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一体化 01737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网上在线形考作业[答案]

作者:奥鹏作业答案 字体:[增加减小] 来源:国家开放大学 时间:2022-11-17 01:25

1.幼儿园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教育的( )。 目的性 计划性 针对性 随机性 ABC 2.( )是学前

新疆一体化 01737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网上在线形考作业[答案]

新疆一体化 01737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网上在线形考作业

1.幼儿园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教育的( )。
目的性 计划性 针对性 随机性
ABC

2.( )是学前儿童到这个世界上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
社区 社会 学校 家庭
D

3.(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学前儿童进行集体教学。
表演游戏 区域活动 教学活动 角色游戏

正确答案:A

4.以下哪一项不是幼儿产生焦虑行为的原因( )。
遗传和家族风险 家庭影响 幼儿的性格 幼儿自身的气质

5.( )即儿童运用社会性知识进行社会性实践活动的技术。
情感维度

知识维度

能力维度

价值观维度

6.( )即儿童需要理解掌握的社会性知识,包括有关事物的名称、现象、符号、事实等信息。
情感维度

知识维度

能力维度

价值观维度

7.“主题”就是框定( )。
教育方式

活动特征

基本目标

教育内容

8.掌握目标的准确性是,我们要看确立的具体目标是否是( )。
浅易的

科学的

唯物的

辩证的

9.幼儿园精神环境主要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气氛等。
对 错

10.行为观察记录包括( )。
处理或矫治阶段

初始阶段

跟踪阶段

基线阶段

11.社会性主题活动包括( )的活动。
多领域

多类型

多方面

多目标

12.幼儿园的活动组织方式没有( )。
组织活动 集体活动 小组活动 自由活动

13.幼儿的活动过度、注意力不能集中的行为长期得不到改善的问题是从幼儿行为( )来判断的。
持续的时间 表现的程度 出现的频率 出现的年龄

1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反映了人们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 )的认识。
客观规律 科学性 可行性 实践性

15.由于儿童不能协调自己与客体的关系,加上缺乏经验和知识,在思维时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愿望、需要、动作上,形成了特有的( )中心思维。
自我 本我 超我 他人

16.( )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是有层次的系列。
层次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基础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

17.( )是指教育者要尽力为幼儿的社会学习营造一个连续与统一的影响环境。
一致性原则 正面教育原则 实践性原则 情感支持原则

21.( )是指教师指导学前儿童就某些社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
讨论法 讲述法 行为评价法 谈话法

19.( )就是学习者的行为本身受到强化,如教师对表现好的儿童进行表扬。
直接强化 替代性强化 自我强化 间接强化

20.幼儿害怕上幼儿园,若被强迫则会出现表情呆板或惊恐、心跳加快等反应的问题是从幼儿行为( )来判断的。
持续的时间 表现的程度 出现的频率 出现的年龄

21.( )的原则主要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应从幼儿生活切近的内容开始,逐步向外扩展和延伸。
由近及远 由易到难 综合贯通 由低到高

22.学前儿童的实践主要有( )种形式。
1 2 3 4

23.幼儿不能协调自己与客体的关系,缺乏经验和知识,在思维时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愿望、需要、动作上,由此判断幼儿可能会出现以下哪种行为( )。
违规 自私 说谎 偷窃

24.我们应从( )的特点出发,确定教学活动所设计的教育目标对幼儿来说是准确的和适宜的。
启发性 启蒙性 发展性 遗传性

25.教师要能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 )选择教育内容。
科学性 目标 层次 可行性

26.( )指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
直接强化 替代性强化 自我强化 间接强化

27.对群体行为问题矫治时,采用( ),管理更实用、更方便,能保证指导计划一致、有效。
自然后果法 代币疗法 正强化法 负强化法

28.( )原则要求评价者要全面地收集资料,对结果尽量进行量化处理。
科学性 客观性 可行性 导向性

29.( )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是浅显的、具体的、启发性的知识。
全面性 基础性 时代性 适宜性

30.( )有助于学前儿童学习社会实践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能满足学前儿童参与成人活动的愿望,形成学前儿童对劳动的正确认识。
共情法 实践法 陶冶法 行为练习法

31.( )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并不总是固定不变的。
整体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基础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

32.( )是指教师指导学前儿童就某些社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
讲述法 讨论法 行为评价法 谈话法

33.( )是一切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
一致性原则 正面教育原则 实践性原则 情感支持原则

34.( )是从横向的角度对总目标的开展,它反映了儿童社会性发展内容的全面性与完整性。
年龄阶段目标 分类目标 主题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活动目标

35.( )是教育者以学前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
表演游戏 区域活动 教学活动 角色游戏

36.( )即儿童需要理解掌握的社会性知识,包括有关事物的名称、现象、符号、事实等信息。
情感维度 知识维度 能力维度 价值观维度

37.( )的原则是指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从儿童容易理解与把握的内容开始,逐步提高难度与要求。
由近及远 由易到难 综合贯通 由低到高

38.( )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生成性与开放性。
整体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基础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

39.选择自我意识方面的内容适合( )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 中班 大班 学前班

40.有学者认为:幼儿( )是教育者按照社会的价值取向,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向幼儿施加多方面的教育影响,使其逐渐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个人教育

41.( )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性评价方案能顺利地实施、推广和应用。
科学性 客观性 可行性 导向性

42.为了使评价具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必须紧密结合教育工作计划进行。
导向性 科学性 可行性 客观性

43.( )是指在社会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和创设各种情境,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前儿童参与其中。
一致性原则 正面教育原则 实践性原则 情感支持原则

44.( )即儿童运用社会性知识进行社会性实践活动的技术。
情感维度 知识维度 能力维度 价值观维度

45.( )的原则主要是指在不同部分、不同层次的社会教育内容,以及社会教育内容与其他领域内容之间应该建立一种有机的联系,使幼儿的学习完整而又全面。
由近及远 由易到难 综合贯通 由低到高

46.在( )中,学前儿童能了解人际关系与不同角色身份,学习所扮演角色的良好社会性行为与品质。
表演游戏 区域活动 教学活动 角色游戏

47.在贯彻( )原则时,人们应当做到全面地收集资料,对结果尽量进行量化处理。
导向性 科学性 可行性 客观性

48.幼儿的学习能力正在发展过程之中,处于( )。
知觉运动阶段 知觉运动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49.社会能力主要是指胜任各种社会生活与事务的能力,它不包括( )。
社会洞察力 社会适应力 社会行动力 社会学习力

50.提出( )原则的主要依据是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经验性与拓展性。
由具体到抽象 由低到高 综合贯通 由近及远

51.( )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要有一定的思想与价值指向。
整体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

52.( )原则要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科学性 客观性 可行性 导向性

53.( )原则是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
科学性 客观性 可行性 导向性

54.( )原则是指要根据目标、儿童发展及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选择适合于教师与幼儿园实际并有助于幼儿发展。
全面性 基础性 时代性 适宜性

55.( )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一致性原则 正面教育原则 实践性原则 情感支持原则

56.( )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前儿童围绕一个生活中的主题,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的方法。
讲述法 讨论法 行为评价法 谈话法

57.( )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前儿童围绕一个生活中的主题,叫忆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的方法。
讨论法 讲述法 行为评价法 谈话法

58.( )是一个具体的课时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 分类目标 主题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活动目标

59.( )是对主题的剖析和分解。
内容 活动方式 设计 目标

60.( )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儿童动机和情感的发展。
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生态学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61.( )是对幼儿施加其行为的强加后果的方法。
自然后果法 习得后果法 物质后果法 相关后果法

62.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一大特点是( )
随机性 无意性 有意性 规范性

63.在某种定义上来说,教育者主要是指( )
幼儿园的教师 幼儿园的工作者 家长 社会人员

64.社会性主题活动包括( )、的活动。
多领域 多类型 多方面 多目标

65.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 )的特点。
倾向性 暗示性 积极性 娱乐性

66.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根据手段的不同,强化被分为( )。
直接强化 替代性强化 自我强化 间接强化

6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是关于( )的学科。
人 社会 文化 历史

68.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这些因素简单来说可以分为内外两个维度,外部因素具体指( )的影响。
社会 家庭 幼儿园 大众媒体

6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组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
由近及远原则 由易到难原则 综合贯通原则 由低到高原则

70.掌握目标的准确性是,我们要看确立的具体目标是否是( )。
浅易的 科学的 唯物的 辩证的

71.社会能力主要是指胜任各种社会生活与事务的能力,它包括( )。
社会洞察力 社会适应力 社会行动力 社会学习力

72.在运用正强化法时,选择的要强化行为应该是( )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行为。
具体 可观察 可控制 可评价

73.在开展教育以前,我们可以通过( )等多种形式充分了解班级儿童的个性、气质特征等个别差异。
录像 家庭访谈 家长问卷 日常观察

74.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也可以成为他们( )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教育。
创造 交流 表现 学习

75.幼儿社会教育要在一致性原则的指导下,尽力为幼儿提供( )的环境。
和谐 安全 统一 稳定

76.一份完整的教案应该包括活动名称、( )活动延伸等几个部分。
适用年龄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77.以下哪项能作为代币( )。
塑料片 五角星 小红旗 记号

7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整合了( )等诸多内容。
情感教育 社会性教育 品德教育 行为技能教育

7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具有学习结果导向性、( )的特点。
规范性 共通性 可分析性 可扩充性

8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学前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 )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 教师 学前儿童 家长

8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作用在于运用它来(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本身的功能。
探明 调节 改善 提高

8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主要包括( )。
科学性 客观性 可行性 导向性

8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遵循( )原则。
全面性 基础性 民族性 时代性

8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是整个评价指导思想的体现,对于社会教育领域内( )具有指导作用。
教育目标 教育内容 教育方法的选择 教育方法的使用

8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从纵向来看可以分解为( )。
总目标 阶段目标 单元目标 教育活动目标

8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中涉及的维度有( )。
人与自我 他人 社会 自然

8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是一门主要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现象( )的学科。
规律 教育原理 方法 途径

8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包括( )方面。
观念 知识 技能 策略

89.认知性的不成熟行为包括:( )。
违规 自私 说谎 偷窃

90.社会性主题活动的设计应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使儿童的社会性行为的发展能遵循( )相统一协调发展的进程。
知 情 意 行

91.教育活动是通过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引导学习者获得相关知识和能力的过程,它一般是指由( )等因素组成的系统。
教学条件 教学内容 儿童 教师

92.人的气质可分为( )。
多血质 胆汁质 粘液质 抑郁质

93.人格即人的品格,包括人的( )等。
性格 道德品质 思想观点 处世的原则与态度

94.共情训练的方式是多样的,讲故事、( )等都可以被用来进行共情训练。
续编故事 情境演示 生活情境体验 主题游戏

95.弗洛伊德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口唇期( )。
肛门期 性器期 潜伏期 生殖早期

96.儿童对( )的感知、理解,是通过具体的社会生活来加以把握的。
社会成员 社会现象 社会文化 社会机构

97.在对教师开展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树立科学的( )。
教育观 评价观 人生观 人才观

98.通常教学的目标可分为( )层面。
终极教育目标 中期教育目标 早期教育目标 具体教学目标

99.随机教育是指除了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教育活动之外,利用幼儿园的( )及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的契机进行社会教育。
日常生活 自由活动 社会活动 意外突发的事件

100.教育评价是( )经常进行的活动。
教师 学校管理者 家长 学生

101.从心理结构的维度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涉及( )。
社会认知 社会情感 社会交往 社会行为

102.( )可以作为警告刺激。
教师注视的目光 皱眉 辱骂 铃的响声

103.判断幼儿的行为是否有问题或是异常是一个( )的过程。
严肃 轻松 复杂 简单

104.是一门兼有( )的复杂学科。
理论性 引导性 应用性 实践性

105.随机教育具有( )的特点:
偶然性与及时性 情景性与对应性 教育性与迁移性 意外性与随机性

106.行为观察记录包括( )
处理或矫治阶段 初始阶段 跟踪阶段 基线阶段

107.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生物因素主要有( )。
激素 性格 气质 进化机制

108.榜样是多方面的,包括( )等。
同伴榜样 社会榜样 成人榜样 象征性榜样

109.主题是体现、整合教育理念的,所以,主题教育目标具有明显的( )。
有机性 随机性 整体性 综合性

110.教育者呈现给幼儿的观点、行为与情感要保持( )的统一。
时间 空间 言语 内与外

111.后果法包括( )。
自然后果法 习得后果法 物质后果法 相关后果法

112.对社会教育中与一定的学科系统知识有关的目标应注重( )。
基础化 提高化 简单化 启蒙化

113.幼儿园要保持与家长之间( )上的一致。
教育方法 教育观念 教育态度 教育价值观

114.幼儿园的活动组织方式主要有( )。
组织活动 集体活动 小组活动 自由活动

11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是基于儿童生活事物的人文社会知识,它是具有( )的知识。
教育性 启蒙性 基础性 具体性

116.心理学家已经证明,( )的环境有利于陶冶儿童的性情,培养儿童的品格。
凌乱 设计合理 和谐 美观

117.教育材料一般由一系列针对各种行为问题的( )等教育内容组成。
案例 歌曲 儿歌 小故事

121.教师要坚持( )的原则,处理好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
由高到低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近及远

119.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有( )。
气质因素 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 社会认知因素

120.“主题”就是框定( )。
教育方式 活动特征 基本目标 教育内容

121.试论述焦虑行为的主要指导策略。
虽然各种焦虑行为的干预指导策略有所不同,但是让幼儿接触引起焦虑的环境,物体和情境是所有指导策略的基本路线。对其的干预指导主要针对四个基本问题即歪曲的信息处理过程;对知觉到的威胁产生的生理反应;缺乏控制感;过分的逃离和回避行为。具体的干预指导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行为干预这种策略即是让幼儿面对令他们感到恐惧的情境或物体,并提供除逃离和回避以外的其他应对方法。也称为暴露法。具体的方式有 (1)系统脱敏法包括三个步骤,教幼儿学会放松;建立焦虑等级;在幼儿保持放松的情况下,逐步呈现引起焦虑的情境和物体。在多次实验后,使幼儿面对这些引起焦虑的情境或物体时,仍感觉放松。 (2)冲击法即长时间、反复地实施暴露,在整个过程中,幼儿一直处在引发焦虑的情境中,并不停地对自己的焦虑水平进行评分,直至幼儿的焦虑消失。对年龄较小,无法理解基本原理的幼儿要谨慎使用。 在行为干预的方法中,可以通过多种不同形式呈现令幼儿恐惧的情境或物体,这些方法包括呈现现实的情境或物体、角色扮演、通过想象或观察他人在面对这些情境时的表现等。 2)认识——行为干预 这种方法让幼儿理解思维是怎样促使焦虑的产生,以及如何调整自己思维来减少躯体症状。具体通过暴露和正强化、放松联系等其他行为技术,可以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如何改变思维。认知——行为方法通常与行为干预相结合。 3)家庭治疗 因为幼儿焦虑经常发生在家庭关系不正常的和父母存在高焦虑行为的家庭,这种方法要求家庭成员有关交往、情绪管理、沟通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辅导。 焦虑的干预还有一些方法帮助幼儿确立规律的生活,给予足够的爱,说话算话,不骗孩子。

122.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攻击行为产生的社会认知因素主要有 已有研究发现攻击性幼儿(尤其是男孩)与非攻击性幼儿之间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 (1)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大量研究表明,攻击性幼儿的自我认同感较高,且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容易过于关注自身某方面的有时或能力而忽视其他方面的不足,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同时又常常低估、怀疑甚至轻视他人的能力。 (2)攻击性幼儿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信念这类幼儿一般对攻击他人的行为持肯定或认可的态度,甚至把支配和控制他人看作社会生活的要求,他们偏激地认为,要想不被欺负,就必须欺负和控制他人。有的幼儿把攻击行为看作是在他人心目中树立形象或获得自己想要东西的手段。 (3)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很多研究表明,攻击性幼儿的问题解决策略水平偏低。与非攻击性幼儿相比,在涉及物品的归属和获得友谊的问题上,他们所能提供的策略数量较少,喜欢通过贿赂或发动攻击来解决社交问题。和平的有效策略较少;在人际冲突问题解决上,攻击性幼儿表现出高外倾的特点,并且在求助策略的使用上显着低于非攻击性幼儿。 (4)攻击性幼儿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通过对攻击性幼儿和非攻击性幼儿的对比研究发现,攻击性幼儿容易将他人的行为作敌意性的归因,而被同伴拒斥的社会经验是攻击性幼儿对他人行为意图做出敌意性认知归因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使是别人无意的过失行为,他们仍更多地解释并据此进行反应,表现出攻击行为。

123.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答一般认为,幼儿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幼儿能逐步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初生的婴儿是一个情绪的存在,他们总是想哭则哭,想笑就笑。学习情绪的正确表达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一个不能恰当表达自己情绪的孩子会给自己或他人的生活带来困扰。但要注意的是正确的情绪表达并不意味着总是顺应环境的要求,有时环境对情绪的过分压抑会导致对儿童健康的损伤。正确的情绪表达意味着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真诚的表现自己。 (2)幼儿的社会性行为须与年龄相称。即与个体的行为与所处的同类群体的常模行为进行比较后发现并无明显特殊之处。如一个5岁幼儿的某方面的行为长期显示与3岁幼儿的行为类似,那么就可以判断该幼儿存在行为问题。 (3)幼儿能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同伴互动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途径,学会与同伴正确相处也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内容,学习正确处理同伴关系是他们学习更复杂的社会规范的基础。 (4)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逐步学会遵守纪律,能懂得奖惩的意义,并能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社会是一种群体的生活,在群体生活中为了共同的协作需要种种纪律与规则,幼儿应在学习中掌握基本的团体规则与规范。 (5)幼儿社会性行为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相适应。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习俗,这些习俗维系着当地人的共同生活,幼儿生活于这样的文化共同体中,也需要内化这些文化习俗以适应当地的共同生活。当然对文化的适应并不意味着对文化的无条件的认同,对一些不适应时代的习俗,则需要通过教育来加以改变,引导幼儿学习ABC文化习俗。 (6)幼儿通过学习能掌握、使用所处社会的语言等,能参与社会生活及相互交往。语言是人与人相互交流的工具,对语言的掌握是幼儿参与社会与他人交流的基础,一个发展健康的儿童应当具备运用当地语言与人交往的基本能力。当今社会流动的加剧,甚至要求幼儿掌握多种交流语言。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意味着幼儿有健康的社会理解力与行动力。 需要指出的是,幼儿社会性方面的正常行为与行为问题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两极,而是一个连续体,绝大多数幼儿处在这两极之间,因此一般幼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行为问题,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 。另外,幼儿社会性行为涵盖的内容很多,幼儿在这方面的行为也体现在某个方面,而其他方面可能是正常的,不能因为幼儿某方面的行为问题轻易的给他们扣上“问题儿童”的帽子。

124.相关后果法
对幼儿施加其行为的强加后果的方法。

125.工具性攻击
指幼儿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

126.皮亚杰对幼儿实践规则的研究表明处于学前期的儿童还没有形成对规则的较稳定地理解,多数时候他们会认为规则怎么样都行。
对 错

127.焦虑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即强烈的负面成分和恐惧成分。
对 错

128.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是确定指导对象,制定指导方案,建立个人档案,行为观察记录,指导研究设计,选择教育材料。
对 错

129.代币疗法中的代币必须是马上可以利用的实物或象征性的东西。
对 错

130.代币疗法可以使强化的作用更加有效,尤其是对个体行为矫治时。
对 错

131.攻击性幼儿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 )。
信念 意志 错觉 认知

132.( )是指教师指导学前儿童就某些社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
讨论法 交流法 辩论法 参观法

133.( )是对幼儿施加其行为的加强后果的方法。
自然后果法 习得后果法 物质后果法 相关后果法

134.认知性的不成熟行为包括违规、说谎、偷窃和( )。
焦虑 攻击性行为 社会性行为 自私

135.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表现有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 )。
适当行为 应激行为 恶劣行为 不适当行为

136.试结合实例论述主题方案架构的基本要素及相应的教育活动设计要求。
答1、引发认知 人是在与外部环境看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断对通过顺应和同化达到发展的。这种认知的基本能力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主体也是在这种内心所产生的不平衡感中产生寻求解决问题的动力。因此,在主题活动的设计时,教师应首先激发儿童认知的兴趣,重点应该在帮助儿童产生探究的冲动。这个环节往往被看作是社会性发展活动的准备阶段。 如教师开展中班“认识自己”的主题时应认识到,儿童对自我的认识处在朦胧状态,如何引导儿童关注自我和他人的不同是有效引发学习目标的第一步。那么,教师可以设计几个有趣的活动,如“我的名字叫什么”让儿童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名字。开展“猜猜他是谁”活动,由教师描述每个孩子的相貌特征,让大家观察后猜测,由此感受每个人独特的地方。教师还可以组织听辨自己和他人的声音的活动,让大家发现每个人说话的声音是不同的等。然后教师可以组织自画像的活动,让儿童能用更直观的方法发现自己的特点。这些活动有效地开启了主题的大门,让儿童开始关注起自我,为接下来的活动做了充分准备。 当然,在有些主题设计中,也可根据实际情况从情感的激发或经验的积累出发,把认知环节放到后面,作为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提升和推进。 2、情感体验 从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知道,儿童是处于自我中心状态向去自我中心发展的。通常比较难以区分主客观世界,把世界看作与自己的感觉、情感、想象、经验是同一的。因此,让儿童在亲历过程中去感受某种愉悦或痛苦的体验,才能逐步走向情感的迁移。 如在“认识自己”的主题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语言交流活动“喜欢和不喜欢”,让儿童相互讲述喜欢吃的东西和不喜欢吃的东西,喜欢的玩具和不喜欢的玩具等,引发儿童对自己情绪的体验,并由己及彼地了解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情感。 3、实践尝试 社会性是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反应。因此,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训练是重要的教育环节。社会性主题活动应为儿童提供多种实践操作的机会,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儿童提供模仿的榜样,让儿童通过直接学习进行社会性行为的练习。同时实践活动能使儿童能与他人产生许多关系,通过对这些关系的结成、维持和处理来进一步学习交往方法,从而形成和发展各种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如在“认识自己”的主题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值日生轮流制度、开展自我服务能力竞赛等活动,既让儿童在实践中体验活动认识自己的能力,又能让幼儿感受为他人服务的乐趣,从而体验与人共处的快乐,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 4、经验积累 学习是一种信息加工机制。只有将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有机联系时,个体才能通过旧知识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并从原有的知识中获取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因此,经验的积累在儿童社会性学习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儿童具备足够的经验时,才能在ABC问题情境中去迁移知识,并产生正确的行为。如礼貌用语是个体和他人建立友好关系的第一步,礼貌的语言能有效引起他人的好感,使交往行为顺利完成,反之则会遭到冷淡。如果儿童曾叫人“老头”而遭到过挫折,在以后交往事件中,就会考虑采取适宜的称呼。因此教师应多让幼儿园接触、观察、了解各种社会关系、现象和规范,使儿童积累自我意识、社会角色和社会交往技能的经验,从而建立良好的亲社会行为和意愿。 如在“认识自己”的主题中,教师可以通过从家庭和朋友两个维度来进行经验积累,如让让儿童了解自己的家庭住址、家庭电话、家庭成员的姓名、人员;了解自己最好的朋友,以及如何与朋友友好相处的方法,使儿童积累丰富的实际经验,从而使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作为一个社会人所具有的社会关系,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5、情感迁移(行为建立) 技能的掌握(行为的建立)是个体在遇到同样的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自觉的、稳定的行为反应。只有当儿童把知道的理论能用于实践,才能证明其社会性真正发展了。因此,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应重视认知的迁移和良好社会性行为的落实。如我们通过讲故事、说道理等途径对儿童进行了许多尊敬长辈、关心老人的教育,当儿童在乘坐汽车时也能自觉地意识到应该照顾老人而为老人让座时,说明我们的教育是有成效的。如果儿童在真实的情境中只是为了博得老师表扬而勉强让座,那么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了。如在“认识自己”的主题中,教师通过收集儿童婴儿时期的照片、父母讲述的抚育过程的故事等,让儿童感受到了自己是在父母辛苦的抚育中成长的,建立了要孝敬、关爱父母的情感。那么教师就应该在接下去组织相关的“我爱爸爸妈妈”活动,如让儿童为父母夹一筷菜或拿一双拖鞋等,让儿童在实际行动中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儿童更深刻地体会什么叫“关心”和“爱”。

137.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答学前期是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对个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长远影响。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学前儿童身体发展和心智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它有助于教师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本班学前儿童的发展现状。与教师只是诉诸日常观察而获得零散的、表面的和个别的信息不同,依据系统的评价,人们可以获得丰富多样的评价信息,从而能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别是 社会性发展的情况。 (2)它有助于帮助教师更细致地了解 中的每一位学前儿童,为因材施教提供帮助。 (3)它有助于家长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在配合教师教育孩子时也更为主动。 (4)它有助于教师在了解学前儿童的基础上,改进幼儿园教育过程,使学前教育更适合每个学前儿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138.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
答(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虽然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方式,但是,儿童在自由地活动过程中需要和他人分享材料、协调空间、合作游戏等,因此需要具备更多的社会适应和协调能力,因此,无论是图书角还是表演区,或者科学探索区、美工角,都是发展儿童社会性的好地方。教师应有意识地在各种区域活动中渗透社会教育的目标。 (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和非正式的学习方式,其特点是幼儿有很大的活动自主性,幼儿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活动的方式。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如果教师为每个进区的幼儿都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可能相对独立地游戏,如果教师为几个幼儿准备一套玩具,幼儿就能自然地产生分工,从而模拟出多种社会角色。 (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儿童的社会化发展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在社会性区域活动中,这个特征更为明显。因为幼儿的自我意识、对他人的理解、规则的掌握、能力的发展都需要大家在一切相互模仿、相互学习、相互磨合、相互评价而促成。所以,区域内儿童的交往以及区域之间的幼儿交往都是发展幼儿社会性的有效途径,需要老师的鼓励而不是制止。

13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
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其主要领域包括对幼儿园开展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对 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促进作用的判断和对教师从事的社会教育工作产生的实际成效的判断。

140.可行性原则
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性评价方案能顺利地实施、推广和应用。

14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效果如何,取决于人们能否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
对 错

14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一种信息反馈机制。
对 错

143.行为评价法是指教师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表现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对 错

144.电视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影响。
对 错

145.幼儿容易发脾气,老是去抢别人的玩具,这是行为过度的表现。
对 错

146.评价本质上是一种( )活动,是意识对存在的一种反映。
认知 反馈 认识 价值

147.对( )来说,通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可以及时从教师那里获得相关信息,以扬长避短,获得更好的发展。
教师 学前儿童 园长 家长

14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效果的内部评价的常用方法是( )。
指标体系法 行动反思法 社会测量法 配对比较法

149.儿童情感类活动设计要注意的问题中不包括( )。
注重情感体验 注重前期经验积累 激发儿童共情 帮助儿童表达

150.我们应从( )的特点出发,确定教学活动所设计的教育目标对幼儿来说是准确的和适宜的。
启发性 启蒙性 发展性 遗传性

151.试论述如何充分利用游戏与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答为促使学前儿童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发展社会性,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 游戏和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材料,材料是学前儿童想象和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为了使学前儿童更好地开展游戏和区域活动,提供的材料应当丰富多样,保证每个学前儿童都能选择到适合自己发展水平的材料。但这并不意味着越丰富越好。过多的材料会分散学前儿童的注意。分层次逐步递进地呈现材料对学前儿童来说更有吸引力,更有促进其发展的价值。此外,提供的材料还要考虑有可操作性、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点,要能激发学前儿童的想象和思考。 (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则,游戏反映的社会活动本身也有一定的规则,为了使游戏和区域活动开展得活泼而有秩序,也需要规定一些大家都必须遵守的规则。这些规则往往是学前儿童自觉自愿遵守的,因此,他们不会感到失去自由,相反更增强了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教师要注意的是,当学前儿童建立起一定的规则意识时,可以让他们参与到制定规则中来。由他们自己协商制定的规则更容易被他们自己接受并遵照执行。这一方面发挥了学前儿童的主体性,又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 (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定指导。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游戏和区域活动中,会使学前儿童倍感亲切——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和组织者,是和大家平等游戏的伙伴,她和大家一样分担角色、进行活动,和大家一起商量游戏活动的进行,接受大家的建议。好的教师常常会以这样的身份出现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拉近自己和学前儿童之间的距离。但要注意的是,作为游戏伙伴并不是教师完全失去了指导的地位,一位清醒的教师不会完全迷失在游戏和活动中,她会始终牢记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身份,在游戏过程中以提出问题、给予建议等方式去激发学前儿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一种不着痕迹的指导。

15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是一门主要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现象( )的学科。
规律

教育原理

方法

途径

153.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生活性与适宜性的内涵及其运用要求。
答生活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当尽可能从儿童的生活出发,选择基于儿童生活经验与生活实际,并能丰富儿童生活经验的内容。适宜性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根据目标,儿童发展及社会文化发展需要选择有助于幼儿发展,同时也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内容。前一原则是从学习的经验基础提出的,后一原则是从学习的发展水平提出的。根据这两条原则,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注意(1)选择幼儿生活需要,并为幼儿所熟悉的内容。(2)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有益幼儿发展的内容。

154.简述幼儿社会教育目标建构的整体性原则。
答整体性原则即建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时,要确立一种层次结构的整合观。这种整合观包括横向的类别整合与纵向的层次整合。横向的类别整合包括儿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方面发展目标的整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这三方面的协调发展,避免只重认知而忽视情意和行为发展的现象。是一个整体,它应当包含避免只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情感培养和行为习惯培养,要把三者有机的协调起来。横向的类别整合还包括各教育系统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整合,即家庭、社会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目标要基本一致,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纵向的层次整合主要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各层级目标的整合,即各相连层级间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

155.( )指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
直接强化

替代性强化

自我强化

间接强化

156.弗洛伊德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口唇期( )。
肛门期

性器期

潜伏期

生殖早期

157.讲述法
是指教师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帮助学前儿童了解某一知识、道理、规则,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解释事物间的联系、关系的一种教学方法。

158.参观法
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

159.原则即事物运动的原理与规则。
对 错

160.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教师对儿童的优点和进步要进行频繁地鼓励和表扬。
对 错

16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能够参与、适应、变革社会的人。
对 错

162.科学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应当是一个符合幼儿自身发展与教育规律的科学体系。
对 错

163.教育内容经过缜密的选择之后,不必再加以合理与适当的组织,就能使教育内容恰当地实现教育目标。
对 错

164.( )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一致性原则 正面教育原则 实践性原则 情感支持原则

165.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也可以成为他们( )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教育。
创造 交流 表现 学习

166.教育者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有教育价值的点点滴滴,及时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过程中( )原则的要求。
情感支持 生活教育 正面教育 实践性

16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遵循( )原则。
全面性 基础性 民族性 时代性

16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是基于儿童生活事物的人文社会知识,它是具有( )的知识。
教育性 启蒙性 基础性 具体性

169.试论述幼儿教师如何才能为孩子创设一个积极的精神环境
答(1)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交往的气氛,增加交往的机会。例如,对于刚入园的儿童,教师可以让他们互相介绍自己,使他们逐渐消除陌生感的胆怯心理。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了解别人的需要,学会共情。 (2)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幼儿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在生活中或学习中出现了困难,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之间互相帮助解决。如一个幼儿摔倒了,教师可以让其他小朋友把他扶起来;一个幼儿的手工总是做不好,教师可以让做得好的幼儿教他;幼儿之间出现了争执,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自己解决,提高协调的能力。 (3)还可以通过节日庆祝活动、故事会、合作游戏等活动形式,使儿童增进了解、增进友谊,把班级建成一个团结、温暖的家庭。除此之外,幼儿园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之间互相关心、合作可以使儿童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同时也给儿童提供了耳濡目染的学习机会。因此教师之间要友好,工作上要配合,不当着孩子的面说别的老师坏话,不诋毁同事,不互相拆台。班级教师乃至全体教师之间,都应尽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温情的精神环境。

170.( )是围绕一个核心话题而开展的系列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

分类目标

主题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活动目标

171.简述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
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从轻信和运用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的评价。幼儿初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而且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此后,儿童对成人的评价不轻易再现,如评价不正确,儿童会有反抗的表现。一直到幼儿晚期,幼儿才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而且,幼儿的自我评价往往比较简单,一般是两分法的评价方式,如“好”与“不好”;“聪明”与“笨”等,很难象成人一向作出全面细致的区分。由此,幼儿园教师在对儿童进行评价时候要慎重,需要更正客观。而且尽量少给孩子定性的评价,避免孩子因为老师的评价而对自我评价产生偏差。

172.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
答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任务有三一是总结历史发展中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思想及实践经验,以为今天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思想资源。二是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问题,揭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与规律。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核心任务。三是指导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师从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水平和效果。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研究的最终任务。

173.亲社会行为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

17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是指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其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着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175.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也可以产生学习,这是班杜拉的一个重要观点。
对 错

176.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分享行为最为常见。
对 错

177.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不相关。
对 错

178.社会性微笑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对 错

179.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
对 错

210.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人格中多半能意识到的,理性和适应的部分,其作用是既能满足本能的需要,又使其符合现实的社会规则,以免自身受到损害的是( )。
超我 他我 本我 自我

211.在埃里克森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人格发展要处理的三对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 )和主动对内疚。
自主对羞怯 勤奋对自卑 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 亲密对孤独

212.( )是学前儿童在这个世界上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
社区 社会 学校 家庭

21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 )的复杂学科
实践性 社会性 完整性 理论性

214.( )的核心与要点是幼儿的成长。
家园沟通 学校沟通 教师沟通 家长沟通

215.幼儿的行为问题一概不能忽略。
对 错

216.指导研究设计在于证明行为的改变是由指导本身引起的。
对 错

217.幼儿害怕上幼儿园,若被强迫则会出现表情呆板或惊恐、心跳加快等反应的问题是从幼儿行为( )来判断的。
持续的时间

表现的程度

出现的频率

出现的年龄

218.幼儿的活动过度、注意力不能集中的行为长期得不到改善的问题是从幼儿行为( )来判断的。
持续的时间

表现的程度

出现的频率

出现的年龄

219.作为教育者,我们可以让幼儿自己去体验由于自己不恰当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
对 错

190.选择的厌恶刺激应该是一种在满意行为出现时能立即终止的刺激物。
对 错

191.以下哪项能作为代币( )。
塑料片

五角星

小红旗

记号

192.对群体行为问题矫治时,采用( ),管理更实用、更方便,能保证指导计划一致、有效。
自然后果法

代币疗法

正强化法

负强化法

193.( )是对幼儿施加其行为的加强后果的方法。
自然后果法

习得后果法

物质后果法

相关后果法

194.幼儿害羞、紧张或恐惧等一般倾向是由遗传决定的。
对 错

19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原理与规则。( )
对 错

196.实践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要尽力为幼儿的社会学习营造一个连续与统一的影响环境。( )
对 错

197.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生物因素主要有( )。
激素

性格

气质

进化机制

198.榜样是多方面的,包括( )等。
同伴榜样

社会榜样

成人榜样

象征性榜样

199.以下哪一项不是幼儿产生焦虑行为的原因( )。
遗传和家族风险

家庭影响

幼儿的性格

幼儿自身的气质

200.在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时,不要求落实以人为本和科学和谐发展的评价观念。
对 错

201.幼儿不能协调自己与客体的关系,缺乏经验和知识,在思维时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愿望、需要、动作上,由此判断幼儿可能会出现以下哪种行为( )。
违规

自私

说谎

偷窃

202.教师要坚持( )的原则,处理好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
由高到低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近及远

203.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一大特点是( )
随机性

无意性

有意性

规范性

204.为了使评价具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必须紧密结合教育工作计划进行。
导向性

科学性

可行性

客观性

205.在( )中,学前儿童能了解人际关系与不同角色身份,学习所扮演角色的良好社会性行为与品质。
表演游戏

区域活动

教学活动

角色游戏

206.(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学前儿童进行集体教学。
表演游戏

区域活动

教学活动

角色游戏

207.幼儿园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教育的( )。
目的性

计划性

针对性

随机性

208.教学活动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学前儿童进行集体教学。
对 错

209.价值一方面来源于人的需要,一方面来源于客体或外部世界。( )
对 错

210.在贯彻( )原则时,人们应当做到全面地收集资料,对结果尽量进行量化处理。
导向性

科学性

可行性

客观性

211.教育评价是( )经常进行的活动。
教师

学校管理者

家长

学生

212.( )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性评价方案能顺利地实施、推广和应用。
科学性

客观性

可行性

导向性

213.( )原则要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科学性

客观性

可行性

导向性

214.( )是学前儿童到这个世界上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
社区

社会

学校

家庭

215.( )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前儿童围绕一个生活中的主题,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的方法。
讲述法

讨论法

行为评价法

谈话法

216.对学前儿童来说,通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他们可以及时从教师那里获得相关信息,以扬长避短,获得更好的发展。
对 错

21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一种信息反馈机制。
对 错

22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主要包括( )。
科学性

客观性

可行性

导向性

21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学前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 )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

教师

学前儿童

家长

220.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幼儿园和班级的现实条件有很大关系。
对 错

22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反映了人们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 )的认识。
客观规律

科学性

可行性

实践性

222.想要达到成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做好物质和经验两方面的准备。
对 错

223.( )是对主题的剖析和分解。
内容

活动方式

设计

目标

224.主题活动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它具有强烈的综合功能,它是以教育内容、手段的整合为追求的( )。
对 错

225.一份完整的教案应当包括( )部分。
活动名称 适用年龄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延伸

226.社会性主题活动包括( )、的活动。
多领域

多类型

多方面

多目标

22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是指教师和幼儿围绕某个社会性发展的目标。
对 错

228.主题活动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它具有强烈的综合功能,它是以教育内容、手段的整合为追求的。( )
对 错

229.社会性主题活动包括( )的活动。
多领域

多类型

多方面

多目标

230.教师不必了解不同儿童的个性化需求。
对 错

231.社会性主体活动具有明确的( )。
内容

活动方式

设计

目标

232.通常教学的目标可分为( )层面。
终极教育目标

中期教育目标

早期教育目标

具体教学目标

233.气质、性格等是个体从基因中遗传来的特征,具有先天性和自然性,同时与家庭氛围、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关。
对 错

234.在开展教育以前,我们可以通过( )等多种形式充分了解班级儿童的个性、气质特征等个别差异。
录像

家庭访谈

家长问卷

日常观察

235.幼儿园要避免“我是专家我最懂”的高高在上的态度,要把自己看成是与家长同样关心、爱护学前儿童的教养者。
对 错

236.我们应从( )的特点出发,确定教学活动所设计的教育目标对幼儿来说是准确的和适宜的。
启发性

启蒙性

发展性

遗传性

237.学校是学前儿童的第一个社会化场所。
对 错

238.幼儿园要保持与家长之间( )上的一致。
教育方法

教育观念

教育态度

教育价值观

239.( )的核心与要点是幼儿的成长。
家园沟通

学校沟通

教师沟通

家长沟通

240.开展好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分析问题能力。
对 错

241.( )是学前儿童在这个世界上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
社区

社会

学校

家庭

242.学前儿童一天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太多,有些是需要忽略的,有的则可以成为教育的契机。应该做到见微知著。
对 错

243.幼儿园的活动组织方式主要有( )。
组织活动

集体活动

小组活动

自由活动

244.随机教育是指除了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教育活动之外,利用幼儿园的( )及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的契机进行社会教育。
日常生活

自由活动

社会活动

意外突发的事件

245.教学活动能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学前儿童进行集体教学。
对 错

246.幼儿园的活动组织方式没有( )。
组织活动

集体活动

小组活动

自由活动

247.幼儿园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教育的( )。
目的性

计划性

针对性

随机性

248.(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学前儿童进行集体教学。
表演游戏

区域活动

教学活动

角色游戏

249.在( )中,学前儿童能了解人际关系与不同角色身份,学习所扮演角色的良好社会性行为与品质。
表演游戏

区域活动

教学活动

角色游戏

250.当别人遇到困难或不适时,教师首先要激发学前儿童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体验他人的情绪,从而使其产生安慰、帮助他人的行为。
对 错

251.教师看到某个学前儿童将剪纸的废纸丢在地上,更好的教育方式是对他说“XX不要乱丢!把废纸捡起来!”
对 错

252.教育者要呈现给幼儿的()要保持内与外的统一,以及时间上的统一。
观点 行为 情感 价值

253.关爱每一个学前儿童是教师担负的社会责任,也是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对 错

254.学前儿童的实践主要有( )种形式。
1

2

3

4

255.实践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要尽力为幼儿的社会学习营造一个连续与统一的影响环境( )。
对 错

25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原理与规则( )。
对 错

257.( )是对幼儿施加其行为的强加后果的方法。
自然后果法

习得后果法

物质后果法

相关后果法

258.幼儿社会教育要在一致性原则的指导下,尽力为幼儿提供( )的环境。
和谐

安全

统一

稳定

259.( )是一切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
一致性原则

正面教育原则

实践性原则

情感支持原则

260.( )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一致性原则

正面教育原则

实践性原则

情感支持原则

261.教育内容经过缜密的选择之后,不必再加以合理与适当的组织,就能使教育内容恰当地实现教育目标。
对 错

26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组织更注重从幼儿的兴趣、经验出发,将社会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一种组织思路。
对 错

26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组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
由近及远原则

由易到难原则

综合贯通原则

由低到高原则

264.( )的原则是指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从儿童容易理解与把握的内容开始,逐步提高难度与要求。
由近及远

由易到难

综合贯通

由低到高

265.矫治者只包括教师。
对 错

266.社会能力主要是指胜任各种社会生活与事务的能力,它不包括( )。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正确答案:C

正确答案:B

267.有学者认为:幼儿( )是教育者按照社会的价值取向,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向幼儿施加多方面的教育影响,使其逐渐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个人教育

268.( )指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
直接强化

替代性强化

自我强化

间接强化

269.( )原则是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
科学性

客观性

可行性

导向性

270.幼儿不能协调自己与客体的关系,缺乏经验和知识,在思维时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愿望、需要、动作上,由此判断幼儿可能会出现以下哪种行为( )。
违规

自私

说谎

偷窃

271.社会能力主要是指胜任各种社会生活与事务的能力,它包括( )。
社会洞察力

社会适应力

社会行动力

社会学习力

27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是一门主要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现象( )的学科。
规律

教育原理

方法

途径

27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是基于儿童生活事物的人文社会知识,它是具有( )的知识。
教育性

启蒙性

基础性

具体性

274.弗洛伊德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口唇期( )。
肛门期

性器期

潜伏期

生殖早期

275.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也可以成为他们( )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教育。
创造

交流

表现

学习

27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遵循( )原则。
全面性

基础性

民族性

时代性

277.行为指导的研究设计目的在于证明行为的改变是由指导本身引起的,是指导者采用特定方法而产生的效果,而不是非控制变量所为。
对 错

278.相关后果能帮助幼儿了解为什么某种行为不可取,为他们提供改变这种行为的个人动机。
对 错

279.指导初期要建立控制不满意行为的刺激,要尽量消除对不满意行为的可能的强化。
对 错

280.由于现代幼儿是在电视影响下成长的,因此电视对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
对 错

281.幼儿害羞、紧张或恐惧等一般倾向是由遗传决定的。
对 错

282.价值一方面来源于人的需要,一方面来源于客体或外部世界。
对 错

283.教育方法是教师和个人完成教育任务所使用的方法。
对 错

284.评价原则是随意制造出来的。
对 错

28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效果如何,取决于人们能否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
对 错

28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一种信息反馈机制。
对 错

287.区域活动的计划应该像教学计划那么严密。
对 错

288.社会性主题活动包括多领域内容和多类型的教育形式。
对 错

28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是指教师和幼儿围绕某个社会性发展的目标。
对 错

290.气质、性格等是个体从基因中遗传来的特征,具有先天性和自然性,同时与家庭氛围、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关。
对 错

291.( )的原则主要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应从幼儿生活切近的内容开始,逐步向外扩展和延伸。
由近及远

由易到难

综合贯通

由低到高

29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能够参与、适应、变革社会的人。
对 错

293.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入课程内容。
对 错

29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是根据社会需要与儿童发展的规律制定出来的,它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对 错

29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是关于( )的学科。

社会

文化

历史

296.评价与科学认识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对 错

297.幼儿的学习能力正在发展过程之中,处于( )。
知觉运动阶段

感知觉运动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29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注意选择幼儿生活需要,幼儿不熟悉的内容。
对 错

29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需要建立在对儿童发展的深刻理解,对教育目标的正确把握以及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广泛认识的基础之上。
对 错

300.科学性原则要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必须紧密结合教育工作计划进行。
对 错

301.( )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是浅显的、具体的、启发性的知识。
全面性

基础性

时代性

适宜性

302.分类目标是对幼儿在不同的内容维度方面应达到的教育效果的期望描述。
对 错

303.1. ( )原则是指要根据目标、儿童发展及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选择适合于教师与幼儿园实际并有助于幼儿发展。
全面性

基础性

时代性

适宜性

304.年龄阶段目标与分类目标实质上都是对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进一步分解,从而形成由总目标统率下的目标体系,构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网络结构。
对 错

30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从纵向来看可以分解为( )。
总目标

阶段目标

单元目标

教育活动目标

306.( )是围绕一个核心话题而展开的系列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

分类目标

主题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活动目标

307.行为观察记录包括( )
处理或矫治阶段

初始阶段

跟踪阶段

基线阶段

308.( )是从横向的角度对总目标的开展,它反映了儿童社会性发展内容的全面性与完整性。
年龄阶段目标

分类目标

主题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活动目标

309.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在肯定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作出补充和调整,在维护儿童的自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滲透课程的要求。这体现了学前儿童教育的( )原则。
情感支持 一致性 正面教育 实践性

310.儿童有充分适当的身体活动,攻击性行为与捣乱行为就大大减少。这表明( )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教学目标正确、明确、具体,教学思路清晰 能够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重点、个性化教学等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微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适合学习者的年龄和认知发展水平 便于教学演示操作,能够通过网络便捷传播,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易于被学习者在各种技术环境下观看(兼容PC、手机和平板电脑等)。

311.儿童社会行为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体验自己的行动后果或通过观察别人的行动及他们所引起的后果而进行学习的。这是( )的主要理论假设。
精神分析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现代生态学理论

312.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 )两大类型。
回避型与拒绝型 安全型与不安全型 积极型与消极型 主动型与被动型

313.儿童情感类活动设计要注意的问题中不包括( )。
注重情感体验 注重前期经验积累 激发儿童共情 帮助儿童表达

314.在多方合作过程中,应当承担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责任的是( )
幼儿园 家庭 社会 社区

315.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表现有行为不足、行为过度和( )
适当行为 应激行为 恶劣行为 不适当行为

316.焦虑具有两个关键特征即强烈的( )和恐惧成分
不安情绪 烦躁情绪 负面情绪 正面情绪

317.强化物一般可分为五类消费性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操作性强化物、拥有性强化物和( )
物质性强化物 精神性强化物 暂时性强化物 社会性强化物

321.社会性的发展不是天生的,而是学前儿童在与成人和同伴之间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这反映了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 )特点。
无意性 实践性 反复性 长期性

319.在学前儿童中,品德性的行为问题出现的频率较高。
对 错

320.幼儿的自私行为是一种不良品德行为。
对 错

321.教师直接告诉儿童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去做什么。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
对 错

322.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都是学前儿童自愿自主参加的活动。
对 错

323.强化法关注的是行为的原因而不是行为的表现。
对 错

324.儿童与自我的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
对 错

32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
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的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的活动。

326.行为练习法
是指组织学前儿童按照正确的社会行为要求反复进行联系,促使学前儿童掌握和巩固某种社会行为技能的方法。

32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活动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整合性原则

328.学前儿童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指导程序?
确定指导对象;制定指导方案;建立个人档;行为观察记录;指导研究设计;选择教育材料。

329.比较适合在大班应用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是( )。
行为训练法 讨论法 行为评价法 谈话法

330.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根据手段的不同,强化被分为直接强化、( )和自我强化。
正强化 反馈强化 替代性强化 负强化

331.教育目标的提出通常有知识、能力和( )三个维度。
态度 情感 目标 价值观

332.在埃里克森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人格发展要处理的三对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 )和主动对内疚。
自主对羞怯 勤奋对自卑 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 亲密对孤独

333.柯尔伯格运用道德两难法的研究,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在这一理论中幼儿主要处于( )阶段。
前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 道德定向

334.代币疗法可以使强化的作用更加有效,尤其是对( )矫治时,采用代币疗法,能使管理更实用、更方便,也能保证指导计划的一致和有效。
个体行为 群体行为 小组行为 团队行为

335.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三类依据中,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 )依据。
外在 内在 根本 基本

336.幼儿的( )常常使儿童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
自我中心思维 天真行为 恶意行为 攻击行为

337.教育者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有教育价值的点点滴滴,及时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过程中( )原则的要求。
情感支持 生活教育 正面教育 实践性

338.( )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交流 兴趣 交往 讨论

339.强化法既能形成道德他律,也能帮助幼儿形成道德自律。
对 错

340.尽可能注重从当地的社会资源中挖掘和选择有价值的教育内容,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生活性与适宜性原则。
对 错

341.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基础进行教育内容的组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主要策略。
对 错

342.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教师对儿童的优点和进步要进行频繁地鼓励和表扬。
对 错

343.幼儿容易发脾气,老是去抢别人的玩具,这是行为过度的表现。
对 错

344.观察法适用于活动对象较多、活动相对分散、需要收集的材料比较宽泛的活动。
对 错

345.敌意性攻击
以人为指向的,攻击的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这种类型的攻击性行为是敌意性攻击。

346.观察学习
学习者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而习得新行为的过程。

347.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
共情 羞愧感 内疚感

348.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在物质上是丰富多样的 在气氛上是宽容接纳的 在制度上是明确必要的

349.(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谦让、帮助、合作、分享等行为。。
亲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 疏社会行为 反社会行为

350.( )是指教师指导学前儿童就某些社会性问题、现象、事物相互启发、交流意见的方法。
讨论法 交流法 辩论法 参观法

351.评价本质上是一种( )活动,是意识对存在的一种反映。
认知 反馈 认识 价值

352.对( )来说,通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可以及时从教师那里获得相关信息,以扬长避短,获得更好的发展。
教师 学前儿童 园长 家长

353.认知性的不成熟行为包括违规、说谎、偷窃和( )。
焦虑 攻击性行为 社会性行为 自私

354.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人格中多半能意识到的,理性和适应的部分,其作用是既能满足本能的需要,又使其符合现实的社会规则,以免自身受到损害的是( )。
超我 他我 本我 自我

355.与教学活动相比,游戏和区域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
目的性 计划性 娱乐性 自主性

356.( )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认知 探索 游戏 交往

35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兼有理论性、应用性与( )的复杂学科。
实践性 科学性 文化性 社会性

358.( )有助于整理、归纳学前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能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引发思考,使他们产生应的情感态度,并发展语言。
交流 游戏 谈话 讨论

359.在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是第3阶段的特征。
对 错

360.婴儿的陌生人焦虑一般发生在6个月左右。
对 错

361.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分享行为最为常见。
对 错

362.3岁儿童的羞愧感已经与恐惧感完全分离。
对 错

363.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也可以产生学习,这是班杜拉的一个重要观点。
对 错

364.社会性微笑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对 错

365.共情训练法
是指通过一些形式让学前儿童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学前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的方法。

366.参观法
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带领学前儿童观察某一综合性的社会设施或机构,促使他们加深对这些设施和机构的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并使他们获得某些社会技能的方法。

367.幼儿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
人格陶冶的教育目标观 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 渗透性的教育古法观

368.简述正强化的主要操作程序。
正确选择要强化的行为 正确选择正强化物 正确实施正强化

369.科学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应当是一个符合幼儿自身发展与教育规律的科学体系。
对 错

370.对社会教育中与一定的学科系统知识有关的目标应注重( )。
基础化

提高化

简单化

启蒙化

371.( )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是有层次的系列。
层次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基础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

372.对于刚入园的儿童,教师可以让他们互相介绍自己,使他们逐渐消除陌生感和胆怯心理。
对 错

373.( )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要有一定的思想与价值指向。
整体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

374.处于准备阶段的儿童,相应的学习能力尚未具备,这时如果让他们学习某种技能,就难以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对 错

375.人的气质可分为( )。
多血质

胆汁质

粘液质

抑郁质

376.由于儿童不能协调自己与客体的关系,加上缺乏经验和知识,在思维时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愿望、需要、动作上,形成了特有的( )中心思维。
自我

本我

超我

他人

377.( )的核心与要点是幼儿的成长。
家园沟通

学校沟通

教师沟通

家长沟通

378.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影响其生活的事件能加以控制的信念。
对 错

379.认知发展理论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儿童动机和情感的发展。
对 错

380.弗洛伊德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口唇期( )。
肛门期

性器期

潜伏期

生殖早期

381.( )指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
直接强化

替代性强化

自我强化

间接强化

382.一份完整的教案应当包括( )部分。
活动名称 适用年龄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延伸

38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教法课程,它的目的只是让学习者明白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及其教育原理。( )
对 错

384.( )就是学习者的行为本身受到强化,如教师对表现好的儿童进行表扬。
直接强化

替代性强化

自我强化

间接强化

385.气质、性格等是个体从基因中遗传来的特征,具有先天性和自然性,同时与家庭氛围、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关。
对 错

38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是指教师和幼儿围绕某个社会性发展的目标。
对 错

387.社会性主题活动包括多领域内容和多类型的教育形式。
对 错

388.区域活动的计划应该像教学计划那么严密。
对 错

38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一种信息反馈机制。
对 错

39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效果如何,取决于人们能否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
对 错

391.评价原则是随意制造出来的。
对 错

392.教育方法是教师和个人完成教育任务所使用的方法。
对 错

393.价值一方面来源于人的需要,一方面来源于客体或外部世界。
对 错

394.幼儿害羞、紧张或恐惧等一般倾向是由遗传决定的。
对 错

395.由于现代幼儿是在电视影响下成长的,因此电视对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有着深刻的影响。
对 错

396.指导初期要建立控制不满意行为的刺激,要尽量消除对不满意行为的可能的强化。
对 错

397.相关后果能帮助幼儿了解为什么某种行为不可取,为他们提供改变这种行为的个人动机。
对 错

398.行为指导的研究设计目的在于证明行为的改变是由指导本身引起的,是指导者采用特定方法而产生的效果,而不是非控制变量所为。
对 错

39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遵循( )原则。
全面性

基础性

民族性

时代性

400.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也可以成为他们( )的过程,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教育。
创造

交流

表现

学习

401.弗洛伊德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口唇期( )。
肛门期

性器期

潜伏期

生殖早期

40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是基于儿童生活事物的人文社会知识,它是具有( )的知识。
教育性

启蒙性

基础性

具体性

40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是一门主要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现象( )的学科。
规律

教育原理

方法

途径

404.社会能力主要是指胜任各种社会生活与事务的能力,它包括( )。
社会洞察力

社会适应力

社会行动力

社会学习力

405.幼儿不能协调自己与客体的关系,缺乏经验和知识,在思维时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愿望、需要、动作上,由此判断幼儿可能会出现以下哪种行为( )。
违规

自私

说谎

偷窃

406.( )原则是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
科学性

客观性

可行性

导向性

407.( )指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
直接强化

替代性强化

自我强化

间接强化

408.有学者认为:幼儿( )是教育者按照社会的价值取向,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向幼儿施加多方面的教育影响,使其逐渐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个人教育

409.社会能力主要是指胜任各种社会生活与事务的能力,它不包括( )。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410.学前儿童社会性是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参与社会生活在与环境互动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其发展和儿童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有着不同的特点与规律。
对 错

41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属性 与本质。( )
对 错

412.有学者认为幼儿( )是教育者按照社会的价值取向,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向幼儿施加多方面的教育影响,使其逐渐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个人教育

413.正确的教育观点,需要在遵循教育的原理与规律下加以实施,才能真正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对 错

41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种渗透性教育,它无法离开其他的领域内容而独立存在。
对 错

41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是指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性质与任务的基本观点。
对 错

416.社会能力主要是指胜任各种社会生活与事务的能力,它不包括( )。
社会洞察力

社会适应力

社会行动力

社会学习力

417.( )原则是指要根据目标、儿童发展及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选择适合于教师与幼儿园实际并有助于幼儿发展。
全面性

基础性

时代性

适宜性

421.以下哪一项不是幼儿产生焦虑行为的原因( )。
遗传和家族风险 家庭影响 幼儿的性格 幼儿自身的气质

419.(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学前儿童进行集体教学。
表演游戏 区域活动 教学活动 角色游戏

420.( )是学前儿童到这个世界上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
社区 社会 学校 家庭

421.价值一方面来源于人的需要,一方面来源于客体或外部世界。
对 错

422.弗洛伊德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口唇期( )。
肛门期

性器期

潜伏期

生殖早期

423.幼儿园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教育的( )。
目的性 计划性 针对性 随机性

424.学前儿童一天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太多,有些是需要忽略的,有的则可以成为教育的契机,应该做到见微知著。
对 错

425.以下哪项能作为代币( )。
塑料片

五角星

小红旗

记号

42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是关于( )的学科。

社会

文化 历史

427.( )的原则主要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应从幼儿生活切近的内容开始,逐步向外扩展和延伸。
由近及远

由易到难

综合贯通

由低到高

428.( )是一切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
一致性原则

正面教育原则

实践性原则

情感支持原则

429.为了使评价具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必须紧密结合教育工作计划进行。
导向性

科学性

可行性

客观性

430.幼儿园的活动组织方式主要有( )。
组织活动

集体活动

小组活动

自由活动

431.幼儿害怕上幼儿园,若被强迫则会出现表情呆板或惊恐、心跳加快等反应的问题是从幼儿行为( )来判断的。
持续的时间

表现的程度

出现的频率 出现的年龄

432.对群体行为问题矫治时,采用( ),管理更实用、更方便,能保证指导计划一致、有效。
自然后果法

代币疗法

正强化法 负强化法

433.幼儿不能协调自己与客体的关系,缺乏经验和知识,在思维时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愿望、需要、动作上,由此判断幼儿可能会出现以下哪种行为( )。
违规

自私

说谎

偷窃

434.( )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一致性原则

正面教育原则

实践性原则

情感支持原则

435.( )的原则是指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从儿童容易理解与把握的内容开始,逐步提高难度与要求。
由近及远

由易到难

综合贯通

由低到高

436.( )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是浅显的、具体的、启发性的知识。
全面性

基础性

时代性

适宜性

437.( )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要有一定的思想与价值指向。
整体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

438.教育评价是( )经常进行的活动。
教师

学校管理者

家长

学生

43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主要包括( )。
科学性

客观性

可行性 导向性

440.幼儿园要保持与家长之间( )上的一致。
教育方法

教育观念

教育态度

教育价值观

441.幼儿社会教育要在一致性原则的指导下,尽力为幼儿提供( )的环境。
和谐

安全

统一

稳定

442.社会能力主要是指胜任各种社会生活与事务的能力,它不包括( )。
社会洞察力

社会适应力

社会行动力

社会学习力

44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专业准备包括( )方面。
观念

知识

技能

策略

44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是指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性质与任务的基本观点。
对 错

44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种渗透性教育,它无法离开其他的领域内容而独立存在。
对 错

446.正确的教育观点,需要在遵循教育的原理与规律下加以实施,才能真正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对 错

447.有学者认为幼儿( )是教育者按照社会的价值取向,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向幼儿施加多方面的教育影响,使其逐渐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个人教育

44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是一门主要研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现象( )的学科。
规律

教育原理

方法

途径

44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属性

与本质。( )
对 错

450.学前儿童社会性是指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参与社会生活在与环境互动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其发展和儿童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有着不同的特点与规律。
对 错

45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教法课程,它的目的只是让学习者明白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及其教育原理。( )
对 错

452.( )就是学习者的行为本身受到强化,如教师对表现好的儿童进行表扬。
直接强化

替代性强化

自我强化

间接强化

453.( )指通过观察别人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间接引起的强化作用。
直接强化

替代性强化

自我强化

间接强化

454.弗洛伊德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口唇期( )。
肛门期

性器期

潜伏期

生殖早期

455.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影响其生活的事件能加以控制的信念。
对 错

456.认知发展理论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儿童动机和情感的发展。
对 错

457.由于儿童不能协调自己与客体的关系,加上缺乏经验和知识,在思维时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愿望、需要、动作上,形成了特有的( )中心思维。
自我

本我

超我

他人

458.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这些因素简单来说可以分为内外两个维度,外部因素具体指( )的影响。
社会

家庭

幼儿园

大众媒体

459.人的气质可分为( )。
多血质

胆汁质

粘液质

抑郁质

460.处于准备阶段的儿童,相应的学习能力尚未具备,这时如果让他们学习某种技能,就难以达到真正的学习目的。
对 错

461.对于刚入园的儿童,教师可以让他们互相介绍自己,使他们逐渐消除陌生感和胆怯心理。
对 错

462.( )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要有一定的思想与价值指向。
整体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

463.( )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是有层次的系列。
层次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基础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

464.对社会教育中与一定的学科系统知识有关的目标应注重( )。
基础化

提高化

简单化

启蒙化

465.原则即事物运动的原理与规则。
对 错

466.科学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应当是一个符合幼儿自身发展与教育规律的科学体系。
对 错

467.( )是从横向的角度对总目标的开展,它反映了儿童社会性发展内容的全面性与完整性。
年龄阶段目标

分类目标

主题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活动目标

468.( )是围绕一个核心话题而展开的系列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

分类目标

主题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活动目标

46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从纵向来看可以分解为( )。
总目标

阶段目标

单元目标

教育活动目标

470.年龄阶段目标与分类目标实质上都是对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的进一步分解,从而形成由总目标统率下的目标体系,构成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网络结构。
对 错

471.分类目标是对幼儿在不同的内容维度方面应达到的教育效果的期望描述。
对 错

472.1. ( )原则是指要根据目标、儿童发展及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选择适合于教师与幼儿园实际并有助于幼儿发展。
全面性

基础性

时代性

适宜性

473.( )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是浅显的、具体的、启发性的知识。
全面性

基础性

时代性

适宜性

474.从心理结构的维度看,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涉及( )。
社会认知

社会情感

社会交往

社会行为

47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注意选择幼儿生活需要,幼儿不熟悉的内容。( )
对 错

47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需要建立在对儿童发展的深刻理解,对教育目标的正确把握以及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广泛认识的基础之上。( )
对 错

477.幼儿的学习能力正在发展过程之中,处于( )。
知觉运动阶段

感知觉运动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47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是关于( )的学科。

社会

文化

历史

479.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入课程内容。
对 错

48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是根据社会需要与儿童发展的规律制定出来的,它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对 错

48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培养能够参与、适应、变革社会的人。
对 错

482.( )的原则主要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应从幼儿生活切近的内容开始,逐步向外扩展和延伸。
由近及远

由易到难

综合贯通

由低到高

483.( )的原则是指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从儿童容易理解与把握的内容开始,逐步提高难度与要求。
由近及远

由易到难

综合贯通

由低到高

48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组织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
由近及远原则

由易到难原则

综合贯通原则

由低到高原则

485.教育内容经过缜密的选择之后,不必再加以合理与适当的组织,就能使教育内容恰当地实现教育目标。
对 错

48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组织更注重从幼儿的兴趣、经验出发,将社会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一种组织思路。
对 错

487.( )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与学前儿童间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一致性原则

正面教育原则

实践性原则

情感支持原则

488.( )是一切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
一致性原则

正面教育原则

实践性原则

情感支持原则

489.幼儿社会教育要在一致性原则的指导下,尽力为幼儿提供( )的环境。
和谐

安全

统一

稳定

49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原理与规则( )。
对 错

491.实践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要尽力为幼儿的社会学习营造一个连续与统一的影响环境( )。
对 错

492.学前儿童的实践主要有( )种形式。
1

2

3

4

493.教育者要呈现给幼儿的()要保持内与外的统一,以及时间上的统一。
观点 行为 情感 价值

494.关爱每一个学前儿童是教师担负的社会责任,也是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对 错

495.当别人遇到困难或不适时,教师首先要激发学前儿童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体验他人的情绪,从而使其产生安慰、帮助他人的行为。
对 错

496.教师看到某个学前儿童将剪纸的废纸丢在地上,更好的教育方式是对他说“XX不要乱丢!把废纸捡起来!”
对 错

497.( )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前儿童围绕一个生活中的主题,叫忆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的方法。
讨论法

讲述法

行为评价法

谈话法

498.( )有助于学前儿童学习社会实践技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能满足学前儿童参与成人活动的愿望,形成学前儿童对劳动的正确认识。
共情法

实践法

陶冶法

行为练习法

499.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一大特点是( )。
随机性

无意性

有意性

规范性

500.行为评价法是指教师对学前儿童的社会行为表现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对 错

501.角色扮演有助于学前儿童感知社会角色及其规则、角色之间的关系,丰富学前儿童的社会认知。
对 错

502.在( )中,学前儿童能了解人际关系与不同角色身份,学习所扮演角色的良好社会性行为与品质。
表演游戏

区域活动

教学活动

角色游戏

503.(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学前儿童进行集体教学。
表演游戏

区域活动

教学活动

角色游戏

504.幼儿园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教育的( )。
目的性

计划性

针对性

随机性

505.对刚进入幼儿园、处于分离焦虑阶段的学前儿童,教师可以组织“上幼儿园喽“的主题活动。
对 错

506.教学活动能在较长的时间内对学前儿童进行集体教学。
对 错

507.幼儿园的活动组织方式没有( )。
组织活动

集体活动

小组活动

自由活动

508.随机教育是指除了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教育活动之外,利用幼儿园的( )及其他领域教育活动中的契机进行社会教育。
日常生活

自由活动

社会活动

意外突发的事件

509.幼儿园的活动组织方式主要有( )。
组织活动

集体活动

小组活动

自由活动

510.学前儿童一天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太多,有些是需要忽略的,有的则可以成为教育的契机。应该做到见微知著。
对 错

511.开展好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要求教师具备分析问题能力。
对 错

512.( )是学前儿童在这个世界上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
社区

社会

学校

家庭

513.( )的核心与要点是幼儿的成长。
家园沟通

学校沟通

教师沟通

家长沟通

514.幼儿园要保持与家长之间( )上的一致。
教育方法

教育观念

教育态度

教育价值观

515.学校是学前儿童的第一个社会化场所。
对 错

516.幼儿园要避免“我是专家我最懂”的高高在上的态度,要把自己看成是与家长同样关心、爱护学前儿童的教养者。
对 错

517.我们应从( )的特点出发,确定教学活动所设计的教育目标对幼儿来说是准确的和适宜的。
启发性

启蒙性

发展性

遗传性

521.在开展教育以前,我们可以通过( )等多种形式充分了解班级儿童的个性、气质特征等个别差异。
录像

家庭访谈

家长问卷

日常观察

519.气质、性格等是个体从基因中遗传来的特征,具有先天性和自然性,同时与家庭氛围、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关。
对 错

520.教师不必了解不同儿童的个性化需求。
对 错

521.社会性主体活动具有明确的( )。
内容

活动方式

设计

目标

522.社会性主题活动包括( )的活动。
多领域

多类型

多方面

多目标

52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题方案是指教师和幼儿围绕某个社会性发展的目标。设计和生成一组与该目标有关的系列活动。
对 错

524.主题活动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它具有强烈的综合功能,它是以教育内容、手段的整合为追求的( )。
对 错

525.一份完整的教案应当包括( )部分。
活动名称 适用年龄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延伸

526.想要达到成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做好物质和经验两方面的准备。
对 错

527.区域活动的设计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幼儿园和班级的现实条件有很大关系。
对 错

52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反映了人们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 )的认识。
客观规律

科学性

可行性

实践性

52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的原则主要包括( )。
科学性

客观性

可行性

导向性

530.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学前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 )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

教师

学前儿童

家长

531.对学前儿童来说,通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他们可以及时从教师那里获得相关信息,以扬长避短,获得更好的发展。
对 错

53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是一种信息反馈机制。
对 错

533.( )原则要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科学性

客观性

可行性

导向性

534.( )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性评价方案能顺利地实施、推广和应用。
科学性

客观性

可行性

导向性

535.教育评价是( )经常进行的活动。
教师

学校管理者

家长

学生

536.价值一方面来源于人的需要,一方面来源于客体或外部世界。( )
对 错

537.在贯彻( )原则时,人们应当做到全面地收集资料,对结果尽量进行量化处理。
导向性

科学性

可行性

客观性

538.为了使评价具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必须紧密结合教育工作计划进行。
导向性

科学性

可行性

客观性

539.教师要坚持( )的原则,处理好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的关系。
由高到低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由近及远

540.在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时,不要求落实以人为本和科学和谐发展的评价观念。
对 错

541.幼儿不能协调自己与客体的关系,缺乏经验和知识,在思维时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愿望、需要、动作上,由此判断幼儿可能会出现以下哪种行为( )。
违规

自私

说谎

偷窃

542.以下哪一项不是幼儿产生焦虑行为的原因( )。
遗传和家族风险

家庭影响

幼儿的性格

幼儿自身的气质

543.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生物因素主要有( )。
激素

性格

气质

进化机制

544.攻击性幼儿与非攻击性幼儿之间并不存在一定的认知差异。
对 错

545.幼儿害羞、紧张或恐惧等一般倾向是由遗传决定的。
对 错

546.( )是对幼儿施加其行为的加强后果的方法。
自然后果法

习得后果法

物质后果法

相关后果法

547.对群体行为问题矫治时,采用( ),管理更实用、更方便,能保证指导计划一致、有效。
自然后果法

代币疗法

正强化法

负强化法

548.以下哪项能作为代币( )。
塑料片

五角星

小红旗

记号

549.作为教育者,我们可以让幼儿自己去体验由于自己不恰当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
对 错

550.选择的厌恶刺激应该是一种在满意行为出现时能立即终止的刺激物。
对 错

551.幼儿的活动过度、注意力不能集中的行为长期得不到改善的问题是从幼儿行为( )来判断的。
持续的时间

表现的程度

出现的频率

出现的年龄

552.幼儿害怕上幼儿园,若被强迫则会出现表情呆板或惊恐、心跳加快等反应的问题是从幼儿行为( )来判断的。
持续的时间

表现的程度

出现的频率

出现的年龄

553.指导研究设计在于证明行为的改变是由指导本身引起的。
对 错

554.幼儿的行为问题一概不能忽略。
对 错

新疆一体化 01737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网上在线形考作业国开电大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新疆一体化 01737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网上在线形考作业[答案]相关练习题:
包装按功能可分为( )

来源:奥鹏教育 2020-11-20 关键字:中国石油大学网络教育远程教育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无线局域网标准:IEEE 802.11a,适用于中国。( )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但只能由第三人主动申请参加诉讼,人民法院无权主动通知其参加诉讼。( )

发电机的型号可由各参数符号联合表示,其中SFS表示()水轮发电机。

属于施工企业应披露与建造合同有关的信息的有( )

王某是甲厂的业务员,后被甲厂除名。王某为报复甲厂,伪造了甲厂的空白合同书,并以此合同书与乙厂签订了一买卖合同。乙厂并不知情,并按时将货送至甲厂所在地。甲厂拒收,引起纠纷。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讯问犯罪嫌疑人是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问题,依照法定程序,以言词方式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的一种侦查行为。

张某开一家小商店,某日,张某因急事需要离开,遂叫来店看望自己的好友王某代为看店。恰好赵某到商店购物,王某将店里挂着的一套西服卖给了赵某。不料,该西服是张某的弟弟准备结婚用的,张某赶紧找到赵某,要求退衣还款,赵某不同意,为此引发纠纷。王某的行为是表见代理,买卖行为有效( )

2.5 力矩就是力偶矩。( )

根据权利的效利范围,可以把法律权利划分为对人权和对世权。( )

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影响的元素流通率主要影响了()元素。

大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短路时保护安装处的零序电流、电压之间的相位差由被保护线路的零序阻抗角及故障点位置决定。

在实验室内采用携带式直读指示电表测量交直流电流、电压、所选用电表的准确度等级通常为( )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方式是()

根据我国《公司法》,国有独资公司属于下列选项中( )。

一台异步电动机接在恒压恒频的电源上运行,一开始空载,给电机加上负载后,则( )。、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曾经留学南洋和日本,是中国佛家文化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型代表。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闻传播事业的是( )。

作业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论文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合作加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时间:
8:30-24:00(工作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