组织内部各部门保持信息沟通的顺畅,从而维护组织的稳定。
 
★考核知识点:公文的行文规则
附2.2.18(考核知识点解释)
公文的行文规则,是指发文单位与受文单位之间文件往来所应遵循的规范。在实际工作中,为确保公文运转的有效、安全和顺畅,维护工作秩序,各级单位在公文往来上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式和规定。
关于公文的基本行文规则,有不同的表述方法,不过其实质性内涵是相同的。把握公文的行文规则,须注意如下要点:
第一,党政机关应根据隶属情况和职权范围来明确行文关系。
第二,上下级单位之间应逐级行文,尽力避免越级行文。
第三,多个机关联合行文时,应坚持协商一致的原则。
第四,选择和使用正确的公文种类。
第五,坚持精简有效的原则,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
第六,贯彻党政公文分开行文的原则。
 
★考核知识点:发文环节的审核工作
附2.2.19(考核知识点解释)
公文拟写工作完成后,下一步即进入公文处理的发文环节。而发文环节的第一项,就是审核工作。发文环节的审核工作,指对公文草稿的内容、形式等进行全面的检查与修订。按照传统说法,审核工作的关键,在于做好“六查”:
第一,查行文的必要性。看是否需要行文,以什么名义行文,选择公文种类是否合适等。
第二,查文稿内容是否有符合法律法规、政策方针和规章制度的要求,是否有与相关规定、实际情况矛盾之处。
第三,查文稿提出的要求、措施是否切实可行,或其传达的信息是否符合实际。
第四,查文稿涉及的问题是否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是否经协商达成一致。
第五,查公文的格式是否符合规定。
第六,查文字表达是否准确,逻辑是否清晰,措辞是否得当,文字标点运用正确与否。
对于检查出来的问题,应明确提出,并交由起草人令其修改;或者与起草人沟通协商,共同修改。
 
★考核知识点:公文传阅
附2.2.20(考核知识点解释)
公文传阅,即让本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知晓特定公文的内容。其基本原则是:
第一,一般按照先主要领导,再主管负责人,再具体负责的业务部门,然后其他人员的顺序传阅。
第二,文件传阅应以秘书人员为中心,即秘书人员送交某领导,待领导阅读后返还秘书人员,秘书人员再送下一对象阅读。要避免公文不经秘书人员之手,在单位内部随意传递的现象。
第三,在传阅过程中,秘书人员要注意对文件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领导批示;如果有相关批示,那么就要按批示进行办理。
 
★考核知识点:公文立卷的原则要求
附2.2.21(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工作者开展公文立卷与归档保存工作,应注意如下原则:
第一,注意保持公文的完整性和公文之间的联系性。
第二,要注意区分公文(也包括其他材料)的保存价值。
第三,要使案卷便于保管和利用。
第四,涉密公文与普通公文应分开立卷保存。
 
★考核知识点: 电子文档的保存
附2.2.22(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工作所关注的电子文档保存,实际上涉及平时保管与归档整理两个板块。
1、电子文档的平时保管工作,应注意把握如下要点:
第一,注意结合纸质材料来收集电子文档。
第二,注意技术设备、应用程序等软硬件的配套。
第三,对于非原文本或曾做过更改的电子文档,必须审察更改手续,并按规定进行登记。
第四,有条件的情况下,注意保存电子文档的草稿或有密切关联的电子文档。
第五,电子文档应由专门人员、专门设备统一保管,不能随意交由私人储存。
2、电子文档的归档整理工作,应注意把握如下要点:
首先,电子文档的归档整理原则和方法,实际上与纸质公文的立卷和归档工作是相同的。
其次,在具体操作时,要做到:
第一,遵循电子文档整理归档工作的具体规定,务必保证电子文档的真实、完整。
第二,对于归档的电子文档,应注意附加说明配套的软硬件条件。
第三,归档的各种电子文档,在格式上应尽可能地实现标准化。
第四,归档时注意备份。
第五,如果涉及电子文档的压缩,那么务必注意压缩方法的规范、统一。
 
★考核知识点:会议的要素
附2.2.23(考核知识点解释)
一个完整的“会议”,由六个要素构成:
1、时间,具体包括:会议召开时间,整个会议的持续时间,以及具体一场会议(一个环节)的时限。
2、地点,即会议在什么地方召开。
3、与会者,即参加会议的正式人员,也包括负责会务工作的秘书人员。
4、组织者,即召集会议、制定会议主题、设定议程、控制进程的人员。
5、议题,即会议所要讨论的主题,或是会议所要解决的问题。
6、程序,即会议期间的活动内容及其顺序、相关人员的活动等的安排。
 
★考核知识点:工作会议及其会务要求
附2.2.24(考核知识点解释)
1、工作会议的定义
工作会议,指的是某一组织、某一部门或某一系统召开的以商讨公务、研究决策和布置工作为主要议题的会议。
2、工作会议的特点
工作会议具有两个突出的特征:第一,会议时间、地点和参与者基相对固定。第二,会议议题有具体性和针对性,即其宗旨在于解决具体工作中产生的问题。
3、工作会议会务工作的注意事项
第一,将工作重点置于信息服务方面。工作会议的特点决定了,其对会场、设备、接待等的要求比较简单;这样的情况下,秘书人员服务于会议时,应侧重围绕会议议题,准备充足的资料与信息,以便于与会人员研究工作时参考利用,从而更好、更有效率地做出决策。
第二,加强与会议组织者的沟通。工作会议一般由领导召集并主持,秘书有必要与相关领导进行充分沟通,明确领导的意图和要求。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大、涉及多个单位的大型会议,就更要与领导保持沟通,逐一敲定会务工作细节。
第三,做好会议记录和会后的文件整理工作。多数情况下,工作会议都要促进决策的形成,因此对于会上的讨论与决定,必须认真予以记录,并注意在会后进行整理,反馈给主管领导。这样也可为可能涉及的公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考核知识点:会中服务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工作方法
附2.2.25(考核知识点解释)
所谓“会中”,是指从会议签到直至向与会者宣布结束的这一时段。在这个阶段,会务工作主要涉及:
1、签到工作。这是确认与会者到会,并对与会者人数和具体信息进行统计的工作。签到的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点名式,也就是根据与会者名单进行点名,这主要适用于组织内部的小型会议;二是签署式,即事先制作好报到登记册,待与会者到会后,请其在登记册上签字,并确认或补充相关信息;三是凭证式,即与会者凭会议通知或邀请函报到;四是电子签到,即会前将特制的电子签到卡等寄给与会者,开会时通过在指定设备上读卡而完成签到。
2、材料发放工作。即将会议进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文件和其他材料及时送到与会者手中。从实践来看,一般的做法是将材料集中装入文件袋或各类提袋中,在报到时直接发放给与会者;人数有限的小型会议,也可以在会议正式开始前,将材料放置于与会者席位上。
3、接待工作。包括:迎送与会者;为与会者联系宾馆、安排餐饮等;与会人员的住宿地与会场距离较远时,联系车辆、负责交通,等等。
4、会场服务工作。主要涉及:第一,引导工作,如在会议开始或结束时,引领与会者正确进入或退出指定位置;在会间,指引与会人员正确到达茶歇处、休息处等地;为与会者正确使用各种设备提供指导,等等。第二,控制会场秩序。第三,满足与会者的其他合理要求。
5、信息工作。即根据领导指示和会议需要,做好会议记录、信息通报等工作。记录会议信息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文字记录,也可以通过录音、摄影、摄像等方式记录,但相关信息都必须进行整理与核实。有些会议可能还要编写简报。
6、处理会议中出现意外情况或突发事件。秘书人员必须随机应变,以维护会议正常进行为最高原则,注意协调与沟通,及时处理好各种问题。
7、如果会议涉密,还需要做好保密工作。
 
★考核知识点:制定会议计划
附2.2.26(考核知识点解释)
1、会议计划的内容。会议计划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议议题、会议名称、会议召开时间与地点、与会人员名单或范围、会务人员构成及其分工、会议程序,等等。
2、制定会议计划的重点。在制定会议计划的过程中,秘书人员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拟定会议程序”上。会议程序的内涵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会议议程,即会议由哪些环节组成,如开幕式、大会主题报告、小组讨论、闭幕式等。二是日程安排,这是指会议期间与会人员的活动安排。
3、制定会议计划的工作原则:
第一,整体性原则。就是要求在制定会议计划时,需要全面地研究和思考会议的相关工作。一方面,宏观地把握会议,如明确会议的基本宗旨和最终目的,体会领导希望会议实现什么样的效果等,进而以此为指导,研究会议的重点以及形式、规格等问题。另一方面,注意分工协调,从事会务工作的秘书与领导之间、秘书人员之间应加强沟通,协同配合。
第二,动态性原则。就是在拟定会议计划时,要将会议期间可能出现的变化因素考虑进来,做好预案。当发现情况变化时,应迅速调整计划,适应ABC要求或形势。
第三,超前性原则。就是要努力预见未来会议召开和进行时可能产生的问题,合理推测与会人员的需求等,从而做好相应的准备。
第四,重点性原则。即制定会务工作计划是要突出重点,对于重要的议程。要重点对待,详细计划,反复论证;对于出席会议的重要人员,也要重点研究,做好相关服务工作;对于重要的文件材料、关键性细节等,都应予以特别关注。
 
★考核知识点: 信息工作的现实作用与意义
附2.2.27(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部门或秘书人员的信息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职能作用与现实意义:
第一,信息工作关系到领导决策的质量与效率。科学决策的做出,是建立于精确、可靠的信息基础之上的;而决策的执行过程中,同样需要不断地接收反馈信息,以便随时调整和完善。因而,能否提供准确的、充足的、合适的信息,将影响到决策的科学性与实施情况。
第二,信息工作对于其他部门的业务工作具有辅助作用。秘书部门或秘书人员在搜集了大量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整理、有效加工,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合适的业务部门,供其参考借鉴和进一步利用,可极大地支持业务工作的开展,提升业务部门的工作效率。
第三,信息工作是实施科学管理的重要保障。现代管理实践中,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如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都要以信息传递为中介来获得实现。秘书所作的信息工作,尤其是围绕组织内信息所做的搜集、整理和传递等工作,对于维护一个组织的稳定,促进科学管理的实现,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信息工作有利于提升秘书人员的能力水平。秘书搜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考核知识点:收集信息的渠道
附2.2.28(考核知识点解释)
掌握并利用好收集信息的渠道或曰途径,是有效开展信息工作的基础。实践中,常用的信息渠道主要有:
第一,组织内部渠道。即各单位由于工作需要或历史传统,而形成的特有的信息获取途径。如某单位的内刊,或专门的汇报制度等。业务信息一般都是通过这个渠道而获取的。
第二,大众传媒。如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以及各类新媒体等。
第三,各种会议。会议往往是各种信息汇集的场所,一些工作会议、学术会议,还经常能够披露最ABC信息。
第四,专业信息机构。当今时代,专业的信息调查机构、信息咨询机构(包括大数据服务商等),可以成为收集信息的重要依凭。
第五,实地考察。开展实地观察、调研,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一手信息。
第六,互联网络。之所以将互联网络区别于大众传媒,是因为其既包括普通网站,也包括专业的数据库、资源库等,秘书工作者应对后者给予充分重视。
 
★考核知识点:(信息工作)信息的提供
附2.2.29(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部门或秘书人员收集、整理、加工之后的信息,应以恰当的方式提供给领导或相应的业务部门,以推动现实工作的开展。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有必要注意这样一些原则:
第一,适事原则。即提供信息要有针对性,领导(或者有服务需求的部门)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就提供相应的信息。秘书提供的信息,应重点突出,切合实际需要,能够切实服务于领导决策和实际工作。
第二,适时原则,即提供信息要把握好时间,注意信息的时效性。提供早了,与实际工作脱节,不能引起重视;提供晚了,信息就失效了,丧失了它的价值。
第三,适度原则。信息少了,不足以说明问题,难以有效辅助决策;一次性地把大量信息推给领导,无疑又会加重负担,造成工作效率低下。因此,提供信息在规模上要把握好尺度,应该把最能反映问题实质的信息提炼出来,予以提供。
 
★考核知识点:区分秘书调研与领导调研
附2.2.30(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秘书调研是一种参谋行为。秘书开展调研活动及其调研工作的具体方案,必须在征得领导同意或授权后,才能进入具体实施阶段。领导调研则是行使权力的行为,可以自主决策和设计调研方案。
第二,秘书调研必须围绕领导工作展开,调研的主题和目的都是服务于领导需要的,秘书人员不可自行其是。领导调研则是实现决策的重要工作方式和推动决策落实的有效手段,以领导人员的主观意图和思考为推动力量。
第三,秘书调研所形成的结论或方案,是建议性、咨询性的;其能否贯彻实施,取决于领导的最终认可。而领导调研所形成的结论或方案,是可以直接推行、应用于具体实践的。
 
★考核知识点:秘书督察工作的特点
附2.2.31(考核知识点解释)
与其他部门的督查工作相比,作为秘书工作的督查工作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秘书督查工作具有被动性的特征。它是围绕着领导要求而展开的辅助性、服务性工作。如督查对象等都是由领导决策所规定的,或者干脆是有领导指示确定。
第二,秘书督查工作具有严肃性的特征,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第三,秘书督查工作具有权威性的特征。即秘书人员是代表领导来进行督促检查的,领导的部分权威性被让渡到秘书人员身上。
第四,秘书督察工作具有间接性的特征。即谨守秘书工作性质的要求,不应直接参与具体工作。
第五,秘书督查工作具有层次性的特征。即不能越权督查,也不互相推诿。
第六,秘书督察工作还具有时效性的特征。
 
★考核知识点: 保密工作的基本原则
附2.2.32(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积极防范。充分研究可能存在的风险,做好预案,设计出较为完善的制度规章,注意做好保密教育等。无论在技术上和思想上都有提前的准备,将泄密、失密问题杜绝在源头。
第二,突出重点。根据密级、工作重心、宏观形势、人员情况等因素的区别情况,明确保密的重点。对于重点机密,重点对待;确保重点,带动一般。
第三,既保守秘密,又便利于工作。不能为了工作便利而忽视了保密,也不能过于强调保密,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第四,遵守或借鉴《党和国家工作人员保密守则》提出了的相关行为准则,必要将这些准则铭记于心,并落实到现实工作中来。
 
★考核知识点: 会议保密工作
附2.2.33(考核知识点解释)
会议保密工作的主要要求有:
第一,会前应对与会人员进行保密教育,尤其是会议的服务人员,更要严格审查、重点教育,将各种规定要求和保密纪律说清楚,说透彻。
第二,选择具有保密条件的会场。对于扩音设备、计算机设备等都要采取保密措施。与会议无关的任何人员都不得接近会场。
第三,要做好与会者的审查和监控工作。必须本人签到、验证入场。
第四,对于会议文件要统一发放、统一回收、统一保管。
第五,未经同意,不得记录整理讲话发言。规定可以记录的,完成的会议记录要按照涉密文件的规格管理。
 
★考核知识点:握手礼仪
附2.2.34(考核知识点解释)
握手,是会见或告别时双方右手相握并上下轻轻摇动的一种礼仪,用以表示友谊、热情或慰问。实践中,握手是接待工作的迎送环节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示意方式。握手时,要注意这样一些礼仪规范:
第一,遵循“尊者主动”的原则。即是否握手,应由地位高的一方决定。
第二,身体和面部应朝向对方,并有目光交流。地位较低或年轻的一方,应稍稍躬身,以示敬意。
第三,双方应手心相对,力度适中。
第四,除非极特殊情况,握手一般要使用右手。如果是双手握手,那么应等两人的右手握住以后,再将左手搭在对方的右手上。
第五,应摘下手套。若在社交场合,且手套是女士礼服的一部分,那么女士可不摘手套。
第六,不可交叉握手。
 
★考核知识点:日程安排工作的原则
附2.2.35(考核知识点解释)
日程安排工作,指的是秘书人员根据领导要求和工作需要,合理安排领导的各种行程和会见访问事宜,从而使其公务活动更有效率。从事日程安排工作,应注意遵循五项原则:
第一,“服从组织总体目标和整体计划”原则。领导工作也是整个组织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秘书人员安排领导行程时,要注意考虑整个单位的工作形势和工作需要。
第二,“区分轻重缓急”原则。也就是说,在安排日程时,要注意对重点工作重点安排。
第三,“随时调整”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发展,随时变更计划。
第四,“注意提示”原则。在日程安排的活动即将来临之前,秘书要注意及时提醒领导与相关的工作人员。
第五,“弹性原则”,即应提前安排、预定,且不可满打满算,应留有余地。
 
★考核知识点:办公室值班工作
附2.2.36(考核知识点解释)
办公室值班,在秘书学中主要是指作为秘书工作一种的值班工作。在当下,值班工作中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作形式与工作规范,建立起了岗位责任制度、值班记录制度、请示报告制度以及交接班制度等制度,部分单位还建立起了设施较为完善的值班机构。
值班时,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来访接待工作;第二,通讯联络工作;第三,安全保卫工作;第四,承办临时工作,也就是随时准备处理领导临时交办的事项;第五,应对突发事件。这是秘书值班工作的一个重点。
 
(三)实务部分
★考核知识点:行政公文的体式
附2.3.1(考核知识点解释)
一份完整的正规公文,在体式上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
1、眉首。公文第一页分隔线以上的部分就是眉首,它有时也被称为“文头”或“版头”。在眉首部分中,包括这样一些内容:
(1)公文名称。位于眉首部分的中央,一般是由发文机关的名称(可以是全称,也可以是简称)加上“文件”两个字而组成。
(2)发文字号。一般在公文名称正下方、眉首分隔线以上,由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年度,发文序号组成,如“渝府发﹝2019﹞123号”。
(3)份数序号。在眉首顶格左上方,用阿拉伯数字形式标注。
(4)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在眉首右上部,先是秘密等级,后是保密期限,二者间用五角星★隔开。
(5)紧急程度。一般秘密等级下方;非紧急公文不能随意标识“紧急程度”。
(6)签发人。签发人的位置,在发文字号的右侧。
2、主体。即公文承载主要信息的实质性内容部分。其包括:
(1)公文标题。公文标题的标准形式为“发文机关+发文事由+文种”,例如“天津市新闻出版局关于开展‘书香之家’评选活动的通知”。有时,发文机关和发文事由可以省略的。总的来说,写好公文标题的关键,一是概括好发文事由,二是正确选择公文种类(文种)。
(2)主送机关。主送机关在标题之下,顶格写。在上行文中,主送机关须写全称。上行文的主送机关,一般就是一个;下行文可以有多个主送机关,各机关连写,可按照地位高下按从左至右顺序排序。
(3)正文。主送机关之下是正文。正文用以传递具体信息,需要根据实际要求与相应文种的写作惯例来拟写。
(4)“无正文说明”。一篇行政公文的正文部分结束时,所在页面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因而印章、日期等落款内容写到了下一页,即最后一页的页面上没正文内容。这时要在左上部顶格标识“此页无正文”字样,并用圆括号括起来。
(5)“附件说明”。若公文附带其他材料,应在主体部分最后提示。一般是在正文结束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附件”二字,后接冒号,引出附件材料名称。
(6)签章及日期。
3、版记。版记是正规公文的最尾部的组成部分,传统上指公文最后落款以后的部分,位置一般位于公文最后一页的下方。版记部分以此包括:抄送机关、发文机关、印发日期、印发份数等内容。
 
★考核知识点:工作安排性通知的写作
附2.3.2(考核知识点解释)
工作安排性通知,适用于向相关单位交代工作、布置任务,同时阐明工作的意义、原则与方法等,要求相关单位遵照办理。其篇幅一般不会很短。
工作安排性通知的写作模式大致如下:
1、标题:符合一般行政公文标题的写法与惯例。
2、主送机关:工作安排性通知,一般都会有主送机关,且往往不止一个。
3、正文:正文部分可以写得很详细:第一,开头一般交代背景信息,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指出问题与不足,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工作要求;第二,具体提出工作要求,一般是用分条逐一阐述的方式,来具体而明确地说明工作原则、指导思想、相关举措等;第三,明确要求后,可以有一段总结文字,再次强调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对相关单位提出鼓励与督促。第四,最后可以使用“特此通告”等形式的惯用语,也可以不用。
4、落款:最后落款标明发文单位与成文日期。
 
★考核知识点:行政公文“通报”及其特点
附2.3.3(考核知识点解释)
 “通报”这种公文,在现实工作中的适用范围是较为狭窄的,主要是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偶尔也可以用于传达重要的工作精神。
作为一种特定的公文类型,通报具有两个重要特点:
第一,时效性。通报的内容都应是近期发生的。
第二,典型性。即通报的内容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更好地传播经验或发挥警示作用。
 
★考核知识点:表彰性通报的写作
附2.3.4(考核知识点解释)
1、标题:必须概括好表彰的事由,即表彰的内容、对象等必须准确。一般而言,通报的标题必须有发文事由和文种两项内容,实践中发文机关大多也不会省略。因此,表彰性通报的标题最好采用三项式的形式。
2、主送机关:以公文文件形式印制、传发的通报,必须有主送机关。如果是登报或在室外张贴的通报,则可省略主送机关,直接写正文。
3、正文:首先,概述背景情况。其次,写明被表彰单位或个人的先进事迹和主要成绩,也可适当说明这些成绩所形成的影响或效应。再次,写明做出表彰、奖励的这一决定;其中,可适当地加入发文单位的评价。最后,应对被表彰奖励的单位或个人提出希望和鼓励,同时号召其他人员向被表彰的对象学习。
4、如果被表彰的对象比较多,公文中仅列出一二个代表即可,其他以“等”代替。但应以附件的形式,清晰而全面地列出被表彰者。此时,公文中也有附件说明。
5、落款:正常写明单位、时间等信息。
 
★考核知识点:行政公文“报告”及其特点
附2.3.5(考核知识点解释)
报告这种公文,适用于与上级或管理方沟通情况、交流信息,主要是向上级机关或管理单位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也可用来答复上级询问的问题。
作为公文的报告,主要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第一,内容的真实性。报告应实事求是地向上级提供信息,不能随意夸大或虚报相关情况。尤其是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相关数据、过程等基本信息情况,更是要仔细核对,确保准确无误。
第二,建议的合理性。报告在陈述事实后,可提出建议或意见。但这种建议、意见要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同时也要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适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第三,文风的稳重性。报告的语言风格应稳重诚恳、逻辑缜密,而且语气、笔调上应表现为诚恳、谦虚,不可生硬、随意。
根据报告的性质,可以将其具体划分为汇报性报告、建议性报告、答复性报告、报送材料报告等类型
 
★考核知识点:报送材料报告的写作
附2.3.6(考核知识点解释)
报送材料报告,主要适用于向上级机关呈送文件材料或者其他物品的情况,主要是在呈报材料的同时告知上级机关相应的信息。
报送材料报告的写作,核心就是说明“将某某材料报上”。完成这一点,也就完成了报告的主要内容。但必须详细写明报送材料的情况,不宜用简称。
1、标题。一般采用公文标准标题形式,一般为:“关于”+“报送”+ 材料名称 +“的报告”。
2、主送机关。即材料呈送给的上级机关,应该写全称,以示尊重。
3、正文。一般用一两句话说明所报送的材料是什么即可,最后以“请审阅”、“请查核”、“请阅核”之类的话语结尾。
4、正文部分中,可以介绍一下所报送之材料出台的背景与过程等情况。
 
★考核知识点: 来函的写作
附2.3.7(考核知识点解释)
撰写“函”时,总的原则就是注意语言、语气的尊重性和协商性。
1、就公函而言,发文字号中一般是在发文机关代字之后加以“函”字。
2、公文标题,一般用三项式,写全发文机关名称、发文事由和文种。有时,发文机关名称可省略。
3、如果发函目的是协商工作、处理具体事项,那么主送机关一般只有一个,即与本项工作直接相关的单位。如果发函目的是告知信息,则可有多个主送机关。
4、正文部分主要应写明两项内容:第一,发函缘由,即介绍相关情况,说明发文的原因。“来函”中,有必要将发函的理由说充分,说清楚。第二,提出请求事项或商洽事项了。若涉及事项内容较多,一般是分条逐一提出。
5、灵活处理结尾:可以自然结尾,也可采用定型式结尾——函的正文最后多使用“特此函告”或“专此函告”之类的惯用语;如果希望对方答复,一般应在正文最后写明这一要求,常用的表达方式有“盼予复函”、“请予函告”、“特此函达,盼蒙允诺”、“请研究,望复函”等。
 
★考核知识点:商务告启类文书
附2.3.8(考核知识点解释)
商务告启类文书,指工商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用以向公众或特定目标受众,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播生产经营相关信息的各种应用性公务文体形式。简单地说,商务告启类文书有些类似于行政公文中的“通告”,主要用以向公众或较大范围的人群传播涉及企业的各种信息。
商务告启类文书,是一个商务公文的大类,它又可以具体划分出商业广告、商务公示(如招商启示、权利声明等)、企业介绍(如宣传文稿、单位说明等)等更细的文种类型。
 
★考核知识点:商务告启类文书的写作原则
附2.3.9(考核知识点解释)
1、商务告启类文书的写作原则
商务告启类文书有些类似于行政公文中的“通告”,其总体写作原则为:
第一,重视信息的准确性。
第二,注重研究接受者的心理状况和心理需求。亦即传播信息应有针对性,重视信息在相应受众群体中的可接受性。
第三,宗旨鲜明,以实现特定的商业目的为中心。
第四,合理安排信息,注意详略得当。
2、商务公示,是商务告启类文书的重要而常见的一种,用以公布或者传达商务信息。它具有针对性、真实性与合法性的特点,即,公示的信息服务于特定目标,而且信息必须准确真实、合乎法律法规的要求。
(1)标题:完整的标题包括发出公示的单位的名称、事由与文种三部分。其中“文种”一般写作“启事”,有时也可以写作“公告”、“通告”、“声明”等。
(2)正文:一般有两种写法:第一,直接式写法,即简要而明确地写明要公布的信息,直接展示主要内容。第二,总分式写法,其篇幅相对长一些,开头先概括性介绍背景信息、发布启事的缘由等,然后再将具体信息一一列出,信息量较大的,可以分条编号列出。
 
★考核知识点:实施调查工作的基本流程
附2.3.10(考核知识点解释)
一般说来,调查工作需要先后完成如下工作:
1、确定调研课题。调查课题,是本单位在决策、管理和日常工作中产生的某一方面的需要,比如迫切希望获得的信息、等待解决的问题等。确定调研课题,就是明确调查研究工作所要实现的目标。
确定调查课题,要注意适度、可行、切合需求三项原则:第一,适度原则,指课题应该明确具体,范围适中,不能过于宽泛;第二,可行原则,指确定下来的课题,是能够被调查清楚的,通过努力能够被最终解决,相关调查活动是现有资源可以承受的;第三,切合需求原则,指课题要符合领导或本单位的工作需要。
2、确定调查的具体对象,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这是分解课题、细化课题的过程,更是整个调查工作的重心所在。
在这一过程中,秘书人员要根据课题的性质、难度及相应的要求,选择好调查所针对的具体对象,明确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展开调查,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展开调查。常用的调查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访问法、会议调查法、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调查法、组合式调查法,等等。
3、熟悉相关情况,做好知识储备。即秘书人员有必要通过研究学习,初步把握调查对象的背景、特点,熟悉相关调查方法的实施原则,以便在具体调查时,能够知己知彼,运用自如。同时,也应对调研课题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了解相关情况与重要的信息。
4、制定调查计划。调查计划,指的是如何具体开展调查的工作方案,它将整个调查工作分解为一系列的可以执行环节,同时分析清楚注意事项和工作重点。调查计划包括很多要点:比如具体的调查对象,人员分工与设备分配,实施调查的步骤,每一次具体调查的时间、地点、方式,等等。
制定调查计划应全面细致,注意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完成后,还应交领导审查修订,经领导批准。
5、调查工作的具体实施。即按照调查计划,针对调查对象,使用合适的调查方法搜集信息、掌握实际情况。其间的原则在于:以调查计划为宏观方向,在大方向、大范畴不变的情况下,对具体的操作方法、完成程序、工作次序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掌握。此外,还要注意记录和整理调查所获得的信息。
 
(四)案例分析部分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窗口作用的意义
附2.4.1(考核知识点解释)
现实工作中,秘书工作的窗口作用极富现实意义:
第一,秘书是领导的助手,大众往往会将秘书的行为、表现与领导的形象联系起来。
第二,秘书工作在组织的公共关系工作中占有一席之地,其窗口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组织生存发展的舆论环境。
秘书工作人员需要自觉认识到,自身工作是组织的窗口,必须与和组织产生各种联系的外部人员、外部单位,与组织内部员工,与所在社区的公众,与新闻媒体等,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树立并维护好自身的良好形象,进而维护和提升自己所在组织、所服务领导的声誉与形象。
 
★考核知识点:应对领导之间矛盾的原则
附2.4.2(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在思想和态度上,对主要领导和其他领导都给予充分尊重;无论是服务主要领导,还是服务其他领导,都尽心尽力,不厚此薄彼。
第二,以维护领导群体团结为主旨,注意筛选信息,避免搬弄是非。对于领导在非正式场合里私下的情绪流露、个人观点等,是不应随意传扬或落实于文字材料之上的;即使按领导指示,向其他领导转达不同意见,也要在忠于原意的基础上,尽量淡化感情色彩和情绪成分。总的目标即避免激化矛盾。
第三,注意语言和工作方法的艺术性,善于协调和劝诫,努力促成领导群体的沟通与协商;关键时刻,有勇于担当的净胜。
第四,严格按照工作规程,对口请示、逐级请示,坚决避免多头指示带来的分歧以及可能由此促成的新矛盾。
 
★考核知识点:提出反对意见时的注意事项
附2.4.3(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指出领导的错误,或提出反面意见时,要注意这样几点:
第一,选择恰当的时机。尤其要回避领导工作繁忙或情绪烦躁的情况。
第二,选择恰当的场合,应避免在正式场合、工作情境下提出,而最好是在无他人在场的私下交流中指出问题。
第三,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如,可以采用比喻、典故或是用事实性信息等来暗指,形成一种“言在彼意在此”的效果。
第四,将反面意见与正面建议相结合。这是说,要既提出问题,又提出解决、改进问题的方案。
 
★考核知识点:行政公文“请示”与行政公文“报告”的区别
附2.4.4(考核知识点解释)
公文“请示”和“报告”是两种不同的公文种类,其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行文时间不同。请示要在相关工作开始之前发给上级,上级批准后才能进入执行阶段。报告一般在工作完成之后上报,但也有在工作中或工作前上报的情况,因而其发文时间相对灵活。
第二,行文目的不同。报告主要用于向上级反映情况,让上级了解某些重要信息或重要建议。而请示中可能也涉及情况介绍,但是最终目的是要求上级批准本单位的请求。
第三,处理方式不同。对于报告,上级机关可以传阅后做归档处理,也可以转批给相关部门,方式较为灵活。但对于请示,无论上级机关态度如何,都必须明确回复发文单位,做出批复。
不可否认,历史上两种公文曾经混同,但今天公文写作与应用的规范已经将二者明确区分开来。不过,在现实中混淆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所谓“请示报告”就是案例之一。但是作为专业学习者,我们必须明确:严格来说,报告中不能写请示事项;即使建议性报告,也只不过是要求将建议普及到其他单位,涉及的是其他单位的工作(请示最终是要归结于本单位工作的)。
 
★考核知识点:企业信访工作
附2.4.5(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费者、客户或是企业所在社区的居民,以信函或到访的形式对企业的产品质量、经营作风、服务态度、社会影响等提出的意见、建议等,本质上都是信访活动。对相关信访事项的处理,即企业信访工作。
从事企业信访工作,要遵循这样的一些原则:
第一,充分重视,及时处理。即对于消费者、客户等提出的信访事项,要给予充分认重视。尤其是对于那些老客户、老主顾的信访事项,要尽快处理和解决;如果成本不高、影响不大,甚至可以省略调查事实这一环节,直接解决。
第二,奖励投诉,提高效益。鼓励消费者和客户进行信访,从而通过信访的信息反馈功能,调整、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美誉度。
第三,跟踪调查,负责到底。就是要彻底解决信访事项,绝不推诿、敷衍,切实满足信访者的要求。
第四,提高认识,分清主次。发现那些重要的信访事项,并重点处理,解决主要矛盾,从而维护企业形象、改善公共关系。
 
(五)论述部分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的主要职能作用
附2.5.1(考核知识点解释)
秘书工作在实践中主要具有这样一些职能作用:
1、参谋作用。谓参谋作用,就是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完整的、有价值的、高质量的信息、方法、方案等方面的支持,为决策事项提供合理的、有应用价值的备选方案。总的来看,参谋作用凸显了秘书工作在现代决策体系中的智力支持与信息服务作用。
2、助手作用。如果说参谋作用侧重于脑力劳动性的辅助,那么助手作用则是强调秘书工作在具体事务性活动中的服务功能。也就是说,秘书工作有效处理了文书、会议、信访、日程安排、接待服务等方面的事务性活动,从而使领导能够集中精力于决策工作,并获得执行或物质上的支持。
3、协调作用。第一,组织宏观运行层面,秘书部门或秘书人员在职权范围内或在领导授权下,统筹调节各部门、各项工作的关系,保证信息畅通、各部门配合有序,从而实现组织工作的高效开展。第二,日常工作中的具体环节或项目可能会出现正常规程难以解决的问题或矛盾,此时秘书人员根据指示,调动各种力量、运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这就是具体问题层面的协调。
4、窗口作用。秘书工作中的信访、接待、会务等活动,会直接接触与组织发生关系的外部人士;向组织外部发送的相关文件、资料,也一定程度地体现着本组织的形象。因此,秘书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对外展示组织形象与风气的窗口,或曰门面。
5、信息枢纽作用。秘书部门或某些秘书人员,是一个组织中的信息中心。其掌握大量的信息,从而成为搜集和利用信息、提供信息咨询等的中心。
6、保障作用。第一,秘书工作中的参谋、督察等活动,是保证领导决策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必要条件;第二,组织运转过程中的后勤保障工作往往与秘书工作发生联系。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职能作用的发挥
附2.5.2(相关内容总结或抄录)
1、全面而有效地发挥秘书工作的职能作用,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和积极创新。
第一,实事求是,就是要求秘书工作者能够根据所在组织的具体环境和客观条件,探索适合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法。
第二,积极创新,则是要求秘书工作者发挥聪明智慧,努力思考和探索开展秘书工作的有效途径,以不断提高秘书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领导和组织。
2、在具体工作中,为更好地发挥秘书工作的职能职能作用,应做到:
第一,明确职责,不断加强学习,根据实际需要和自身专长,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素养。
第二,既要安于职分,同时又能主动开展工作。首先,秘书工作者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所在和主要工作内容,要在职责范围之内工作,服务于领导工作和组织利益。在授权范围之内,应大胆果断地处理各项工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非领导授权范围内的问题,要及时请示领导,积极建言献策,促成工作的完成。
第三,分清工作主次,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秘书工作具有综合性的特征,因此,秘书人员必须头脑清醒,深刻认识当前领导工作的重点和对组织具有重大影响的活动,从而科学安排工作重点,努力解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迅速果断,讲究时效。即做到反应敏捷,操作准确,注重效率,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来高质量地完成一项工作。因为,还会有更多的工作等待着秘书人员去处理。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者构建合理知识结构的原则
附2.5.3(相关内容总结或抄录)
秘书人员在建构个人知识结构时,应注意遵循这样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这是秘书构建个人知识结构体系的首要性原则。第一,秘书人员的知识结构应与其岗位职责相适应。第二,秘书人员的知识结构应与所在单位的业务特点相适应。第三,秘书的知识结构应与社会环境、时代文化相适应。
2、比例性原则。即对于秘书工作涉及的各领域知识,要有重点、有侧重地加以关注和学习。在实际工作中,具体的秘书人员有不同的分工。自身主要分工所必需的知识,应重点学习积累;与实际工作联系并不紧密,较少用到的知识则不应占太多的比重。
3、层次性原则。秘书人员的知识储备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知识;二是秘书专业知识,即秘书学理论与实践业务知识;三是核心知识,指的是与某个秘书人员具体工作联系最为密切的知识。核心知识的层次最高。秘书人员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时,应注重将层次性和比例性结合起来考虑。层次越高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的联系越密切,其所占比例也应该越大。但是,层次高的知识不可凭空而来,必须立足于基础知识。
4、动态性原则。秘书人员必须不断关注社会的发展,追踪各类前沿知识理论,不断调整和更新个人知识。
5、个性化原则。秘书人员应根据个人兴趣与特长,构建独特的知识体系,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者合理知识层次的组成
附2.5.4(相关内容总结或抄录)
秘书工作从业者需要具备的知识,应是有层次的,具体包括:
第一,基础知识,指形成基本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科技、人文要求的普通文化知识。包括:第一,文化基础,即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外语等中等教育所传授的知识;第二,基础性政治、经济理论;第三,基本法律知识;第四,语言文字知识。
第二,专业知识,如秘书学的基本理论、以及各种具体秘书工作所涉及的知识,以及秘书人员所在部门的普通业务知识基础。
第三,核心业务知识,指与具体秘书工作联系最为紧密,具体秘书人员在工作中最常用到的业务知识。
这三类知识应结构为一种金字塔式形态,由基底到塔尖分别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核心业务知识。越向上,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越密切,其所占比例也应越大;而每一层的知识又都要建立于其下一层的基础之上。
 
★考核知识点:秘书工作者的心理素质(综合:秘书工作中不良心理的类型、秘书工作的情感品质要求、秘书工作的意志品质要求、秘书工作中的职业兴趣及其培养)
附2.5.5(相关内容总结或抄录)
1、秘书人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心理是各种类型精神活动的集合,包括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多方面。
(1)克服不良心理状态。尤其要避免:第一,畏上心理。即在领导面前诚惶诚恐,生怕言行不合领导心意,某些该做的工作不敢放手去做,该说的话也不敢大胆说出来。第二,自负心理。它表现为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位置、职责与角色,总觉得自己强过领导和同事。第三,厌倦心理。即对繁琐的秘书工作中失去热情,消极应付。第四,焦虑心理。表现为瞻前顾后、顾虑重重;同时又过于敏感,任何一点小事都会引起心理波动。第五,过分讨好领导的心理。
(2)增强适应秘书工作的情感品质。秘书人员应有情感品质主要包括:第一,热爱秘书工作。第二,尊重自己的领导。第三,有正确的道德感、审美感。第四,能够注意情绪变化,有效控制情绪波动。
(3)锻炼有助于秘书工作开展与取得成效的意志品质。秘书人员应具备的意志品质包括:第一,自觉性。即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能够排除各种干扰和诱惑。第二,坚韧性。能在工作中锁定目标,克服困难,直至最终完成任务。第三,果断性。即保持清醒的头脑,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定,并坚决执行。第四,自制力。能合理控制个人言行举止。
(4)培养秘书职业兴趣。秘书工作者应有的职业兴趣表现为:第一,对秘书专业知识的兴趣。第二,对秘书工作经验的兴趣。第三,对秘书工作相关技术、设备的兴趣。第四,对秘书工作效果的兴趣。
(5)尽量形成合适的性格品质。一般认为,优秀的秘书人员应富有责任感,并具备开朗大方、谦虚随和、冷静稳重、幽默乐观等性格特征。
2、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秘书工作者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应注意做到:
第一,强化角色意识。即对秘书工作的独特性质、职能作用、价值意义以及领导、其他同事对于自身的期待,有深刻的认识,并能够内化为一种心理认同,从而能够坦然面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苦乐与荣辱。
第二,善于反省,善于总结。即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冷静、客观地加以分析,以积极的态度不断改进自身的不足。
第三,注重精神修养,充实头脑,开阔胸襟。秘书人员可以通过阅读哲学、文学、历史、心理等方面的书籍,不断提升个人的认识水平和思想层次,进而能够以更为豁达、更为完善的心态来审视现实生活,思考工作人生。
第四,注重排遣不良情绪。可以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倾诉、宣泄,以释放压抑在心里的苦闷,保持心理平衡与精神健康。
 
★考核知识点:处理与领导群体关系的原则(扩展综合)
附2.5.6(相关内容总结或抄录)
1、正确认识领导群体的性质,培养合理的服务理念:
第一,正确认识在工作语境下主要领导、其他领导、领导群体的意义与相互关系。主要领导在组织发展中负有主要责任,是本组织的最高决策者,秘书人员自然要将主要领导作为服务的重点对象。但是,对于组织而言,决策和管理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主要领导人往往难以独胜其任,而是需要领导群体来分担或共同完成决策工作。秘书工作既然是辅助决策,那么自然也应该为领导群体的其他人提供服务。即使是专职服务于某位领导的秘书人员,对于其他领导提出的要求,若力所能及,也应尽力给予服务。
第二,思想上持一视同仁的态度。对于主要领导和其他领导都要给予尊重;无论是服务主要领导,还是服务其他领导,都应尽心尽力,而不能厚此薄彼。
第三,根据自身辅助工作的分工情况和具体工作事项所对应的领导决策人员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对事不对人,以保证决策制定和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依据。
2、正确处理与领导群体关系的原则:
第一,为主要领导服务与为领导集体服务相结合,将为重点工作服务与为日常工作服务相结合,更好地满足不同领导人员与不同工作的现实需要。
第二,妥善处理多头指示,维护领导群体的团结;注意对口请示,避免交叉请示,既保证秘书工作的顺畅,也维护了领导群体的各司其职、协作配合。
第三,逐级请示,尽量避免越级请示。请示、汇报工作时,应针对和面向自己的直接领导。当然,某些紧急或特殊情况下,获得决策结果刻不容缓,越级请示也并非是绝对不可行的。但除此少数情况,秘书最好不要越级请示领导。
第四,注意筛选信息,避免搬弄是非。秘书处理好与领导群体的关系,还须注意筛选信息,避免搬弄是非。对于领导在非正式场合里私下的情绪流露、个人观点等,是不应随意传扬或落实于文字材料之上的,特别是涉及领导群体相关人的某些可能引起误会、影响团结的话,最好是避而不听,或是听而不说,决不能私下传扬。向其他领导转达不同意见的时候,也要在忠于原意的基础上,尽量淡化感情色彩和情绪成分,避免造成误解和矛盾。
 
★考核知识点:请示和汇报的方法
附2.5.7(相关内容总结或抄录)
1、秘书人员要明确请示和汇报的内容。即需要对“什么应该请示和汇报”有明确的认识;事无巨细,都要向领导告知,是不对的。
第一,因为秘书工作具有辅助性,有自身的工作范畴。所以,除非领导明确要求,秘书自己分工和职权以外的事项,是不应向领导请示汇报。
第二,秘书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领导工作的效率,而非相反。在事项较多或工作紧张的的状态下,应对相关情况区分轻重缓急,在有限时间内请示和汇报重点事项。,才能真正为领导“分忧”而不至于“添乱”。
2、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恰当的请示和汇报方式。由于秘书工作涉及方面多、事务杂,且具体工作在时效等方面有不同要求,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和领导更好地开展决策,重大的、复杂的却不甚紧急的事项,或是明确需要领导授权指示的事项,应该采用书面方式请示汇报;一般的事务性工作,比较简单,应更多采用口头请示、口头汇报的方式;紧急的重大事项,一般都要先行口头请示汇报,以便及时处理,此后再补充书面材料和相关程序。实际上,这也是秘书工作方法选择中所强调的适应性原则所决定的。
3、请示和汇报工作,要注意对口。为了保证工作秩序、维护领导群体的团结,必须避免多头指示,避免导致决策层的矛盾。
4、做好事前准备,有条理、有效率、准确地请示和汇报。这是实现信息有效传递、提高领导决策效率的必然要求。
 
★考核知识点:秘书写作的特点
附2.5.8(相关内容总结或抄录)
1、秘书写作的特点:
第一,秘书写作必须严格忠于领导或组织的意图。秘书写作不是一种个性化的创作,而是一种自由度非常小的写作活动:写什么、怎样写、何时开始写作、何时完成,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要根据领导或组织的决策和和需求而定,并经由领导或组织的审查修订。
第二,秘书写作有着明确的现实指向性。也就是说,秘书写作是一种应用性写作,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实用性,可以切实影响实际工作的进程。
第三,秘书写作必须遵循特定的行文格式。秘书写作的成果,大多数体现为公文,也就是公务性文书。它们大都有特定的格式规定。
第四,秘书写作应做到文字简洁,文风庄重,内容真实。应慎用文学创作手法;一般来说,虚构、想象、夸张等元素最好不用,涉及的数据、政策、指示等必须准确。
第五,秘书写作必须重视时效性,即尽可能迅速而高质量地完成写作,以便给领导更多的时间审查、提出修改意见。
2、正确开展秘书写作工作的思路:
第一,必须全面掌握写作理论,尤其是格式化写作的规范,并紧跟相关规范要求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第二,勤加练习,丰富实践经验;平时多积累材料。
第三,针对优秀秘书写作成果,多思考、多观察。把握其价值,总结其经验。
第四,与领导开展有效沟通,明确领导意图以及对文风、语言特色等的偏好。
第五,培养文化底蕴,提升综合素质。
 
★考核知识点:“讲话稿”的写作要求
附2.5.9(相关内容总结或抄录)
秘书工作中提及的讲话稿,主要是指领导在各种会议或仪式上,为口头宣传政策、布置工作或表达见解等,所需要依凭的完整文稿。
写作讲话稿,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气氛、不同的讲话目的,甚至领导风格的不同,都可能要求讲话稿的文字发生变化。总的来说,妥善完成讲话稿的撰拟工作,须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撰写讲话稿,要联系其口头表达的相关特性。
第二,写好讲话稿的关键,是务必要突出讲话主旨,使听众明确地知晓讲话人的观点、意见和要求。
第三,要做到言之有物,实事求是。讲话稿的内容要充实,须避免空话、套话。这就需要提前弄清听众的身份与心理期待。
第四,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讲话稿在写作上应脉络清晰,言之有序,且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对于主要观点,应予以强调和着重解说;对于一般内容,要把握好阐述的尺度,不要使人不明主次。同时,应突出逻辑性,对观点的论证要缜密,对具体情况的介绍要清晰明确,符合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与心理。
第五,力争做到有感染力。使听众产生情感与心理上的共鸣,使讲话稿的内容、气质等符合观众的层次与心理。
第六,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讲话稿不易篇幅太长,要简明扼要、干净利落。
 
★考核知识点:商务文书的定义
附2.5.10(相关内容总结或抄录)
商务文书,指在经济活动、工商交易、市场交往等过程中涉及的各类具有一定效力与约束力的正规文字材料,它是为适应记录、交流、传播、处理商务信息的需要而产生的。
 
★考核知识点:商务文书写作的原则性要求
附2.5.11(相关内容总结或抄录)
1、写作商务文书,需要相关秘书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第一,具备一定的经管理论知识和商务素养。负责撰写商务文书的秘书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应用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经管类知识背景和商务工作经验。
第二,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尤其是要熟悉商贸经营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同时,也应熟练掌握那些具备法律效力的商务文书的格式要求与注意事项。
第三,要具备一定的商业信息搜集能力。
第四,加强经济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的知识能力培养。
2、商务文书具体写作中应秉持的原则:
第一,目标性原则。商务文书大多是针对特定商业性目标的,为解决市场经营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务必要有目标意识,明确宗旨。
第二,层级性原则。准确辨析应使用何种文类,明确相关写作内容的详略程度与关注重点。例如,企业的战略决策层要着眼于宏观和总体发展,而业务执行层则要关注于发现和解决具体的现实问题,这都需要依托对商务文书层次性质的认识来加以确定。
第三,系统性原则。撰写商务文书要有系统视野,注意商务文书与经营活动发展变化的关系。还必须注意所在组织内部的其他信息,防止同一组织发出的商务文书在内容上产生矛盾之处。
第四,灵活性原则。要注意时效性,因为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同时,商务文书中的判断和预想,在语言表述上应带有一定的弹性,注意将得出某一判断的条件依据表述清楚。如果相关写作工作没有特定规章或先例可以遵循、借鉴,那么秘书人员可以创造性开展工作。
 
★考核知识点:会务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方法(知识点综合)
附2.5.12(知识点与关键内容总结)
会议组织工作由会前准备、会中服务和会议善后三部分内容组成。
1、会前准备阶段的工作:
第一,制定会议计划。主要包括:确定会议议题、确定会议名称、确定会议召开的时间与地点、拟定与会人员名单、明确会务人员构成及其分工、拟定会议程序等。第二,文件准备工作。第三,会场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会场布置、主席台安排、设施准备等。第四,发送会议通知。
2、会中服务阶段的工作:
第一,签到工作。确认与会者到会,并对与会者人数和具体信息进行统计。
第二,材料发放工作。即将会议进程中所需的各种文件和其他材料及时送到与会者手中。
第三,接待工作。包括迎送与会者,为与会者联系宾馆、安排餐饮等,联系车辆、负责交通等。
第四,会场服务工作。主要涉及人员引导、控制会场秩序、满足与会者其他合理要求等。
第四,信息工作。即根据领导指示,做好会议记录、信息通报等工作。
第六,处理会议中出现意外情况或突发事件。
第七,如果会议涉密,还需要做好保密工作。
3、善后阶段的工作:
一般而言,善后工作主要包括:第一,会场清理工作。第二,送行工作。第三,整理会议信息,形成相关文件。第四,撰写会议纪要或会议总结。第五,会议文件立卷。第六,会议精神传达。第七,会议落实工作相关的检查、催办等。
 
 

作业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论文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合作加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时间:
8:30-24:00(工作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