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21春《中医基础理论Z》平时作业5[免费答案]

作者:奥鹏作业答案 字体:[增加 减小] 来源:中医大在线 时间:2021-06-02 09:27

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中医基础理论Z》平时作业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0 道试题,共 100 分) 1.手阳明大肠经分布在 A.上肢内侧前缘 B.上肢外侧前缘 C.上肢内侧后缘 D.上肢外侧中线

北京中医药大学21春《中医基础理论Z》平时作业5[免费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21春《中医基础理论Z》平时作业5[免费答案]满分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19秋《中医基础理论Z》平时作业5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0 道试题,共 100 分)

1.手阳明大肠经分布在

A.上肢内侧前缘

B.上肢外侧前缘

C.上肢内侧后缘

D.上肢外侧中线

专业答案:-----

正确答案:-----

E.上肢外侧后缘

 

2.手少阳三焦经分布在

A.上肢内侧前缘

B.上肢外侧前缘

C.上肢内侧后缘

D.上肢外侧中线

E.上肢外侧后缘

 

3.别络的生理功能为

A.主司眼目开合

B.加强表里两经在肢体的联系

C.加强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

D.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正确答案:-----

正确选项:-----

正确答案:-----

专业答案:-----

E.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

 

4.经别的生理功能为

A.主司眼目开合

B.加强表里两经在肢体的联系

C.加强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

D.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E.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

 

5.冲脉的功能是

A.加强足经与心脏的联系

B.加强表里两经在四肢的联系

C.加强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

D.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E.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

 

6.跷脉的功能是

A.加强足经与心脏的联系

B.加强表里两经在四肢的联系

C.加强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

D.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

E.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

 

7.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是

专业答案:-----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正确选项:-----

正确选项:-----

正确选项:-----

专业答案:-----

E.阴阳维脉

 

8.具有约束纵行诸经功能的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阴阳维脉

 

9.“阳脉之海”指的是

正确选项:-----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阴阳维脉

 

10.“阴脉之海”指的是

正确选项:-----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E.阴阳维脉

 

11.具有其性开泄,易袭阳位特点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专业答案:-----

正确答案:-----

正确选项:-----

专业答案:-----

正确选项:-----

正确选项:-----

正确答案:-----

正确选项:-----

专业答案:-----

正确答案:-----

专业答案:-----

E.火邪

 

12.六淫致病,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特点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

 

13.六淫致病,最容易引起疼痛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

 

14.具有升散耗气特性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专业答案:-----

专业答案:-----

正确答案:-----

正确选项:-----

专业答案:-----

正确选项:-----

正确答案:-----

E.燥邪

 

15.易袭人体阴位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16.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17.易于导致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或喘息胸痛等症状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21.最易生风动血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火邪

 

19.侵犯人体,易于引起肿疡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火邪

 

20.“行痹”是以什么邪气为主引起的

正确选项:-----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火邪

 

21.过度悲伤对气机的影响是

A.气消

B.气结

C.气上

D.气下

专业答案:-----

专业答案:-----

E.气乱

 

22.过度愤怒对气机的影响是

A.气消

B.气结

C.气上

D.气下

E.气乱

 

23.《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多食酸”则

正确答案:-----

A.脉凝泣而变色

B.皮槁而毛拔

C.筋急而爪枯

D.肉胝皱而唇揭

正确选项:-----

正确选项:-----

E.骨痛而发落

 

24.《素问?五藏生成篇》说“多食咸”可致

正确答案:-----

A.脉凝泣而变色

B.皮槁而毛拔

C.筋急而爪枯

D.肉胝皱而唇揭

E.骨痛而发落

 

25.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是

A.正气

B.正气不足

C.邪气

D.邪气亢盛

专业答案:-----

正确答案:-----

E.邪气损正

 

26.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A.正气

B.正气不足

C.邪气

D.邪气亢盛

E.邪气损正

 

27.具有善行数变致病特点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

 

28.具有重浊粘滞致病特点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

 

29.具有干涩伤津致病特点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

 

30.具有生风动血致病特点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

 

31.具有易袭阳位致病特点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

 

32.具有易袭阴位致病特点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

 

33.致病后常先困脾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

 

34.最易伤肺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

 

35.寒邪的致病特点是

A.易于动血

B.易伤阳气

C.其性升散

D.易于伤肺

正确选项:-----

正确答案:-----

E.缠绵维愈

 

36.燥邪的性质与致病特点是

A.易于动血

B.易伤阳气

C.其性升散

D.易于伤肺

E.缠绵维愈

 

37.情志为病,过喜则

A.气上

B.气下

C.气缓

D.气结

专业答案:-----

正确答案:-----

E.气消

 

38.情志为病,过悲则

A.气上

B.气下

C.气缓

D.气结

E.气消

 

39.“大实有羸状”指的证候是

正确选项:-----

A.由实转虚证

B.实中夹虚证

C.真实假虚证

D.真虚假实证

专业答案:-----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正确选项:-----

正确选项:-----

专业答案:-----

E.虚实错杂证

 

40.“至虚有盛候”的证候性质是

正确选项:-----

A.由实转虚证

B.实中夹虚证

C.真实假虚证

D.真虚假实证

E.虚实错杂证

 

41.气停留阻滞于局部的病理变化为

A.气虚

B.气滞

C.气逆

D.气闭

正确选项:-----

正确选项:-----

E.气脱

 

42.气大量丢失的病理变化为

A.气虚

B.气滞

C.气逆

D.气闭

E.气脱

 

43.血燥生风的病因是

A.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

B.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

C.产后恶露日久不净

D.热病后期,阴津亏损

正确选项:-----

正确答案:-----

E.水不涵木,浮阳不潜

 

44.阴虚风动的病因是

A.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

B.久病耗血或年老精亏

C.产后恶露日久不净

D.热病后期,阴津亏损

E.水不涵木,浮阳不潜

 

45.正气不足,邪气亢盛形成的病证是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证

D.真虚假实证

E.真实假虚证

 

46.邪气亢盛,正气不衰形成的病证是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证

D.真虚假实证

E.真实假虚证

 

47.正气不足,邪气已尽,形成的病证是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证

D.真虚假实证

E.真实假虚证

 

48.实邪结聚,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形成的病证是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证

D.真虚假实证

E.真实假虚证

 

49.阴盛格阳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A.虚寒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正确答案:-----

正确选项:-----

E.阴阳两虚证

 

50.阳盛格阴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A.虚寒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E.阴阳两虚证

 

51.阳偏衰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A.实寒证

B.虚寒证

C.虚热证

D.实热证

正确选项:-----

正确选项:-----

正确选项:-----

专业答案:-----

E.寒热错杂证

 

52.阳偏胜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A.实寒证

B.虚寒证

C.虚热证

D.实热证

E.寒热错杂证

 

53.阴偏胜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A.实寒证

B.虚寒证

C.虚热证

D.实热证

E.寒热错杂证

 

54.阴偏衰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A.实寒证

B.虚寒证

C.虚热证

D.实热证

E.寒热错杂证

 

55.阴阳互损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A.阳偏胜

B.阴偏胜

C.阳偏衰

D.阴偏衰

正确选项:-----

正确答案:-----

专业答案:-----

正确答案:-----

E.阴阳两虚

 

56.过食生冷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A.阳偏胜

B.阴偏胜

C.阳偏衰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57.“阴胜则阳病”的含义是

正确答案:-----

A.阴液不足,阳气相对亢盛

B.阳热亢盛,阴液受损

C.亡阴则阳无所依附而散越

D.阳气不足,阴寒内盛

正确选项:-----

专业答案:-----

E.阴邪为病,阳气受损

 

58.“阳胜则阴病”的含义是

正确答案:-----

A.阴液不足,阳气相对亢盛

B.阳热亢盛,阴液受损

C.亡阴则阳无所依附而散越

D.阳气不足,阴寒内盛

E.阴邪为病,阳气受损

 

59.气脱病变,常见

A.闷胀疼痛

B.面红目赤

C.少腹胀满重坠

D.突然昏厥,不省人事

专业答案:-----

正确选项:-----

正确选项:-----

专业答案:-----

E.汗出不止

 

60.气逆病变,常见

A.闷胀疼痛

B.面红目赤

C.少腹胀满重坠

D.突然昏厥,不省人事

E.汗出不止

 

61.气闭可见

A.闷胀疼痛

B.面红目赤

C.少腹胀满重坠

D.突然昏厥,不省人事

E.汗出不止

 

62.气滞可见

A.闷胀疼痛

B.面红目赤

C.少腹胀满重坠

D.突然昏厥,不省人事

E.汗出不止

 

63.气升举无力形成的病证是

A.气逆

B.气滞

C.气陷

D.气虚

正确选项:-----

正确答案:-----

E.气脱

 

64.脏腑功能低下或衰退形成的病证是

A.气逆

B.气滞

C.气陷

D.气虚

E.气脱

 

65.气脱属于

A.气的升降失常

B.气的出入异常

C.气的运行障碍

D.元气耗损

专业答案:-----

正确选项:-----

E.气的生成障碍

 

66.气闭属于

A.气的升降失常

B.气的出入异常

C.气的运行障碍

D.元气耗损

E.气的生成障碍

 

67.肝阳化风可见

A.眩晕欲仆

B.目睛上吊

C.手足蠕动

D.手足拘挛不伸

专业答案:-----

正确答案:-----

E.皮肤瘙痒

 

68.阴虚风动可见

A.眩晕欲仆

B.目睛上吊

C.手足蠕动

D.手足拘挛不伸

E.皮肤瘙痒

 

69.阳气不足引起的是

A.内寒

B.内风

C.内湿

D.内燥

正确选项:-----

正确答案:-----

E.内火

 

70.津液不足引起的是

A.内寒

B.内风

C.内湿

D.内燥

E.内火

 

71.内风与哪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

A.肝

B.心

C.脾

D.肺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E.肾

 

72.内湿与哪脏功能失常关系密切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73.《内经》提出,对腹胀闭应选用的治疗方法是

A.治标

B.治本

C.标本兼治

D.先治本后治标

正确选项:-----

正确选项:-----

正确选项:-----

专业答案:-----

E.反治

 

74.肺痨咳嗽,咳嗽不甚时应采取的是

A.治标

B.治本

C.标本兼治

D.先治本后治标

E.反治

 

75.虚人感受外邪,应采用的是

A.治标

B.治本

C.标本兼治

D.先治本后治标

E.反治

 

76.《内经》指出,对大小便不利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治标

B.治本

C.标本兼治

D.先治本后治标

E.反治

 

77.调摄精神属于

A.治病求本

B.未病先防

C.既病防变

D.因地制宜

正确答案:-----

专业答案:-----

正确答案:-----

专业答案:-----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E.因时制宜

 

78.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

A.治病求本

B.未病先防

C.既病防变

D.因地制宜

E.因时制宜

 

79.反治属于

A.治病求本

B.未病先防

C.既病防变

D.因地制宜

E.因时制宜

 

80.正治属于

A.治病求本

B.未病先防

C.既病防变

D.因地制宜

E.因时制宜

 

81.热因热用属于

A.治病求本

B.未病先防

C.既病防变

D.因地制宜

E.因时制宜

 

82.通因通用属于

A.治病求本

B.未病先防

C.既病防变

D.因地制宜

E.因时制宜

 

83.寒因寒用属于

A.治病求本

B.未病先防

C.既病防变

D.因地制宜

E.因时制宜

 

84.塞因塞用属于

A.治病求本

B.未病先防

C.既病防变

D.因地制宜

E.因时制宜

 

85.寒者热之适用于

A.阳偏胜

B.阴偏胜

C.阳偏衰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86.热者寒之适用于

A.阳偏胜

B.阴偏胜

C.阳偏衰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87.热因热用适用于

A.真热假寒

B.真寒假热

C.真虚假实

D.真实假虚

正确选项:-----

专业答案:-----

E.虚实夹杂

 

88.塞因塞用适用于

A.真热假寒

B.真寒假热

C.真虚假实

D.真实假虚

E.虚实夹杂

 

89.对热结旁流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塞因塞用

D.通因通用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正确选项:-----

E.虚则补之

 

90.对真热假寒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塞因塞用

D.通因通用

E.虚则补之

 

91.对大出血患者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正治

B.从治

C.标本兼治

D.反治

正确选项:-----

正确选项:-----

E.治标

 

92.热病见热象应采用的治疗方法是

A.正治

B.从治

C.标本兼治

D.反治

E.治标

 

93.虚人感冒应选用的方法是

A.急则治其标

B.缓则治其本

C.标本同治

D.先扶正后法邪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E.先祛邪后扶正

 

94.二便不利应选用的方法是

A.急则治其标

B.缓则治其本

C.标本同治

D.先扶正后法邪

E.先祛邪后扶正

 

95.扶正法则适用于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

D.虚中夹实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

E.实中夹虚

 

96.祛邪法则适用于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

D.虚中夹实

E.实中夹虚

 

97.治病时考虑年龄属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末病

专业答案:-----

专业答案:-----

E.扶助正气

 

98.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末病

E.扶助正气

 

99.用补益药治疗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属于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塞因塞用

D.通因通用

E.热者寒之

 

100.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属于

北京中医药大学21春《中医基础理论Z》平时作业5[免费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北京中医药大学20年秋《中医基础理论Z》平时作业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0 道试题,共 100 分)

1.《素问?金匮真言论》说不同季节多发病不同,冬是

A.善病鼽衄

B.善病胸胁

C.善病洞泄寒中

D.善病风疟

E.善病痹厥

 

2.《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疾病加重的时间是

A.旦

B.昼

C.午

D.夕

E.夜

 

3.《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疾病最重的时间是

A.旦

B.昼

C.午

D.夕

E.夜

 

4.阳中之阴的时间是

A.上午

B.下午

C.中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5.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

B.下午

C.中午

D.前半夜

E.后半夜

 

6.上午被称为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

 

7.前半夜被称为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

E.阴中之至阴

 

8.可用阴阳互根说明的是

A.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B.动极者镇之以静

C.阴在内,阳之守也

D.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E.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9.可用对立制约说明的是

A.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

B.动极者镇之以静

C.阴在内,阳之守也

D.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E.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10.称“阳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11.称“阴中之阳”的脏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

 

12.阴偏胜所致的证候性质是 (

A.实热证

B.虚热证

C.实寒证

D.虚寒证

E.寒热错杂

 

13.阴偏衰所致的证候性质是

A.实热证

B.虚热证

C.实寒证

D.虚寒证

E.寒热错杂

 

14.“阳中求阴”的治疗方法适用于

A.阴虚

B.阳虚

C.阴胜

D.阳胜

E.阴阳两虚

 

15.“阴中求阳”的治疗方法适用于

A.阴虚

B.阳虚

C.阴胜

D.阳胜

E.阴阳两虚

 

16.“阴病治阳”的病理基础是

A.阴虚

B.阳虚

C.阴胜

D.阳胜

E.阴阳两虚

 

17.“阳病治阴”的病理基础是

A.阴虚

B.阳虚

C.阴胜

D.阳胜

E.阴阳两虚

 

18.寒者热之适用的病证是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胜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19.热者寒之适用的病证是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胜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20.“壮水之主,以治阳光”适用的病证是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胜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21.“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适用的病证是

A.阳偏胜

B.阳偏衰

C.阴偏胜

D.阴偏衰

E.阴阳两虚

 

22.五行学说指导诊断,面见青色,脉见弦象,则病位在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23.五行学说指导诊断,面见赤色,脉见洪象,则病位在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24.培土生金法的理论基础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制化

D.五行相乘

E.五行相侮

 

25.泻南补北法的理论基础是

A.五行相生

B.五行相克

C.五行制化

D.五行相乘

E.五行相侮

 

26.“土”的特性是

A.曲直

B.炎上

C.稼穑

D.从革

E.润下

 

27.“水”的特性是

A.曲直

B.炎上

C.稼穑

D.从革

E.润下

 

28.属于“金”的是

A.苦

B.甘

C.酸

D.辛

E.咸

 

29.属于“水”的是

A.苦

B.甘

C.酸

D.辛

E.咸

 

30.肝病传脾属于

A.母病及子

B.相乘传变

C.子病犯母

D.相侮传变

E.制化传变

 

31.肝病传肾属于

A.母病及子

B.相乘传变

C.子病犯母

D.相侮传变

E.制化传变

 

32.木火刑金属于

A.母病及子

B.相乘传变

C.子病犯母

D.相侮传变

E.制化传变

 

33.水气凌心属于

A.母病及子

B.相乘传变

C.子病犯母

D.相侮传变

E.制化传变

 

34.“土壅木郁”属于

A.母病及子

B.相乘传变

C.子病犯母

D.相侮传变

E.制化传变

 

35.“水寒射肺”属于

A.母病及子

B.相乘传变

C.子病犯母

D.相侮传变

E.制化传变

 

36.治疗肝郁脾虚宜选用

A.益火补土法

B.金水相生法

C.抑木扶土法

D.培土制水法

E.泻南补北法

 

37.治疗脾肾阳虚宜选用

A.益火补土法

B.金水相生法

C.抑木扶土法

D.培土制水法

E.泻南补北法

 

38.“君主之官”指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39.“相傅之官”指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40.“生之本”指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41.“气之本”指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42.“娇脏”指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43.“刚脏”指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44.“气之根”指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45.“气之主”指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46.“生气之源”指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47.“主气之枢”指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48.“生痰之源”指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49.“贮痰之器”指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50.具有主行血功能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51.具有主统血功能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52.具有朝百脉功能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53.具有主生血功能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54.具有通调水道功能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55.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56.具有主藏血功能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57.具有司呼吸功能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58.具有主纳气功能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59.具有主疏泄功能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60.具有主闭藏功能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61.具有主血功能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62.具有主气功能的脏是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63.肺在体为

A.筋

B.脉

C.肉

D.皮

E.骨

 

64.肝在体为

A.筋

B.脉

C.肉

D.皮

E.骨

 

65.肝在窍为

A.目

B.舌

C.口

D.鼻

E.耳

 

66.肾在窍为

A.目

B.舌

C.口

D.鼻

E.耳

 

67.脾的华为

A.爪

B.面

C.唇

D.毛

E.发

 

68.肾的华为

A.爪

B.面

C.唇

D.毛

E.发

 

69.心在志为

A.怒

B.喜

C.思

D.忧

E.恐

 

70.肾在志为

A.怒

B.喜

C.思

D.忧

E.恐

 

71.心在液为

A.泪

B.汗

C.涎

D.涕

E.唾

 

72.肾在液为

A.泪

B.汗

C.涎

D.涕

E.唾

 

73.具有“主津”功能的是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E.膀胱

 

74.具有“主液”功能的是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E.膀胱

 

75.具有受纳水谷功能的是

A.胆

B.胃

C.小肠

D.三焦

E.膀胱

 

76.具有受盛化物功能的是

A.胆

B.胃

C.小肠

D.三焦

E.膀胱

 

77.精血转化依靠气的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

 

78.人体生长发育依靠气的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

 

79.肾所摄纳之气是指

A.宗气

B.清气

C.营气

D.精气

E.元气

 

80.三焦所通行的气是

A.宗气

B.清气

C.营气

D.精气

E.元气

 

81.脉内的气是指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82.脉外之气是指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83.具有生化血液功能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84.具有推动心脏搏动功能的气是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中气

 

85.宗气的分布是

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C.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D.上荣头目,达于周身

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

 

86.卫气的分布是

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C.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D.上荣头目,达于周身

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

 

87.分布在头侧的经脉是

A.太阳经

B.阳明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E.太阴经

 

88.分布在后头部的经脉是

A.太阳经

B.阳明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E.太阴经

 

89.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A.冲脉

B.带脉

C.督脉

D.阴维脉

E.任脉

 

90.称为“血海”的经脉是

A.冲脉

B.带脉

C.督脉

D.阴维脉

E.任脉

 

91.“十二经脉之海”

A.冲脉

B.带脉

C.督脉

D.阴维脉

E.任脉

 

9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的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阴阳维脉

E.阴阳跷脉

 

93.司眼睑开合的经脉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阴阳维脉

E.阴阳跷脉

 

94.司下肢运动的经脉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阴阳维脉

E.阴阳跷脉

 

95.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的经脉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阴阳维脉

E.阴阳跷脉

 

96.足三阳经的走向是

A.从脏走手

B.从手走头

C.从头走足

D.从头走手

E.从足走腹

 

97.手三阳经的走向是

A.从脏走手

B.从手走头

C.从头走足

D.从头走手

E.从足走腹

 

98.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是

A.手阳明经

B.手太阴经

C.手少阳经

D.手厥阴经

E.手少阴经

 

99.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的经脉是

A.手阳明经

B.手太阴经

C.手少阳经

D.手厥阴经

E.手少阴经

 

100.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是哪一部著作的成书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难经》

D.《脉经》

E.《诸病源候论》

 

作业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论文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合作加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时间:
8:30-24:00(工作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