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开放大学刑法学#(21春)形考作业2[答案]

作者:奥鹏作业答案 字体:[增加 减小] 来源:云南开放大学 时间:2021-08-22 07:36

刑法学#(21春)形考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 )年以后可以假释。 A.10年 B.13年 C.15年 D.21 2.下列人员中,不能成为虚

云南开放大学刑法学#(21春)形考作业2[答案]

云南开放大学刑法学#(21春)形考作业2[答案]满分答案

刑法学#(21春)形考作业2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1.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  )年以后可以假释。

A.10年

B.13年

C.15年

D.21

正确答案:-----

 

2.下列人员中,不能成为“虚假广告罪”的犯罪主体的有(  )。

正确答案:-----

A.广告经营者

B.广告发布者

C.广告管理者

D.广告主

正确答案:-----

 

3.张某从邻居男孩小莫手中骗得房门钥匙一把,即做了模压并仿制,后还了钥匙。一日张某拿着仿制的钥匙去小莫家企图开门行窃,因钥匙仿制不准,未能得逞,准备回家加工后继续作案,此时被人抓获。张某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

 

4.下列行为中,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的是( )。

A.甲在与钱某争吵中,突然抽出随身携带的匕首向钱某刺一刀后扬长而去,致其重伤

B.乙在非法拘禁孙某过程中,使用暴力致孙某死亡

C.丙在绑架李某、向李某家属勒索财物过程中,杀害李某

D.丁对公共建筑物放火,大火烧毁该建筑物,并且烧死二人

正确答案:-----

 

5.某日,甲误认为自己遭到乙的不法侵害,因而对乙施行了防卫行为,并致乙死亡,后查明乙的行为没有不法侵害的性质,下列关于甲的行为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能是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者意外事件

B.可能是故意杀人罪或者意外事件

C.可能是故意杀人罪或者防卫过当

D.可能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者防卫过当

正确答案:-----

 

云南开放大学刑法学#(21春)形考作业2[答案]多选题答案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25 分)

6.缓刑适用于被判处( )。

A.管制

B.拘役

C.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D.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正确答案:-----

 

7.张某犯侮辱罪,由于犯罪情节轻微,法院认为不需要判处刑罚。并对其作出了一定的处理,在下列的各种处理措施中合法适当的有( )。

A.对张某予以训诫

B.责令张某具结悔过

C.责令张某赔礼道歉

D.建议有关的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正确答案:-----

 

8.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主体范围包括( )。

A.公司

B.企业

C.事业单位

D.国家机关

正确答案:-----

 

9.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

A.没有故意犯罪

B.确有悔改

C.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正确答案:-----

 

10.甲在离家不远的一偏僻处发现自己的女友正在遭受两男青年丙和丁的挑逗侮辱,便前去呵斥,但遭丙、丁的殴打,甲被迫还手。在对打时,一便衣警察戊路过,见状即抓住甲的左肩,但未表明其警察身份。甲误认为戊是对方的帮凶,便掏出匕首朝戊右臂刺去,造成戊轻伤。甲见状逃跑。本案中关于甲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对丙、丁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B.甲对丙、丁的行为是相互不法侵害,不属于正当防卫

C.甲对戊的行为是假想防卫

D.甲对戊的行为构成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正确答案:-----

 

三、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11.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直接作用的具体人或者物,一切犯罪行为都会侵害到具体的人或者物,所以一切犯罪都有犯罪对象。

 

12.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采用的基本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13.丙诱骗五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将其作为养子,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丙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丙的行为不是犯罪。

 

14.犯罪时不满21周岁的人不能适用死刑,但可以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15.累犯不适用缓刑。

 

16.滥用职权罪就形式上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一般职务权限的事项,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不当目的或者以不法方法实施违反职务行为宗旨的活动。

 

17.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的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不特定性表明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对象具有广泛性和不确定性,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

 

21.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犯罪情节决定罚金数额。

 

19.在犯罪过程中,嫌疑人虽自动放弃犯罪,但没有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不属于犯罪中止。

 

20.只要实施了自动防止危害结果发生的行为,便应视为犯罪中止。

 

云南开放大学刑法学#(21春)形考作业2[答案]历年参考题目如下:

作业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论文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合作加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时间:
8:30-24:00(工作日)

Baidu
map