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21秋学期《社会性别》在线作业[答案]答案
21秋学期(1709、2103、2109、1903、1909、2003、2009、2103、2109)《社会性别》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二元理论认为,()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机制,它维护男性对女性的优势,资本主义利用父权制使女性处于从属地位。
A.垄断
B.生产资料私有制
C.按性别分工
D.商品交换
正确答案:-----
2.性别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对以往知识的系统性、批判性反思
B.揭示社会现实中的性别权力关系
C.构建女性经验的话语体系
D.挑战现有的男权中心价值体系
正确答案:-----
3.妇女就业知识的主体是()
A.少数男性
B.少数女性
C.男性代表
D.女性精英
正确答案:-----
4.“俄狄浦斯情结”是()提出的
正确答案:-----
A.拉康
B.弗洛伊德
C.波伏娃
D.米切尔
正确答案:-----
5.性别信念系统包括性别刻板印象、()和自我性别认同。
A.性别角色态度
B.性别信念系统
C.预期的人
D.性别场域
正确答案:-----
6.从社会意义上,社会化是文化世代相传的()
A.重要过程
B.必要途径
C.社会发展守则
D.主要渠道
正确答案:-----
7.()进一步发展出“三纲”
正确答案:-----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董仲舒
正确答案:-----
8.妇女较高的家庭地位是由()得到的补偿,妇女为在家庭中享受到的权利付出了很高的社会代价。
A.等级化劳动性别分工
B.两性职业发展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工业化
正确答案:-----
9.()是劳动力市场分隔的标志之一。
A.等级
B.价值
C.种族
D.性别
正确答案:-----
10.以下不属于“家庭消费经济”阶段的表现的是()
正确答案:-----
A.家庭积蓄用于孩子的教育与生活
B.家庭装修
C.女性有了更多时间逛街和购物
D.工资多数用于食品消费
正确答案:-----
11.当双方以()方式对待他人并受到尊重时,新型的关系便打破了男尊女卑的传统关系模式。
A.关爱
B.真诚
C.接纳
D.平等
正确答案:-----
12.西方哲学传统将()对立起来,以支持男性统治。
A.传统和现代
B.肉体和思想
C.身体和精神
D.男性和女性
正确答案:-----
13.知识建构和传播的过程是()的过程。
A.意识唤醒
B.权力运作
C.再生产
D.认同运作
正确答案:-----
14.传统理性选择理论在“偏好”的概念下,女性劳动被简化为()。
正确答案:-----
A.情感劳动
B.物质劳动
C.社会劳动
D.有酬劳动
正确答案:-----
15.性行为是一个(),通过性行为人类得以繁衍,是构成亲戚和姻亲关系的网络
A.个人事件
B.社会行为
C.个人行为
D.家庭事件
正确答案:-----
16.成就目标的大小影响人们在未来职业中的()。
A.成就动机
B.努力程度
C.价值
D.职业期望
正确答案:-----
17.对女性的()称为贬低和压迫女性的重要手段
A.社会要求
B.忠贞
C.双重标准
D.烈节
正确答案:-----
21.消费社会背后的文化理念是()。
A.后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
C.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理论
D.现代主义
正确答案:-----
19.内部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空缺链”,即当某一职位岀现空缺时,它首先对内部劳动力市场的人打开。
正确答案:-----
A.阶梯间的移动
B.工作的发展阶梯
C.内部的劳动力供求
D.工作队列的性别化
正确答案:-----
20.早期的女权思想是以()的方式来叙述其权利要求的。
A.女性参与劳动
B.女性参与写作
C.女性参与政治
D.女性反暴力
正确答案:-----
南开21秋学期《社会性别》在线作业[答案]多选题答案
二、多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21.话语成为社会()的基本形式之一。
A.互动
B.发展
C.进步
D.实践
正确答案:-----
22.婚姻暴力主要包括()
A.身体的暴力
B.精神的暴力
C.行为的暴力
D.性的暴力
正确答案:-----
23.身体、性行为和性关系不可以用纯粹的生物学视角来分析,它是()建构。
A.文化
B.社会
C.信息
D.阶级
正确答案:-----
24.后现代主义主张()。
A.去中心
B.去权威
C.去历史
D.去本质
正确答案:-----
25.传统职业发展理论认为,人们沿着职业阶梯的路径发展,其职业发展分为两部分()。
A.职业进入
B.通过职业获得地位
C.职业生涯的全程
D.职业技术等级晋升
正确答案:-----
26.女性重塑全球化的努力集中于对()和()的诉求上。
A.经济民主
B.政治民主
C.文化民主
D.社会民主
正确答案:-----
27.人是()动物,人们总会在社会互动中注入意义
A.无意性
B.独居性
C.意义性
D.群体性
正确答案:-----
28.人类劳动的特点是()。
A.人类劳动使用劳动技术发展出更大规模的处理物质的办法
B.人类劳动具有分工与合作
C.人们对劳动有不同的价值判断
D.劳动技术导致生产规模发生变化
正确答案:-----
29.中国所兴起的消费主义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副产品,其成因包括()。
A.国家与个人关系发生变化的结果
B.社会互动模式变化产生的结果
C.市场化转型的结果
D.话语模式发生变化的结果
正确答案:-----
30.现代社会理论强调,语言是一种()
A.沟通工具
B.社会行动
C.社会生活本质
D.社会生活表现
正确答案:-----
31.社会性别是区分()的基础
A.社会地位
B.组织社会关系
C.社会阶级
D.社会权利
正确答案:-----
32.在性别化消费视角下,两性之美都是由不同的审美标准来评判和认可的,审美具有()。
A.历史性
B.主观性
C.主体差异性
D.阶级性
正确答案:-----
33.当一种思想和理论被纳入制度化建设的轨道时,()。
A.它原有的生命力将会被削弱
B.它对传统的挑战能力将会被削弱
C.能够培养更多的人进入到该研究领域
D.实现ABC知识变革和传递更多的声音
正确答案:-----
34.核心家庭包括的家庭成员有()
A.父母
B.父母所生或领养的孩子
C.祖父母或外祖父母
D.兄弟姐妹
正确答案:-----
35.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的经验以及自我认知来进行学习
A.学习
B.模仿
C.奖励
D.惩罚
正确答案:-----
36.表演性别建构理论的重要互动条件是()。
A.社会场域研究
B.话语研究
C.对刻板化性别气质的研究
D.制度研究
正确答案:-----
37.性别分工是社会分层的重要指标,表现在()。
A.性别分工是性别分层的基础
B.社会分层体现了更为复杂的性别。阶级、种族以及城乡间差异的重叠关系
C.关注家庭要素
D.阶级或许是一个比性别更重要的社会分层的原则
正确答案:-----
38.现代亲密关系的理想状况是()
A.打破传统、父权制
B.打破指向生育目标的夫妻不平等关系
C.建立平等、和睦的关系
D.建立民主的、双方共同发展的关系
正确答案:-----
39.上网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有()
A.实用需求
B.情趣需求
C.虚拟需求
D.合群需求
正确答案:-----
40.承担社区活动的角色有两个方面,包括()。
A.社区的计划角色
B.社区的管理角色
C.社区的政治角色
D.社区的文化角色
正确答案:-----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41.从性别发展指数看,性别发展指数越接近0,男女平等程度就越接近,反之两性平等程度的差距越大。
42.传统婚姻制度主要依靠宗教或宗法以及禁忌的力量来约束婚姻,是一整套与性道德和经济道德联系在一起的文化规则。
43.情境模式的性别建构理论认为情境可以分解为三个互动要素,即自我、被知觉者和情境。
44.家庭被看作是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基本单元。
45.自我认同是自我发展的过程,将人们分为不同的个体。
46.在社会意义上看,爱情带有极强的工具性。
47.女权主义的经验理论认为,人类的信仰和知识都是情境化的,不同的社会情境会对知识进程产生不同的影响。
48.自我是指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可见的我。
49.第三次女权运动主要是抵制不利于妇女的法律,并以群众游行、政治游说等行动为特征,直接改变了西方社会的日常生活。
50.直系家庭包括父母、父母所生或领养的孩子和兄弟姐妹。
南开21秋学期《社会性别》在线作业[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东财《社会学》在线作业二(随机)-0027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60 分)
1.下列有关冲突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团体间的冲突有利于增进团体内部的团结
B.冲突不利于社会变迁
C.冲突对方所争夺的目标既可相同也可不同
D.冲突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打败对方
2.根据马克思的社会变迁理论,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生产力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
C.生产关系和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矛盾
3.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于____。
A.19世纪中叶
B.1911年
C.1949年
D.1979年
4.____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而采取的各种原则或方针。
A.社会制度
B.社会控制
C.社会政策
D.社会规范
5.群体凝聚力也称群体内聚力,指群体吸引其成员,把成员聚集于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下列有关群体凝聚力影响因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个人与群体间遵循互惠原则
B.成员在群体中的关系结构遵循一致性和互补性原则
C.具有权威的领导和成员对此权威的认同和拥护是增强群体凝聚力的必要条件
D.一个不存在内部分裂的群体面临环境的巨大压力和威胁时凝聚力会减弱
6.一位女工程师,在家里是丈夫的妻子,父母的女儿,儿子的母亲,在单位里是工程师,对老同学又是朋友,对客人又是主人......,由此形成了一个( )。
A.社会角色
B.角色集
C.规定性角色
D.自致角色
7.下列关于种姓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
A.种姓制度与印度次大陆的文化以及印度教的轮回观念紧密相连
B.种姓制度实行族内婚
C.种姓制度最高为刹帝利
D.种姓制度认为一个人在社会分层中的地位是一出生即确定的
8.一个移民到了ABC国家和文化环境以后,可能要全盘放弃原来的文化,接受ABC文化,这是( )的过程。
A.预期社会化
B.发展社会化
C.逆向社会化
D.再社会化
9.在( )中,妇女逐渐走出家庭,并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所具有的价值开始显现出来。
A.普那路亚家庭
B.对偶家庭
C.古典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D.现代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10.下列关于“二元”社会结构的论述错误的是:( )。
A.“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中明显地同时并存着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的情况
B.“二元”社会表现为社会性质上和发展水平上的差别
C.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社会结构只存在于经济领域
D.“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不可避免
11.根据社会学对文化类型的区分,制度、规范和观念等属于( )。
A.主文化
B.亚文化
C.物质文化
D.非物质文化
12.群体存在的基础,从社会成员个体方面看,____是群体得以维持的根本。
A.互动关系
B.交换关系
C.人际关系
D.社会关系
13.随着社会劳动分工的不断深化,社会成员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发挥着不同的职能。这是社会分化中的( )分化。
A.水平
B.垂直
C.横向
D.纵向
14.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是( )的定轨所造成的。
A.个人能力
B.性别角色
C.社会性别
D.女权主义
15.造成社会差别的原因最基本的是:( )。
A.遗传因素
B.社会分化
C.个人素质
D.社会偏见
16.依据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其性质可把群体划分( )。
A.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B.内群体和外群体
C.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
D.血缘群体、地缘群体和业缘群体
17.下列哪项不属于普遍的文化模式( )。
A.语言
B.艺术
C.京剧
D.习俗
E.科学
18.个体的社会化以____为基础。
A.社会环境
B.社会制度
C.个人的社会参与能力
D.个人的生物遗传素质
19.20世纪50年代前,狭义的社会化研究主要以( )为研究对象。
A.少年儿童
B.青年人
C.中年人
D.老年人
20.奥地利心理学家( )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A.史密尔
B.伯曼
C.弗洛伊德
D.隆布罗索
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21.关于社会控制的论述正确的是:( )。
A.社会控制主要表现为外在社会力量的施加
B.社会控制建立在既定的社会规范基础上
C.社会控制不排除个人内在约束力的发挥
D.社会控制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为实行制约和限制
22.谋财害命属于哪种越轨行为( )。
A.正向越轨
B.负向越轨
C.违纪行为
D.犯罪行为
23.下列哪几项属于评比性文化( )。
A.自强
B.自立
C.庆典方式
D.礼仪
E.姿态
F.吸毒
24.家庭制度的演变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
A.原始蒙昧时期
B.血缘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对偶家庭
E.古典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F.现代的一夫一妻制家庭
25.为什么说改革是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 )。
A.改革适应社会主义的历史要求
B.改革能主动、有成效地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C.改革能使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自我完善
D.改革能使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26.社会唯名派的代表人物有:( )。
A.F· H·吉丁斯
B.乔治·齐美尔
C.迪尔克姆
D.G·塔尔德
27.在《集合行为理论》(1963)一书中,斯梅尔塞认为集合行为需要具备几个基本条件:( )。
A.环境条件
B.结构性压力
C.普遍情绪的产生或共同信念的形成
D.诱发因素
E.行为动员
F.社会控制能力
28.集合行为,也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的特征有( )。
A.人数众多
B.非组织性
C.行为者相互依赖
D.突发性
29.城市社区的特征包括:( )。
A.人口规模大
B.城市居民异质性高
C.社区居民人际交往中的情感色彩薄弱
D.城市居民生活的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有较明显区分
30.社会舆论属于哪种社会控制手段:( )。
A.积极的社会控制
B.消极的社会控制
C.正式控制
D.非正式控制
E.外在控制
F.内在控制
G.硬控制
H.软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